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常用药,父母知多少(一)

时间:2022-10-13 05:58:47

宝宝常用药,父母知多少(一)

第一类:感冒用药

关键词:风寒感冒

主要表现为发热较轻,不出汗,畏寒怕冷,喜欢把身体蜷起来,流清鼻涕,咳嗽阵阵,痰清稀易咳出,舌苔薄白。适宜用辛温解表的中成药,如:

小柴胡颗粒

成分:柴胡、黄芩、半夏(姜制)、党参、生姜、甘草、大枣。

用量:一次3~5克,一天3次。

保婴丹(每瓶装0.34g)

成分:防风、天竺黄、钩藤、全蝎、蝉蜕、川贝、牛黄、珍珠、郁金、天麻。

用量: 0至6个月小儿,每次服半瓶,每日1次;6个月至1岁小儿,每次服1瓶,每日1次;1岁至2岁小儿,每次服1瓶,每日2次;2岁以上,每次服1瓶半,每日2次。

用药提示:更适合小一些的婴幼儿,但是不能多吃,因为里面含有凉性较大的药物如牛黄,易损伤脾胃,造成脾胃虚弱。

关键词:风热感冒

主要表现为发热重,恶风,有汗或少汗,头痛,鼻塞,流浊鼻涕,喷嚏,咳嗽,痰稠色白或黄,咽红肿痛,口渴,舌质红,苔薄黄。适宜用辛凉解表的中成药,如:

板蓝根冲剂

成分:板蓝根、大青叶。

用量:1岁以下,一次1/3袋,一天3次;1岁至2岁,一次2/3袋,一天3次;3岁以上,一次1袋,一天3次。

抗病毒口服液

成分:板蓝根、广藿香、石膏、知母、连翘、石菖蒲、芦根、生地、郁金。

用量:1岁以下,一次3~5毫升,一天3次;1岁至3岁,一次7~10毫升,一天3次。

小儿感冒冲剂(每袋12克)

成分:广藿香、、连翘、大青叶、板蓝根、地黄、地骨皮、白薇、薄荷、石膏。

用量:周岁以内,每次6克,一天2次;1~3岁,每次6~12克,一天2次。

用药提示:风寒感冒及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

关键词:暑湿感冒

主要表现为发热,无汗或汗出热不解,头晕、头痛、鼻塞、身重困倦、胸闷、泛恶,口渴心烦、食欲不振,或有呕吐、泄泻,小便短黄,舌质红,苔黄腻,脉数或指纹紫滞。适宜用清暑解表药治疗,如:

小儿暑感宁糖浆

成分:香薷、佩兰、扁豆花、黄连、黄芩、厚朴、青蒿、芦根、滑石粉、甘草、苦杏仁、薄荷、荆芥穗。

用量:1岁以下,每次5毫升,一天3次;2~3岁,每次5~10毫升,一天3次。

新加香薷饮

成分:香薷6克、银花9克、鲜扁豆花9克、厚朴6克、连翘6克。

用法:水煎服。水5杯,煮取2杯,先服1杯,如果出汗,汗止后再服第二杯。如果不出汗就接着服另一杯,2杯后仍不出汗,可以再多服一些。

用药提示:解暑的常用药藿香正气水中含有酒精成分,所以对酒精过敏的宝宝应禁止使用,且藿香为挥发性中药,跟酒精一样都会对宝宝的口腔及胃产生比较大的刺激,服用的话最好先稀释。

妈咪提问

Q:目前市场上中药感冒药种类很多,成分相近,但又有不同,选择起来比较困难。宝宝感冒后只吃一种感冒药可以吗?

A:首先必须正确区分感冒属于哪种类型,是风寒、风热还是暑湿感冒,再选择相应的中药感冒药。其实,尽管中药感冒药种类很多,但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同一类型的中药感冒药,所含的主要成分基本一样,功效也没有很大区别,建议选择平时比较常用、大厂家生产的感冒药。

感冒属于一种自愈性疾病,对成人来说,多喝水、多休息、适当补充维生素C就够了,但是宝宝的免疫系统不成熟,如果不及时用药,很容易引发其他疾病,所以早发现、早吃药比较稳妥。至于感冒用药,切忌滥用,治疗感冒必须坚持一个原则,就是尽量只用一种药,如果能用一种药,绝不用两种药。联合用药必须在医师详细诊疗后才能进行。

关键词:清热退烧

小儿热速清颗粒

成分:柴胡、黄芩、板蓝根、葛根、金银花、水牛角、连翘、大黄。

同类药物:小儿柴桂退热颗粒、小柴胡颗粒

用量:1岁以内,一次1/4~1/2袋,1岁至3岁一次1/2袋~1袋,一天3次,最多不超过4次。

用药提示:宝宝风热感冒伴有高热时使用,可替代其他风热感冒药。

泰诺林

成分:对乙酰氨基酚。

用量:一般体温超过38.5℃时才用。1岁以下小儿必须在医师指导下用药,1~3岁小儿,体重10~15千克,一次用量1~1.5毫升,若持续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给药,但24小时不超过4次。

同类药物:美林(成分:布洛芬)

用药提示:泰诺林和美林的成分不一样,可选其一种,不可两种交替使用。

退热贴

同类药物:冰枕

用药提示:冰枕不适合所有患儿,宝宝6个月以内或者处于体温上升阶段不宜使用,使用时不要直接接触皮肤,最好包上毛巾。

妈咪提问

Q:若宝宝没有高热惊厥史,而且精神状态好,可以在发热超过39℃时再用泰诺林或美林吗?

A:每个宝宝的体质不同,其发热反应也不同。如果宝宝有高热惊厥史,体温达到38℃就应及时服用退热药;如果宝宝没有高热惊厥史,且精神状态好,可以考虑体温达到39℃时再服药。但在未服药时要坚持物理降温,并密切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若宝宝持续高热不退或出现精神萎靡现象,要及时就医。

关键词:化痰止咳

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

成分:麻黄、苦杏仁、石膏、甘草、金银花、连翘。

用量:1岁以下,每次5毫升,每天2次;1~3岁,每次10毫升,每天3次。

同类药物:小儿清肺口服液、小儿宣肺止咳颗粒

用药提示:清理肺热、化痰止咳,主要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咳嗽、痰多、痰黄等热症。

养阴清肺膏

成分:地黄、麦冬、玄参、川贝母、白芍、牡丹、薄荷、甘草。

用量:1岁以下,一次2~3毫升,一天2次;1~3岁,一次5~10毫升,一天3次。

用药提示:主要用于阴虚肺燥、咽喉干痛、干咳少痰等阴虚症状。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成分:山楂(炒)、槟榔、枳实、枇杷叶(蜜炙)、瓜蒌、莱菔子(炒)、 葶苈子(炒)、 桔梗、连翘、蝉蜕。

用量:1岁以内,一次5毫升,一日3次;1~3岁,1次10毫升,一日3次。

用药提示:主要用于积食引起的咳嗽。

妈咪提问

Q:市场上止咳药很多,如惠菲宁、息可宁、沐舒坦糖浆、念慈庵等,如何选用?化痰止咳药可以与感冒药一起服用吗?

A:惠菲宁为小儿感冒药,但是因为其中含有盐酸伪麻黄碱,对婴幼儿心血管系统具有很大副作用,2岁以下禁止使用;息可宁止咳效果比较好,无明显不良反应,比较安全;沐舒坦糖浆主要用于痰多不易咳出的患儿,但因为其偶有胃肠道反应,所以胃肠功能比较差的小儿慎用;念慈庵为中药制剂,具有润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一般的燥热、伤风、感冒咳嗽都可以使用。

化痰止咳药可以与感冒药一起服用,不过两种药之间最好间隔十几二十分钟,以尽量避免药物之间的不良反应发生。

就医提示:

宝宝感冒初期,出现轻微鼻塞、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可以在家用药,边用药边观察。如果连续用药2天,感冒症状无明显好转,甚至加重,出现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加快、呼吸困难、鼻翼扇动等情况,应该带宝宝及时就医,以防发展为肺炎。如果宝宝感冒后出现脸色不好、精神差,或是呕吐、腹泻次数比较多的情况,为防止孩子脱水,也该及时就医。

下期预告:《宝宝常用药,父母知多少(二)》的主要内容为消化用药,敬请关注!

上一篇:产后洗护,你做到了吗? 下一篇:奶水不足,不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