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教学方法初探

时间:2022-10-13 04:39:34

药理学教学方法初探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6-2522-02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药理学是一门介于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作为药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心理、生理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对于掌握相对“枯燥”的药理学知识非常重要。

1 唤起兴趣

结合药理课的教学内容适当地介绍前人发现和开发药物的过程,如青霉素的发现。这样,教师将一个个抽象的知识点变成学生感兴趣的、喜闻乐见的故事;将抽象的文字变成具体的实例。帮助学生了解药理知识的来龙去脉、学习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提高思维能力。在课堂上常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如脑白金是什么药,药理作用究竟是什么?使学生感到药理学知识不仅考试中要用到,而且能够加强自己和家人在用药中的安全意识,在生活中随处可用。这些都能唤起学生因死记硬背抽象的药理学知识点而窒息的学习兴趣。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也是最现实、最活跃的学习动机。

2 配合药理作用,以点带面,帮助理解记忆。

绝大多数药物的药理作用都是通过影响机体的原有生理生化功能产生的,我们在讲有关章节的课程时,可以通过课前预习、课堂复习本系统的生理功能及可能造成病理状态的原因来帮助阐明药物的药理作用,进而帮助理解记忆。例如在讲传出神经系统药一章时,首先要求同学课外预习传出神经系统生理及解剖学,把神经、受体、递质、生理效应及相应效应器官等基本理论搞清楚,在课堂帮助同学简单复习后,把传出神经系统药的基本作用:拟似作用――促进或加强生理效应,拮抗作用――抑制或降低生理效应,一一列出,在这个基础上每个小节药物的药理作用及相应的临床用途、不良反应就清楚易懂了。特别是这一章的拟肾上腺素药,书上分了3类:(1)作用于α、β的拟肾上腺素药;(2)主要作用于α1受体的拟肾上腺素药;(3)主要作用于β受体的拟肾上腺素药。3类药都主要表现在对血管、心脏、血压的影响,但又各有特点,在教学中抓住关键的一点:兴奋什么受体就产生什么效应,对应就把看似繁乱的3类18种药弄懂,阐明药物的基本作用、相应的用途、不良反应。每一章节结束后,对分类较多的、药物较多的章节,再让同学疏理一遍,找出异同点,归纳一个简表,这样能起事半功倍之效果。

3 加强实验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实践环节的教学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实践教学中动手能力的培养、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实践教学的核心。以往的药理实验教学多以单纯验证与理论相关内容为主,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实验课作为理论课的验证手段,把实验教学作为深入理解理论课所学知识的辅助方法,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学生的主动参与及师生的双向交流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客观考察。通过对机能的生理、病生、药理三学科实验课的整合、重组,按实验方法学将正常机能活动、异常机能模型、代表性药物的作用结合起来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实验,如从正常的生理血压实验做起,测量正常血压,后加入升压药看血压的变化,再次制造急性心衰模型,加入强心苷类药物观察其纠正心衰的药理作用等。通过综合试验,达到加强医学生实践能力、知识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目的。同时,为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我们在实验课开始之前,首先让学生预习实验辅导上的相关知识,知道所需的器材、实验动物、药品、实验步骤等,试验过程中加强辅导,注重录象和操作相结合,重视实验小结,课后认真批改学生实验报告等引用病症处方,联系临床应用,巩固所学知识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及教学内容,在一些章节的课程讲解完后引用一些临床病例处方让同学们分析讨论,把抽象枯燥的理论教学与临床合理用药结合起来,增强理论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初步学会处方的书写。例如在讲授强心甙这一章时, 将简单的临床病例写出,让同学们自己分析对于充血性心衰病情的轻重缓急各应给予什么样的治疗方案,又应怎样注意治疗过程中的病情观察并开出处方,或者将对于充血性心功能不全的治疗处方例出,让同学们讨论它们的治疗作用。通过这样的小结复习,使同学们对强心甙类药物的临床应用、给药方法、作用特点,以及强心甙使用的注意事项及中毒观察等内容在病案分析中有机地结合起来,获得了学习效果,也让同学们感到了药理的实用性,能调动同学的学习积极性。

收稿日期:2007-04-12

上一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对策 下一篇:加强实习护生带教管理确保护理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