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模因式知识传输与成人教育课程的知识观变革

时间:2022-10-13 06:58:35

网络模因式知识传输与成人教育课程的知识观变革

[摘要]文章从模因论的独特视角出发,在网络环境中研究知识传输的新形态,不仅对模因式知识演化机制和知识传输中的关键角色进行了分析,还结合课程定位和师生互动两个角度对网络新时代模因式成人网络知识学习新变革进行了阐述。并以此分析网络时代模因式知识传输观在成人网络学习、网络教学和网络材料组织的原则。

[关键词]模因论 知识传输 网络教育 成人教育

[作者简介]皇甫伟(1980- ),男,河南商丘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教研室主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及课程与教学论;赵玉闪(1963- ),女,河北衡水人,华北电力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副主任,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外语教育与翻译。(北京 10220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3-0186-02

模因论(memetics)最早起源于1976年Dawkins的著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有些学者视之为新生儿阶段的理论,是新兴论述,尚待各种相关研究以助其成长与发展。如今,模因论研究的影响范围已经遍及各种领域。与此同时,网络学习环境下的教育与教学研究偏重于技术应用的研究,对于网络科技所重塑的新知识理念着墨甚少。关于互联网络特有的知识观与传输模式对于成人教育理念和实践的影响与冲击的研究也相对欠缺。事实上,在网络时代中,模因论的知识传输新模式给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概念分析架构。综观现今网络时代的教育类型中,成人教育特别能体现模因式知识观这种非传统的知识传输样态所带来的影响。本研究尝试呈现网络环境下模因论视角的知识传输的特有形态,并借此分析网络时代模因式知识传输观对于成人教育课程的知识观变革的意义。

一、模因论的内涵评析

(一)模因演化的机制

Dawkins认为知识与文化的传递可以类比为基因的传递,其后来又独创了心智病毒(viruses of mind)来建构模因(meme)这个词的概念,以表示模因的概念模仿了病毒的弥漫泛滥,即任何一个信息,只要能够通过模仿而得以复制和传播,它就可以成为模因。综合各家观点,本研究主张模因作为一种文化传播单位和模仿单位,其演化历程中应包含遗传、变异和选择的机制。模因首先需要通过遗传(heredity)的机制,将其行为、概念的细节与形式复制下来,借着模仿的方式从一个大脑传递到另一个大脑,就像有人听到某个好点子,就会与同事分享一样。在模因的演化中,观念的复制往往会伴随着变异与选择。复制的过程并非完美无瑕,变异(variation)是生存竞争的关键点,是演化的核心。模因在演化中还要接受选择(selection),并尝试通过各种媒介被人们选择,继而得以保存。也由于模因都知道“合纵连横”的策略,自然产生模因复合体(memeplexes)。

(二)模因传输中的关键角色

模因传输历程中的关键角色包括其复制者、载具和社会人。对于本研究的界定而言,模因复制者(meme replicator)包含网络中四处蔓延的知识或信息,同时也是教学过程中散播传递的实践技能、学科知识等。在本研究中探讨的模因载具(meme vehicle)包括非人体载具与人体载具。前者主要是指师生话语、语言文字、动画、图画、音频、视频和电脑网络等,而后者当然是指成人的躯体与大脑本身,也就是一般所说的扮演了传染媒介角色的模因宿主。最后,成人扮演着接受和散播信息的社会人(social agent)的重要角色。

二、模因式网络成人教育中的新变革

模因式复制传输的形态不仅挑战了传统的客观主义知识观,甚至对建构主义式知识观也颇具颠覆性。因此,通过模因论的知识传输观点,应可从不同于以往的知识论立场,澄清网络传输的知识形态,以及由此所促发的知识观的转变。

(一)模因式成人网络知识学习的课程定位

目前成教网络课程的定位已经不符合模因式知识传输观的需要。那种将主讲教师、教材、教学大纲、电子教案、PPT课件、教学视频等挂在网站上进行成教网络课程教学的做法并不利于知识的传输。在网络时代,知识不再是单纯由拥有理性思维与健全心智的学者掌控。网络中的知识传输具有反等级组织的特性,也就是相类同的信息在网络空间中没有高低等级的区别。知识的表现形式也已经信息化,知识的评价规则也渐趋功利化,获得知识不再是学习目的本身。

根据模因知识网络传输观,网络知识传输是一种模因式的群聚感染现象。网络时代成人课程的知识在产生历程、知识形式、知识评价规则和知识载体四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内涵。其演化机制如前所说最主要包括遗传、变异与选择。成人网络课程应该从专家/教师学员的单向传输模式,改为专家/教师学员和学员学员的双向传输,其中对知识的分享和互动是核心。在这种内隐的知识外显的知识这样的双向传递过程中,在知识的社会化和内化的过程中,成人学习者自动会实践和领悟知识。成人教育网络课程的知识载体形式也已经多元化,汇聚了文本、影像、声音等多元媒介,打破了过去只有口语及印刷文字才是承载知识的正统媒介的误区。成人学员作为知识的社会人,捕捉并获取的并不是知识的原始形态,而是使用信息并依其行事,重组各种观点,并进一步产生新知识。

(二)模因式成人网络知识学习中的师生互动

知识的模因式传输是个有别于传统的客观主义或建构主义教育理念的新视角,其运作模式对于网络中知识的互动传输具有高效解释力。目前,成人网络教学中知识学习缺乏互动,这不光是指其过于依赖自主学习,还指教学异步和时空分隔所导致的学习活动互动不充分,比如缺乏多向沟通、情感和态度交流。单调的互动形式影响着网络教学,对学生的合作对话与意义协商不利。

思想模因式传染的观点奠基于模因论的概念架构,不仅体察到网络时代中人际互动关系的演变,还进一步吸纳了人际关系的内在运作模式。一个社会团体的成员,比如时空聚合在一地或者离散在异地的成人学习者,会接受到大致相同的大脑模仿病毒的感染。在网络时代,因为摆脱了传统时空的限制,最大的特色在于知识信息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网络世界中,轻薄短小成为最易散播流行、也可以传染给最多人的知识形式。知识也从经得起科学验证的真理变为群众观点汇聚的信息。而思想传染因子(即模因)会说服其宿主,通过各种方式尽力聆听来自各方的信息,并努力地向所有人散布它们,以产生无数子代知识或信息,其无须人的滋养与照顾,也能隐遁于网络世界中。简言之,互联网不光是吸引注意力的工具,还会成为思想、行为和语言平等交换的有力工具。

因此,模因式成人网络学习中的师生互动应该是一种多维的平等互动。师生通过网络论坛、电子邮件、及时聊天工具等实现适时互动,每个学员即使在家中也能够感觉到自己是知识的主动提供者和传播者、再创造和再加工者,进而实现互动角色的变化。老师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和唯一人。知识会从一人到多人,多人再到多人地传播。课程学习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和讨论甚至会多于老师一家之言式的讲解。

三、模因式成人网络知识传输观的应用原则

传统知识传递观念着重编码(encoding)与解码(decoding),运用于教学上有其局限性。现今网络对成人教育接受者的影响确实无法等闲视之,如能借助模因的概念,融入思想传染的观点,应该能产生出更多的教学可能。

(一)模因式成人网络学习原则

首先,建立知识的传输路径是关键。成人学习者完全可充分利用自己学习身份的自由性和网络化学习的便利性,打破教材知识组织结构的限制,尽力将这些知识模因进一步复制,以传染给更多的其他人。另外,模因式模仿是成人学科知识学习的首要策略。成人行为的可塑性比较其他年龄段学习者不可同日而语,不可用行为主义式增强手段去塑造成人的行为。成人的学习要具有知识感染力,知识不光是为自己而学,而是要设法越快越好地传递出去。再者,成人学习者每个人都要成为积极的模因宿主,都公平地担任知识的社会人这个角色。原因是根据模因的传递机制,学习者的学业表现不影响知识的建构和传递。最优秀的知识模因复制者统领行为的再传递工作,它也不在乎追随者的身份高低。遵守以上规则,必将能够在成人学习者网络群中成就一番学习新气象。

(二)模因式成人网络教学原则

首先,成人教育从业教师应该对模因理论感兴趣,因为他们是社会正式授权的模因散布者之一。每一次的讲授、班级讨论、实习与讨论会,都提供散布观念的机会。其次,教师要由“主导教学”向“服务学习”的角色转变。教师所传递的知识不再是其彰显权威的工具。因为对于成人学生而言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充当了知识模因的积极宿主。在模因视角下,每个知识宿主无地位高低之分,一切都取决于其他学习者是否能够接受到思想传染。最后,教师必须尊重学习者的差异。每个学习者所扮演的社会动因角色会因个人的意图不同而产生差异。在网络时代学习者作为知识的宿主必须懂得“学会生存”的智慧,必将得具有置疑和批判的意识。但是最后,为了引导学生免受错误的模因信息的误导,教师也需要扮演兴利除弊的角色,让各种知识模因在学生之间自由蓬勃繁衍,但又不至于失控而变得无序。

(三)模因式成人网络材料组织原则

乍看之下,网络世界里有取之不尽的资源可提供充分的学习者建构素材。根据模因论的观点,成功的知识模因应该具有易于被理解、易于被记忆、易于沟通、易于传播的特性。因此,对于成人的学习材料而言,研究者认为其选择的内容应该具有独特性、不变性、可学习性、可再生复制性、突出性、正式性、易于表达性、易于感染性、共识性。但是,成人学习者所使用的教材还必须尽可能将学习者的个人生存议题纳入主要考虑因素中,由此,借着成人本能地会被具有感染力的生活化知识所吸引,才可以有持续学习的意愿。除此之外,在成人学习者网络经验的影响下,仅有持续学习的意愿已不足以支持其高效的学习行为。学习者必须做各种抉择,如选择哪一部分资料或是放弃哪一些超链接。因此,模因式教学材料的设计不仅应该注意教学内容是否符合成功模因的特质,还要思考材料整体表现对于吸引注意力的功效。

四、结束语

本文先对模因论的内涵进行评析,梳理模因演化的机制,解释模因传输历程中的关键角色:复制者、载具和社会人各自的范围。以此为基础,论述模因式网络成人教育中的新变革,在其课程定位中,特别提出专家/教师学员和学员学员的双向传输这样一种新的模因知识网络传输观。最后,阐述模因式成人网络知识传输观的应用原则,分学习原则、教学原则以及材料组织原则。本文仅为呈现国际互联网知识传输的模因式特质,借此弥补当前备受瞩目的建构式知识观的不足,而且碍于人力、时间、经费等主客观因素,未能进行大规模的网络调查与教育教学实验。关于网络时代模因式知识传输观对成人教育的指导意义目前仅能提出理念的澄清与重塑,可供日后进一步付诸教学实践和实验验证时参考。

[参考文献]

[1](英)里查德·道金斯.自私的基因[M].卢允中,译.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

[2]何自然,何雪林.模因论与社会语用[J].现代外语,2003(2).

[3]王娜,李骥华.国内模因论研究综述[J].文学与艺术,2010(2).

[4]吴全会.转变知识教学观:新课程改革的诉求[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4).

上一篇:对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培养的思考 下一篇:为学生和科任老师架起美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