论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时间:2022-07-13 12:21:00

论技工学校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实效性;体现

长期以来,技工学校由于教育自身的内在规定的制约性和历史的局限性等原因,造成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德育课教学实际上也受到轻视与削弱。改善这种现状,重要的一条,就是德育课教学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技校学生的年龄多处在青春期的早期阶段,这是天真烂漫的少年时代的结束和逐步走向成熟的青年时代的开始,其思维活动开始复杂起来。常常是向往与迷惘并联,进取与自卑相伴,快乐与烦恼相生,同时技校学生主体意识增强,但面对自身的前途和择业等实际问题,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诸多困惑。德育课教学不仅要引导技校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高尚的品格,克服错误的、片面的思想观念,更要帮助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培养他们形成自觉地主动地正确地进行自我选择、自我评价、自我调控、自我完善的内在机制。追求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说到底,就是为了帮助学生健康成长。那么如何对这些学生进行教育,使他们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栋梁之材,德育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成了我们面临的严峻课题。作为教师,有职责积极探索和实践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这门课的教学实效性。

德育课与其他专业课相比,有他自身的特点。如果说其他课程更注重外在的知识和技能的传授的话,那么,德育课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和心灵的影响。现在的技校生知识面广、信息灵通、个性鲜明、自主意识强烈,年龄正值十七八岁的年龄,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道德行为习惯已经初步成型,除非有重大的人生变故,一般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同时,我们教育的目的是要使技校生的思想和行为更加规范,更加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达到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面对新的对象要有新的方法。要尊重教育对象,要了解和理解他们的思想,要发挥教师的道德模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和日常交流中发现学生思想中积极的东西,帮助他们克服思想中消极的东西。在相互的影响过程中找到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符合社会要求的道德内容。

德育课教学是技工学校德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和环节。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德育课需要的体现。就德育课程本身而言,它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讲授一些基本规范,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学生运用这些规范的能力,即达到“知行合一”。这既是德育课的出发点,也是德育课的落脚点。追求实效性是德育课一个突出的特点。“求知与修养相结合,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优秀文化传统。没有好的思想品德,也不可能把学到的知识真正奉献给祖国和人民,也就难以大有作为。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

德育教学的实效性从内容上讲,它涉及了技校生成长过程中的几乎大部分的思想问题。从过程上讲,它经历从新生入校开始到毕业,可以说,它是引导学生从中学生向技校生过度并且成为成熟的技校生的主要课程之一。学生对此也充满了期待。但是,往往随着课程的进行,学生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差。上课时做什么的都有。学生对此课程的评价不高。经调查,学生对教学的内容和教师本人并没有太多的偏见,问题是教师如何使教学的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应当更加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而且,现在的学生并不像教师原来想象的那样是一张白纸,可以随意地去影响他们。他们对社会、对人生、对自己的看法和观念相当丰富并且相当稳固。要想实现德育课的教学目标,那种简单的重复和灌输是不行的。对于一些游戏式的活动也是不行的。德育课程的实效性就是课程在教学中产生效力和效用的特性,也指德育课对学生的知识、能力、觉悟各方面的发展与提高产生的积极作用。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是其生命力的标志和体现,它既是技校德育课的出发点,又是技校德育课的落脚点,始终贯穿于技校德育课教学的全过程。目前的技校德育课教学,存在着只注重道德规范、道德理想等道德知识的灌输而忽视道德品质塑造和道德行为养成的倾向,造成了学生道德知识和道德行为的不一致性。如果把道德教育仅仅作为知识考试的一部分,这样的教育是达不到教育的效果的。

学生有了道德行动能力,才能准确把握道德原则和规范要求,自觉进行道德修养,克服知行脱节,形成稳定的道德人格。这种能力,能使学生把道德意识转化为自觉的行为,自律、自戒、自我完善,使道德达到“慎独”的境界,努力去做一个高尚的人。培养学生的道德行动能力,要求在道德教育中要把知、情、意、行教育统一于道德教育的总体目标下,把思维型、活动型的内容教育置于比知识型、讲解型内容更突出的地位,把道德规范教育、观念教育与能力教育、个性教育结合起来进行。

总之,德育课的实效性主要不是表现在学生在教学中学到多少具体的知识和结论,也不是将按照教科书出的考卷答多少分,而应当表现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是否调动起了参与道德思考和道德实践的积极性;是否通过教学和学校的总体德育工作,在道德分析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以及道德的践行能力上有所提高,并在现实生活中通过行为表现出来。当然,德育课教学的课堂效果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德育课实效性的外在表现。很难想象一堂没有学生爱听的课能有什么好的效果。教学形式的不当、教学价值趋向和德育内容的问题,都会影响到德育课的实效性。目前从内容上讲,国家对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是有明确的要求的,教师除了运用收集到的相应资料来丰富教学内容外,对教学的内容不可能再做出较大的改动。同时我国的德育课还赋有政治教育的使命,教学的内容就更加要求严谨、严肃、稳定。在这种情况下,教学的方法和过程就成为我们教师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选择。

学校德育工作的成功开展,也有利于维护学校的稳定,能够在德育教育过程中以感化和转化方式妥善地解决各类思想问题,正确处理好各种矛盾,避免矛盾的可能激化,化不安定因素为安定因素,同时也就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增进了团结,有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从教育与团结的愿望出发,采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正面教育学生,使他们比较能够做到胸襟宽广、有容人之量,思想活跃敏捷,情操更加高尚,真正达到德育教学的时效性效果,最终与技工学校培养“四有”人才的目标相一致。

上一篇:增强高校国防教育实效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