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审计责任界定问题

时间:2022-10-13 07:30:20

浅析审计责任界定问题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审计成为市场控制中重要的一部分,在维护完善市场经济运行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因为法律制度的不健全和行业发展的不成熟,越来越多的审计师和审计机构被卷入各类诉讼案件中,给我国审计行业的发展埋下了诸多的隐患。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如何合理和科学的界定审计责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界定审计责任 审计风险 审计

一、审计责任的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实施条例》第二条例规定:审计是审计机关依法独立检查被审单位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以及其他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资料和资产,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和效益的行为。我国的审计包括国家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种类型。无论是什么类型的审计,他们的审计执行者和责任落实人大都是注册会计师或者是按着注册会计师的要求来要求审计人员,所以他们的审计责任归结起来大体相同,因此我们可以把审计责任分为两方面:审计职业责任和审计法律责任。

二、剖析审计责任界定问题

(一)形成审计责任的原因

企业财务处理中存在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是导致审计责任产生的直接因素。而审计人员在出具审计报告时,发表了错误的审计意见,且该审计意见影响了企业领导的判断,产生了重大后果,并被相关部门发现识别,由此审计人员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刑事责任或行政责任。严格来说就是因为审计风险的存在导致了重大后果。这种后果的发生一般存在两个条件:第一是审计失败是客观存在的,第二是由于审计失败使一些利益相关者如债权人、投资者等的确遭受损失。此时就由此产生了审计责任。

(二)界定审计责任的原则和标准

1、界定审计责任的原则

平衡责任原则,即公平性原则。在财务——审计关系中包括委托者与审计者、审计者与被审计者、被审计者与委托者之间的关系。为公平起见,界定审计责任的范围显然应该兼顾和平衡这三者的利益和权益。

客观事实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要从实际出发,不偏不倚。审计只针对财务报表有无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合理保证,但绝对不是一项绝对的保证和担保。

归属责任原则,它是审计师民事责任制的关键,决定着责任要件的构成、责任举证的承担、损害赔偿方法及原则、责任减免的依据等。因此,归属责任原则的合理确定是制定审计师责任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目前审计师法律责任的归属问题较为适用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所谓过错推定责任原则是指在法律诉讼中审计师如果无法证明自己没有过错就推定其有过错的一种责任归责原则。这也就是只有审计师证明自己没错才会不必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界定审计责任的标准

审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必须遵循《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审计师用这个准则来规范审计计划、完善审计程序,进而获取充分的审计证据、形成完整的审计结论,最后出具清洁的审计报告。审计师用这个准则来判定其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

(三)审计责任和会计责任界定

审计责任与会计责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两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审计师要遵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之《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第六章合理保证指出:“注册会计师可能由于审计中存在的固有限制会影响其发现重大错报的能力,因此审计工作不能对财务报表整体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担保。被审计单位未来的生存能力或管理层经营效率、效果,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意见不对其提供绝对保证。因此审计师只是获取财务报表在整体上不存在重大错报的合理保证,当然无论该错报是由于舞弊还是错误导致。”可见,被审单位的经营失败和审计师的审计失败并不等同。国际审计准则在协调各国分歧的基础上指出:“审计师应能为检查出对会计报表有重大影响的舞弊和错误,提供合理的保证。”综上,无论在我国还在国际上,只要审计师严格按照审计准则执业,就不应负审计责任。对于报表中的虚假信息所造成的影响及后果,被审计单位应承担相应的会计责任。

三、我国目前审计责任界定的现状

由于我国审计行业发展的落后和不成熟,我国目前的审计责任的界定还存在很多问题和隐患,具体分析如下:

(一)法律环境和“深口袋理论”对审计师审计责任判定存在不利影响

在我国,《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被视为行业标准,并没有在法律地位上得到确认,因此难以作为审计师的辩护依据。同时一些审计责任诉讼案件专业性较强,有很高的技术复杂性,法官无法合理的界定相应的法律责任。此外,在“深口袋理论”的影响下,法官难以作出合理的判断。“深口袋理论”是指在被审计单位出现财务危机或破产情况下,社会公众和法官都希望能够在有支付能力的审计师身上得到经济赔偿。事实上,被审计单位才是真正的造假者,他们是审计案件的第一责任人,应承担主要责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却总是纠缠审计师,并让其承担全部或主要责任,忽视了被审计单位的造假责任。在我国的审计诉讼中就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锦州港事件。

(二)审计师执业水平较低,致使审计责任界定问题错综复杂

目前,我国审计执业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的业务能力普遍不高,职业道德欠缺,专业水平偏低,缺乏相应的实践能力和风险意识,这就不利于审计师做出合理的专业判断,大大提高了审计风险。另外我国审计师整体素质不高,有时为了自身利益,严重违背职业道德。这些都会模糊审计责任界定问题,致使审计师和被审计单位在确定审计责任时相互推卸责任。

(三)审计行业监管不力,加大审计责任界定的难度

通常来说,审计行业需要注册会计师协会和政府对其进行监管。随着审计师行业的发展,我国已经逐步形成了以政府监管为主,行业自律为辅的监管模式。然而在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审计行业法律法规相对滞后,政府监管职能转变也没有及时到位,致使行业监管混乱。另外,目前我国审计行业存在严重的诚信问题,例如审计人员为谋私利或取得客户资源违背自身职业道德,与被审计单位联手作弊,出具假审计报告骗取银行贷款等。这些都致使审计师出具的低质量的审计报告,加大审计责任界定难度,引发诉讼案件。

四、完善我国审计责任界定问题的举措

合理界定审计责任,需要通过政府、法律行业、审计行业、企业及社会公众的共同努力,创建一个健康、良好的社会审计体系。因此,完善我国审计责任体系,合理界定审计责任,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审计单位的质量控制制度,增强抗诉讼能力

完善审计单位的质量控制制度包括:建立客户风险等级评价档案;建立被审计单位评级制度;建立重大例外事项的集体联签制度;建立质量考核与奖惩制度;严格审计师签名制度等等。如果出现审计纠纷,涉讼的审计师应当结合自身的专业优势,充分利用专业知识证明其是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进行审计程序,出具审计报告的。

(二)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以法律的形式规定审计责任的界定标准,界定方法的具体细则,成立一部专门的专业的审计责任界定法规是特别必要的。在这里笔者认为《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应当成为立法的重要司法依据。

(三)实行独立管制,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依据审计行业的长期发展,我国审计行业应建立以独立监管为主、结合行业自律和政府监管的管理模式。注册会计师协会应逐步完善壮大,履行审计职责,完善行业自我监督机制。财政部应进一步明确目前各个监管部门的职责,完善行业监管机制。

(四)实行规范审计师职业制度,优化界定审计责任

审计师首先要提高自身职业素质,严格自律;其次要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再者要遵循执业准则,严禁从事非法业务;另外,根据行业法规审计师应与客户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和《审计责任双向承诺书》,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审计风险;最后划清责任界限,一旦风险发生时,可考虑由会计师本人、审计机构和审计师共同承担责任,以保证审计行业的健康运行发展,确保审计的信誉和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宁.会计责任和审计责任的差异分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

[2]毛岩亮.民间审计责任研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3]杨书怀.审计报告中的审计责任:演进与反思[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8

[4]袁立,黄丽芳,魏博.政府审计法律责任理论基础探讨[J].甘肃农业,2006

[5]吴溪.审计失败中的审计责任认定与监管倾向:经验分析[J].会计研究,2007

上一篇:新医院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 下一篇: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财务核算的影响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