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血管造影在颅内肿瘤外科手术计划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13 07:36:56

CT血管造影在颅内肿瘤外科手术计划中的应用

【关键词】螺旋CT;血管造影;颅内肿瘤;手术计划

【中图分类号】R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640-02

颅内肿瘤是人类生命健康的大敌,而手术切除为当今最有效、最常用的治疗手段。要成功手术,术前必须完善相关检查,尤其要了解肿瘤的血管及肿瘤与周围大血管的关系。通过研究CT脑血管造影(CTA)了解肿瘤的供血动脉,肿瘤周围的血管分布情况,以及与肿瘤的三维关系,探讨CTA对手术治疗是否具有参考价值。

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我院自2007年10月~2008年12月经CT或MR诊断为颅内肿瘤17例,女9例,男8例,年龄3~73岁,平均43.6岁。其中脑膜瘤10例,星形细胞瘤3例,室管膜瘤2例,听神经瘤2例。手术前均行CTA检查,经手术治疗、术后送病检确诊。

2.CTA扫描方法

16层螺旋CT机为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omatom Emotion 16。先在肘静脉建立通道,接着固定好头部,增强前用CT机自带的DSA(数字减影)程序进行一次平扫,然后经高压注射器注入70~90 ml非离子型碘对比剂,注射速度为3.0~4.0 ml/s。在注药后延迟8 s开始监测,当对比剂在靶血管(颈总动脉)达到峰值(110 HU)浓度时开始增强连续扫描。扫描层厚0.6 mm,螺距0.8,管电压110 kV,电流平扫80 mA,增强150~200 mA,扫描范围自颅底至颅顶,扫描采集时间为12~18 s。平扫和增强的扫描始止范围、层面中心及视野保持完全一致,扫描结束后,用增强的薄层图像减去平扫的薄层图像,得出去骨的脑血管的数字减影图像,然后把减影图像和增强薄层图像分别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多层面重建(MPR)及容积重建(VR)观察肿瘤、血管与颅骨的三维关系,并记录和测量三维重建观察的结果,对病变区域进行多方位摄片,尽可能显示肿瘤血管的来源、行走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对脑底动脉环、双侧大脑前、中、后动脉等也要尽可能显示及摄片。

结 果

17例同时显示颅内肿瘤瘤体与周围血管、颅骨及其空间关系,11例发现了供血动脉,利用MIP、MPR及VR等三维重建技术,通过旋转图像,多方位观察,能见到血管起源。其中1例室管膜瘤病例的供血动脉较大,其供血动脉来源于左侧小脑上动脉(见图1);脑膜瘤较早期即可见不均匀强化,供血动脉迂回伸入瘤体内,10例脑膜瘤有 7例可见供血动脉(见图2),其中1例右侧横窦见结节状静脉血栓(见图3);17例均能清晰显示颅内肿瘤对周围血管压迫移位的情况(见图4)。神经外科根据上述图像信息,制定了较详尽的手术计划,术中所见与CTA提示相符,手术进行顺利,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少,17例手术均取得成功。

讨 论

近年来,由于CT技术的飞速发展,CT血管造影(CTA)具有无创、安全、快速、精确的特点,已显示出了巨大的优势,CTA 已取代大部分常规血管造影术[1]。目前,脑CTA主要用于脑血管性病变的诊断。国内学者乐维婕、叶道斌等对CTA在诊断脑血管病变方面作了较系统的研究[2,3],取得令人瞩目的成果。但有关CTA在颅内肿瘤外科手术计划中的作用,国内外文献尚少见报道[4]。本组17例患者,11例可观察到肿瘤的供血动脉,所有病例均能显示瘤体与周围血管、颅骨及其空间关系,对术中采用何种开颅切口,进入到哪一层次会遇到什么血管,讨论决定哪些是可以结扎的,哪些是不能结扎的,选择从哪个方向结扎或切除血管等,都有指导性的意义。另外,术前了解肿瘤的血供是否丰富,术中是否有可能需要输血,甚至可能需要大量输血等,有利于术者对切除肿瘤难度的评估;也有利于让患者及其家属了解手术的风险,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医疗纠纷。17例患者手术计划详细,术中止血确切,操作准确,术中出血少,没有1例因术中出血过多需要大量输血,手术全部成功。验证了术前CTA提供图像信息的可靠性。由于CTA不需要作特殊准备,一次注药可满足全部信息的采集,不会引起严重并发症,既安全、又快速,属于无创伤性检查,所以患者易接受。其中去骨CTA同时拥有常规CTA和DSA的长处[5],其影像能360°旋转,完美显示肿瘤及瘤周血管的起源、位置、大小、行走,对手术切口的位置、大小设计有极大的帮助,对确定手术入路有指导性意义,术中可能遇到的血管做到心中有数,利于术中的寻找和保护,以减少术中出血和术后的合并症的发生。另外,对显示为粗大血管供血的大型肿瘤可考虑术前栓塞[6],以减少术中出血。

参考文献:

[1] 黄泽和,陈广.16层螺旋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诊断价值研究[J].右江医学,2008,36(6):698-699.

[2] 乐维婕,李明华.颅颈部血管多层螺旋减影CTA与DSA的比较研究[J].介入放射性杂志,2007,16(5):307-311.

[3] 叶道斌,高建华,张如意.64 层CT血管成像技术对脑血管病的诊断价值[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践,2007,13(5):412-414.

[4] 凌华威.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在颅底肿瘤术前的评估[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5,25 (2):179-181.

[5] 张志伟,吕发金.数字减影CT血管造影术在颅内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3):450-452.

[6] 吕发金.数字减影CT血管成像在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7,23(1):45-48.

上一篇:老年患者静脉特点及穿刺方法 下一篇:妊娠合并重度肝炎5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