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的作用范文

时间:2023-12-29 17:08:25

药理学的作用

药理学的作用篇1

关键词:PDCA循环;综合药学干预;麻醉药;管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医院2016~2017年的临床科室麻醉药使用管理情况进行研究,按时间先后顺序分为实施前和实施后。实施前为2016年的麻醉药使用管理,采用常规麻醉药管理方法即药学干预。实施后为2017年的麻醉药使用管理,在常规的麻醉药管理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的管理模式对麻醉药进行管理。实施前后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实施前实行常规的麻醉药管理,即为药学干预。严格监测医师处方的适宜性和规范性,对处方用药的适宜性,即诊断与用药进行审查,同时必须对处方的规范性,如前记、正文、后记的完整性等逐项检查,对抽样点评长期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干预,对处方用药的合理性、规范性、安全性、科学性进行干预,对药品的用量和用法、不良反应、禁忌证和适应证、有害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进行严密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与医师沟通,以便在最短时间内调整用药方案。(2)实施后采用PDCA循环配合综合药学干预。计划(Plan,P):医院管理部门对各临床科室开展麻醉药新管理制度工作,要求各临床科室选人进行规范性培训,培训后分工合作,从麻醉药的采购、发放和使用都必须严格执行,并进行相关数据分析,两年后需要上交相关数据分析及科室未来对麻醉药的管理计划。执行(Do,D):各临床科室医务人员进行管理,例如,严格监测医师处方的适宜性和规范性,对处方用药的适宜性进行审查的同时,必须对处方的规范性逐项检查,对抽样点评长期药物治疗方案的合理性进行干预,对处方用药的适宜性、规范性、安全性、经济性进行干预,对药品的禁忌证和适应证、有害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等进行严密监测。与此同时,交代患者药品的用量、用法、用药后的不良反应,并随访出院患者对麻醉药服务的满意度。对发现的问题与医师沟通,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除此之外,医务人员应该严格按照要求采购、发放和使用麻醉药,对麻醉药进行分类保存,及时完善麻醉药管理制度,确保经济性、规范性、合理性、科学性,提高麻醉药管理质量,增加患者对麻醉药服务质量的满意度。在麻醉药中以利多卡因注射液为例,收集实施前和实施后各1000例,对利多卡因空安瓿回收情况进行记录分析。检查(Check,C):医院管理部门需组建监督管理小组,不定期对医院各临床科室的麻醉药用药情况、患者对麻醉药服务满意度进行抽查,重点检查麻醉药的有效期、储存情况、处方情况、登记手册完整性情况、利多卡因注射液空安瓿回收情况等,若发现不符合管理质量标准,应督促及时做出相应处理,并对其实施相应处罚,对符合管理质量标准的予以表彰。调整(Action,A):对执行时期的结果进行概括总结,继续正确的执行流程,对错误的流程进行整改,以此反复进行,然后将成功的纳入标准,不成功的留待下一循环去解决,以一种螺旋式的循环进而逐步提高。严格规范调配及发放处方药的流程,从而尽可能地提高处方调配合格率。

1.3观察指标

统计实施前后的差错事件发生例数、不合理用药例数、处方调配合格例数、麻醉药管理质量评分、患者对麻醉药学工作的满意度评分、空安瓿批号模糊例数、发放批号与回收批号不符例数、缺少交接班护士签字例数、缺少药物批号例数、缺少回收批号例数、缺少药物规格例数、药物名称不规范例数。差错事件发生率=差错事件发生例数/总例数×100%,不合理用药率=不合理用药例数/总例数×100%,处方调配合格率=处方调配合格例数/总例数×100%,利多卡因注射液空安瓿回收合格率=各组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χ±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施前后的管理效果比较

实施后的麻醉药差错事件发生率、不合理用药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处方调配合格率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2.2实施前后的管理质量与满意度评分比较

实施后的麻醉药管理质量评分、患者对麻醉药学工作的满意度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P<0.05)。

2.3实施前后利多卡因注射液空安瓿回收合格率比较

实施后的空安瓿批号模糊率、发放批号与回收批号不符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2.4麻醉药登记手册完整性比较

实施后的缺少交接班护士签字、缺少药物批号、缺少回收批号、缺少药物规格、药物名称不规范等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5)。

3讨论

药理学的作用篇2

摘要: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提高儿童普通感冒合理用药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PASS临床药学系统软件收集医院2016年1月至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每月500张,共6000张,对其中普通感冒用药处方进行合理用药分析评价,针对突出问题制订并实施药学干预措施,分析评价干预前后的合理用药情况。结果干预前,儿童普通感冒用药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抗菌药物使用率高、抗感冒复方制剂使用率高、重复用药及不恰当联合用药;干预后,儿童普通感冒合理用药水平明显提高,各项指标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多元化药学教育及用药指导等药学干预,能提高医师对普通感冒合理用药的认知水平,规范医师的用药行为,提高儿童普通感冒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普通感冒;药学干预;合理用药

普通感冒是十分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疾病,居儿童疾病谱首位,其中以鼻病毒(30%~40%)和冠状病毒(10%~15%)为主要致病病毒[1]。据报道,通常儿童每年患感冒5~7次,10%~15%的儿童每年感冒12次[2]。2010年,中国哮喘联盟和中国循证医学中心共同组织的普通感冒诊治现状与认知程度的调查结果表明,临床医师对感冒的认知程度存在不足,存在治疗上的盲目性,如重复用药、不恰当联合用药、过多使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3]。本调查中针对儿童普通感冒药物治疗中的盲点、误区及突出问题进行药学干预,以提高我院儿童普通感冒的合理用药水平,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采用PASS临床药学系统软件抽取我院2016年1月至12月的儿科门诊处方,每月500张,共计6000张。调查项目包括患儿性别、年龄、疾病诊断、药品名称、用法用量等。被抽查的患儿中,男3369例(56.15%),女2631(43.85%);年龄<28d66例(1.10%),29d至1岁以下1638例(27.30%),1~3岁2982例(49.70%),4~12岁1128例(18.80%),12岁以上186例(3.10%);其中临床诊断为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及感冒相关症状处方共2628张,占43.80%,儿童普通感冒居我院儿童就诊疾病首位。1.2方法以《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药》《中国儿童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3)》《普通感冒规范诊治专家共识(2012年版)》《特殊人群普通感冒用药的专家共识(2015年版)》及相关文献为依据,采用PASS临床药学管理系统软件及人工点评相结合的模式,对我院儿童普通感冒用药情况进行分析评价,重点调查抗菌药物使用率、抗感冒复方制剂使用率及2种以上抗感冒复方制剂的联合用药情况。

1.3处方点评标准

2岁以下患儿不推荐使用抗感冒复方制剂;婴幼儿慎用咖啡因、伪麻黄碱等中枢兴奋作用成分,因其神经抑制机制尚未健全,如应用则可能诱发高热惊厥,虚脱。普通感冒抗菌药物使用指征:预防6月龄以下婴儿发生继发性细菌感染;已合并细菌感染,如当日咳嗽中带有黄浓痰时,患儿可能已经感染了细菌;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或肺炎亦可选用;血液检查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持续高热,为预防感染,可使用抗菌药物;因无特异性抗病毒药,普通感冒不建议用抗病毒药物;不得同时使用含有相同成分的抗感冒复方制剂及联用相同成分的药物。

1.4药学干预措施制

订儿童普通感冒合理用药处方点评标准,使医师合理用药有章可循;为畅通院内药学信息交流,构建“微药师”院内微信交流平台;整理院内抗感冒复方制剂的组分、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等药学信息,通过“微药师”院内微信交流平台,提高医师的知晓率;加强与临床医师的沟通协作,开展讲座或交流会等形式的用药安全交流,增加药师与医师之间的用药认可度,提升儿童感冒用药的合理性及安全性;加强处方调配前合理用药干预,对审核不适宜的处方拒绝调配;采用行政干预手段,对多次出现用药不适宜及超常处方的医师进行劝勉谈话,责令整改,情节严重的暂停医师处方权。

1.5统计学

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讨论

抗菌药物滥用问题在我国儿童普通感冒诊治中普遍存在,儿科门诊中抗菌药物用量最大、最不合理是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目前,国内普通感冒患儿使用抗菌药物的占80%~85%,甚至达92%~98%[6]。据2011年新华网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治疗一般的发热性感冒近80%的医师会使用抗菌药物[7]。本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第1季度抗菌药物的使用率为93.32%,提示我院儿童普通感冒治疗中存在滥用抗菌药物的状况,突出问题是滥用抗菌药物、过度使用抗感冒复方制剂、重复用药、不合理联合用药等问题。我院药学部以《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各种专家共识为依据,制订了普通感冒抗菌药物使用标准,明确了抗菌药物的适用指征;与医务科、临床、检验科等多部门协同配合,形成联合监管机制,通过交流会、培训讲座、微药师公众平台、“微药师”院内微信交流群合理用药信息等多种方式对医师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宣传;干预医师不合理处方,门诊发药窗口对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处方拒绝调配。通过持久的药学干预,我院儿童普通感冒抗菌药物使用率持续下降,第4季度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至53.18%,与第1季度相比差异显著(P<0.05),药学干预取得了明显成果。治疗普通感冒时,临床医师最常选用复方感冒制剂,但至今未有任何科学研究证明抗感冒复方制剂对于促进感冒恢复、缩短病程有效[8]。

近年来,相关的药物警戒事件不断被报道,2008年10月7日,美国医药制造商联合警告,告诫家长不要给4岁以下儿童服用抗感冒复方制剂,制药企业也开始在其药品说明书上注明“2岁以下(有部分厂家定为4岁以下)儿童禁用”;2008年1月,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以具有潜在的严重甚至致死性威胁为由,建议抗感冒复方制剂不用于2岁以下儿童[9];我国《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2012年版)》也明确指出,抗感冒复方制剂不能用于2岁以下幼儿[3]。常用的抗感冒复方制剂成分主要包括减充血剂、第1代抗组胺药、解热镇痛药、镇咳药或祛痰药。其中伪麻黄碱可引起严重休克,毒性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兴奋、高血压、心动过速等。抗组胺药的临床毒性表现为抗胆碱能症状和中枢抑制,表现为心动过速、易激惹、视力模糊、动作增多、中毒性脑病、抽搐等,甚至可发生尖端扭转型心动过速等心律失常。其中,右美沙芬滥用则可导致脑损伤、意识丧失、心脏异常跳动甚至死亡等严重不良事件。1997年,美国儿科学会认为儿童应禁止使用含右美沙芬的镇咳药[10]。其中,对乙酰氨基酚的不良反应与反复多次使用而导致药物超剂量关系最大,因普通感冒混合了病毒感染,如对乙酰氨基酚反复多次超剂量使用,可引起肝转氨酶增高,诱发肝炎。FDA警告,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会导致肝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特别是儿童,器官功能发育不全,药物代谢较慢,过量服用危害最大[11]。本调查结果显示,第1季度抗感冒复方制剂的使用率为91.58%,其中新生儿使用率为0.70%,婴幼儿使用率为53.20%,提示我院儿童普通感冒存在过度治疗行为。

我院儿童普通感冒诊治过程中存在多种抗感冒复方制剂联合使用情况,如超量使用伪麻黄碱、抗组胺药、右美沙芬及对乙酰氨基酚,联用第2代抗组胺药西替利嗪等。第2代抗组胺药因不具备抗胆碱作用,不能镇咳,不推荐用于治疗感冒[5]。表明医师对抗感冒复方制剂的安全性存在认知不足,临床治疗存在误区。药学干预后,采取合理用药信息、举行合理用药培训、加强处方点评工作,不推荐2岁以下患儿使用抗感冒复方制剂,禁止含有相同成分的药物联合使用,加强处方调配前的审核和干预,对用药不适宜处方拒绝调配等一系列持续的药学干预措施,我院儿童普通感冒合理用药水平显著提高。儿童是一类特殊人群,其身体组织结构和器官的生理功能还不成熟,用药不当极易发生不良反应和药物中毒。婴幼儿抵抗力差,易患各种疾病,用药隐患和风险比成人大得多。我国一项高收入城市儿童用药调查显示,药物合理使用比例不足10%,儿童是用药最高风险和重点监控的人群之一[1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第36条明确规定了药师的职责,扩大了医院药学服务的内涵,药学人员通过专业介入,参与药物治疗管理,对医疗机构药物相关医疗行为实施有效(适度)干预,可规范医疗行为,降低药物损害及治疗药物的药学风险,优化医疗资源[13]。医院药师应积极转变服务理念,拓展药学服务领域,开拓药学服务新模式,通过药学干预充当合理用药的执行者、宣教者和监督者,是新时代赋予药师的职责,也是药师的核心价值所在。

参考文献:

[2]刘国梁,林江涛,刘关键,等.门诊普通感冒患者对普通感冒认知的调查[J].中国内科杂志,2012,51(4):262-265.

[3]陈爱欢,陈慧中,陈志敏,等.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42-446.

[4]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普通感冒规范诊治的专家共识(2012年版)[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4):330-333.

[5]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专家组.特殊人群普通感冒规范用药的专家共识[J].国际呼吸杂志,2015,35(1):1-5.

[6]戴元荣,林江涛.普通感冒治疗中抗菌药物的滥用与原因分析[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4):260-261.

[7]苏楠,林江涛,刘关键,等.我国各级医院医师对普通感冒认知与诊治现状的调查[J].中华内科杂志,2012,51(4):266-269.

[9]黄亮,陈力,韩洛,等.正确认识儿童感冒咳嗽药的安全性问题[J].中国药房,2010,21(1):3-6.

[10]许巍,王丽杰,刘春峰.儿童容易忽略的药物中毒[J].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10,17(4):300-303.

[11]罗双红,舒敏,温畅,等.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标准版)[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6,4(11):81-96.

[12]张伶俐,李幼平.基于风险与责任,促进中国儿童合理用药的思考[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19):983-984.

[13]张勤,姜云平,郑永池,等.医疗机构药师干预促进合理用药的系统评价[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15,35(14):1327-1332.

[14]唐捷,龙云,龙凤,等.浅议医院药学服务的发展趋势[J].西部医学,2012,24(11):2240-2242.

药理学的作用篇3

    1 完善组织结构

    完整的组织结构是确保药学服务质量的基础,也是医院药事管理的重要内容。本院对原有的医院药事管理组织机构进行完善,设置了临床药学室和静脉用药配制中心,为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提供了保障。

    1.1 设置临床药学室

    选取3名具有药理学硕士学位且具有多年临床经验的药师成立临床药学室。临床药学室的工作内容如下:(1)要深入各临床科室和病房收集临床用药的方法、剂量及不良反应等资料,作出分析和总结并反馈给各科室;(2)参与到临床用药的讨论中,以专业的药学角度,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3)负责药物不良反应的咨询,为临床医生解决用药的难题,解答患者的疑问;(4)及时给医务人员提供新药的信息及用药注意事项的信息,并根据用药情况定期编写处方手册,做好与临床医师的药物信息交流;(5)通过讲座、发放材料等多种形式对临床医务人员进行药学知识的培训和讲解。

    1.2设置静脉用药配制中心

    静脉用药配制中心由护理人员和专业的药师及药学工作人员组成,其工作内容如下:(1)负责临床常规静脉输注药物的配制;(2)化疗药物的配制;(3)肠外营养液的配制。采取静脉用药由静脉用药中心统一配制能够大幅度降低静脉滴注不良反应的发生,提高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主要原因如下:(1)静脉用药配制中心配备的专业药师负责对临床用药,尤其是联合用药的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相关内容的检查,从而减少用药错误,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确保临床药学服务的质量;(2)配制中心具备完善的配药和灭菌设施,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较高,有效预防了配制过程中的污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临床用药的安全性;(3)静脉用药配制中心的设立,提高了对细胞毒性药物暴露的防护水平。因此静脉用药配制中心的设立对提高临床药学服务质量具有重要的价值。

    2 发挥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

    充分发挥在临床药师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作用,是提高药学服务质量和临床疗效的必要保障。在临床药师参与查房和临床用药配制工作的基础上,药师还要对院内所有临床用药的合理性进行监督,同时对于特殊患者和特殊用药进行重点检查和监测。以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2.1 合理用药

    合理用药不仅能够确保临床疗效,降低不良反应,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影响患者的愈后和生活质量,甚至对今后疾病的治疗也有着重要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改进,临床上对合理用药的研究越来越多,已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要确保临床合理用药,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充分认识合理用药的临床价值:药事管理部门、药师及临床医师要认清合理用药是医疗机构利用药物功效、降低药物毒性、预防药源性疾病、防止药物滥用、重复用药的有效途径。从根本上树立合理用药意识,为临床合理用药的实施奠定理论基础;(2)充分认识合理用药的工作内容:①确保合理用药正常进行的前提是提高临床医师、药师及护士的合理用药水平,之前要制定完善的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②予以患者准确的诊断,根据诊断结果及患者的身体特征予以适当的药物,达到对症治疗的目的;③根据选择的药物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用法、剂量及给药时间[2]。用药过程中要遵循尽量减少药物种类的原则,在必须联合用药时,要严格注意药物的配伍;④用药过程中药师要对药物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进行严密的观察并进行统计,确保用药的安全性,为药物的筛选和淘汰提供依据。

    2.2 抗生素的用药管理

    抗生素是临床常用的药物,也是临床发生不良反应和并发症较高的药物。因此对于静脉滴注抗生素应严格按照临床规定进行管理和操作。具体操作的临床规定如下:(1)临床使用抗生素要严格按照临床医生开具的“静脉用药申请单”和加附“抗生素使用申请单”的内容给予药物。若无凭证或凭证不全应拒绝给药,且立即与临床医生沟通后给予患者药物;(2)严格控制临床用药的剂量,常规情况下,抗生素类药物静脉给药不能超过三日量;(3)对于部分易发生过敏事件的药物,应严格做好皮试,并在用药过程对患者进行严密的监测。按照上述规定操作,可以有效降低静脉用抗生素的滥用,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副作用,从而确保临床疗效,提高用药的安全性。

    2.3 静脉用药的管理

    静脉用药具有药物起效快等优势,已成为临床给药的重要方式。在静脉给药给临床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静脉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着升高,成为影响临床疗效的重要原因。上世纪九十年代,WHO基本药物行动安全委员会经过对静脉用药及操作的研究,制定了静脉输注过程中的多种干预方式,有效地降低了不必要的不良反应[3]。该研究表明,在发达地区及医疗水平较高的地方,静脉用药的使用率较低,药物滥用的时间较少。参照研究结果和临床经验,本院制定了静脉用药的规定:(1)凡是临床静脉用药均需由医生开具“静脉用药申请单”,由药师核对无误,批准签字后方可用药;(2)静脉输注抗生素药严格按照抗生素的用药管理执行;(3)临床使用“白蛋白注射剂”一类贵重用药时,应在具有“静脉用药申请单”的同时加附临床检验报告,方可进行临床用药。以上规定有效地控制了静脉用药的使用,减少临床药物滥用,降低了不良发应的发生,提高临床用药的效果和安全性[4]。

    3 临床药学服务计算机化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临床药学服务的计算机化已成为临床药学服务发展的方向。计算机在临床药学服务中的应用涉及到库存控制、医嘱处方、划价收费等操作。计算机化的临床药学服务具有以下优势:(1)电子处方:电子处方的临床应用可以省略许多中间环节,无需进行划价,医生可以通过院内网络直接与药房沟通,通过电脑直接开药和划价[5]。患者可以直接去药房取药。同时药物的库存在电脑上有明确的显示,若药品短缺,医生可以直接从电脑上了解到,可以及时改用其他药物。为医患提供便利;(2)提高工作效率:因在药房、门诊、病房等部门配备了完整的计算机管理系统,不仅简化了管理程序,而且提高了服务和管理的速率和质量,从而有效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3)药师的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药学服务计算机化的应用,将药师从繁重的文书岗位上解脱出来,使之可以更好地从事药学服务工作。在提高临床药学服务效率和质量的同时有效改善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6]。

药理学的作用篇4

关键词:药理教学 跳高式

前言:

药理学 (Pharmacology) 是一门研究机体与药物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是医学,药学等相关专业学习过程中的“桥梁”学科,基础学科和重点学科。作为枢纽学科,药理学同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即是细胞生物学,生理学,病理生理学等学科的下游学科,也是内科,外科,儿科,妇科等专业学科的上游学科;即是药学基础学科的下游学科,也是新药开发工作不可或缺的上游学科。为了加强药理学的学习,提高教学质量,药理学教师有的采用灵活的授课方式,力求学生能够学好,使用好相关知识,有的老师采用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的讲解[1],有的采用PBL教学法提高互动和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探讨[2],有的采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边讲解理论知识边进行相关实验操作等[3]。上述方法和手段的采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水平,我们创造性得将“跳高式”机制引入药理学教学,目前来看效果更加突出。

“跳高式”机制介绍:

“跳高”是运动征服高度的运动项目,是人类不屈不挠,勇攀高峰的象征。运动员在跳过一个高度以后,还要向新的高度挑战,直到最后跳不过去为止。放在药理学学习中,“跳高式”透着不断进取的学习态度,不断创新的学习内容,不断探索的学习机制等。“跳高式”药理学学习机制目前尚处在探索期,前内蒙古民族大学校长傅永春教授曾提出为每个老师设定个高度,让老师去“跳高”[4],当跳过这一高度可以引入新的高度,同时观察身边的老师是不是跳的比自己高,即:不仅仅要和自己比赛,也要和别人比赛,校内比赛,国内比赛甚至国际比赛。“跳高式”机制的理论来源于体育运动跳高。众所周知,作为一个跳高运动员首先要掌握一定的动作要领,进行相应的训练,不断地刷新成绩,同时学习和借鉴别人在训练和比赛中的技术和优点,融入自己的训练中,再次创造好的成绩,只不过药理学“跳高式”和真正的跳高相比,真正的跳高会有运动的极限,成绩可能到达一个高度后不再有进步,但是药理学的学习是无止境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并且真正的跳高一般教练员的理论素质很高,而运动能力可能已经过了状态的最高峰,作为运动员来说理论可能不是很高,但是身体素质应高是最高点。相比较而言,药理学学习中的“跳高式”学生可以通过对某一部分的喜爱,无止境的进步和学习,同时由于教师在某一部分的研究有较深的造诣讲解起来可能会更有深度,因此我们说药理学学习中的“跳高式”不仅仅是老师的“跳高”比赛,当然也不仅仅是学生之间的“跳高”比赛,更应该说是一种互动式的进步,互助式的督促,并且各尽所长,不断前进。学生要不断的与自己对话,我可以提高吗?学生可以以同学为镜子,看看别人身上的强势,学生也可以看看身边的老师(不局限于药理学老师),发现自己有那些可以提升的空间?同样的对于老师而言可以问自己――我今年比去年提高了多少?今年的讲台是不是更具有挑战性?

如果说大学要有培育大师的土壤[5],那么它更应该是培养优秀学生的摇篮。

“跳高式”机制不仅有助于孕育大师级优秀教师,更有助于发现和培养优秀学生。在“跳高式”机制的启发和促进下,优秀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互动和自身的不断进取,由以往的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不断地挑战自我,再创佳绩,必将朝着大师的方向大步前进;同样,优秀学生可以学好知识,拓展思维,不断深入挖掘,形成乐意学,追着学,比着学的优良学风,为成为像老师一样甚至超越老师的优秀人才迈进。虽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6],但是作为老师也肯定不愿意让学生问的哑口无言。纵使长江后浪推前浪,我们将希望寄托在学生身上,学生的进步才是老师的骄傲,学生的发展和荣耀才是学校的荣耀和自豪。

作为一个桥梁学科,药理学学习的重要性自不必说,多学科的交叉使得药理学涉及知识面广泛[7],药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分子生物学等多学科作为基础,内科学,外科学,儿科学等临床科学作为未来学习的落脚点,以“跳高式”学习模式进行药理学学习,并将此方法发扬光大,促进与其相关学科学习。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功不可没。作为当代医学生毕业之时,走出校门应改进具备多种知识,学习能力,思考能力,沟通能力及抗打击能力等多种能力,更要有一颗关爱他人,有责任感的善良之心,保持一个愿为医学事业奋斗终身信心。

参考文献:

[1] 杨铁红,贾敏,梅其炳,多媒体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 2005; 7(4): 370-372.

[2] 刘春杰,董立珉,康红钰,王雁梅,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医药教育,2009;16(13):

[3] 王淑美,李荣亨,张文亮,新版《中药药理学》对中西医结合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指导意义浅析,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26(4): 381-383.

[4] 傅永春,在全校处级干部大会上的讲话,内蒙古民族大学宣传栏. 2013年4 月7日.

[5] 傅永春,大学要有培育大师的土壤,光明日报,2014年3月14日.

[6] 李卫杰,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教育教学研究. 2009,27. 210

药理学的作用篇5

【关键词】 计算机;医院药学;药品管理

【中图分类号】R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7-0321-01

我院为了适应医院现代化管理的需要,提高医院药品信息管理的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改善服务质量,逐步实现优质、高效、低耗的管理目标。于2010年应用计算机进行药品的管理,从单机运行发展为局域联网,并建成了药品供应、管理、配发,电子处方、电子病历为一体的监护自动化网络系统。提高了药品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并且带来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计算机在我院药品管理中的应用作一简要介绍:

1 药品的采购管理

为了保障基本用药,合理控制医药费用的增长,医院药品实行招标采购,它是一种通过收集、分析药品的生产厂家、供应经销单位、药品质量、药品价格等相关信息,最终确定购进药品的一种模式,而药品采购的特点是品种繁多、规格多样、产品更新快、价格波动大、质量要求高,我们以省卫生厅招标品种为依据,结合我院的实际需要,药品品种一律在微机上建立档案,以计算机为处理手段,以单品种为操作对象,除极个别临床急用品种外,非招标品种一律不进,实现了中标单位的自动确立,极大地遏制了药品购销过程中的不正之风,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保证了药品质量。

2 药品的出入库管理

以前药品的库房管理是以经验管理为主,因此管理的随意性很大,水平低、工作效率低。工作量大、劳动重复,库存药品和帐目相符率低,经常发生积压和断货现象,药品易失效浪费,工作忙忙碌碌,这些缺点通过计算机管理系统的应用得到很多改善,入库药品经质检员和保管员联合验收后,药品会计依据药品编码规则,输入计算机登记入帐,包括品名、规格、数量、批号、有效期、批发价、零售价、产地等,在自动生成总金额优惠额的同时,计算机还对入库药品实现批号管理和有效期管理,这是以前手工记帐无法实现的,操作人员可根据计算机显示的药品的几种批号,方便地选择批号早的先出库,对于库存药品的有效期管理,只要输入任一日期,计算机可自动筛选这一日期前失效的所有库存药品,并按有效期前后列表显示打印制成药品有效期报表,这样不仅可以增强对有效期药品的管理,而且还可以避免过期失效造成的损失,对于没有规定有效期的药品可随时从计算机中查看其批号使用情况。药品出库时,按药品批号排列,本着先入先出的原则,库房保管员先出批号近的药品,输入药品的编码,选择发药单位,连同药品的规格、数量、批发价、零售价及药品金额等打印成表,保管员依此表发药,避免了人工填表繁琐劳动,省时省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减少了差错率,药品会计根据各调剂室请领单打印出库单据,保管员凭出库单,给各调剂室出药品。

3调价管理

根据物价部门的文件和实购药品的价格变化,药库系统具有药品价格管理功能,调价一经确认,全部网络各系统中药品都立即执行最新价格,从而保证了新药价的及时准确的执行,避免药价不统一,系统在调价处理的同时,以药库和各药房调价药品的此时库存数量为准,自动记录因调价所产生的盈亏帐,统计上报,调价历史查询窗口可调出每一次调价详细情况,包括调价品种、数量、时间以及盈亏金额。

4 药房药品的管理

多年来,药品划价一直由手工操作,由于医院药品品种多、杂,单凭人脑记忆难免会出现漏洞,多年来病人报怨药品价格一天一个价,不同人不同价,一张处方不同价,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医院的公众形象。运用计算机管理后,住院病人只须先到收费处预交一些金额后,每天医生开出电子病历,护士录入医嘱并执行,再根据病人的病历号输入微机,医嘱执行后,实现药房药费与住院处药费自动核算,患者费用随检查项目和处方取药多少,费用随时都在变化。发药时打印处方所开药品清单,确认核对无误后即可执行发药操作,药房按打印出的发药单发药,发药后药房的库存数量将自动减少,患者退药后,库存数量将自动增加。门诊患者可凭医生的电子处方直接交费,既方便了病人,也减轻了药房工作量。

5讨论

5.1 药剂科计算机管理系统的使用,使得药品流通的各个环节均有“帐”可查,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人为的药品流失,在实际操作中,每日可以对药品进行抽查、点击某种药品从微机中查出微机数量,再实际盘查该药品的实际数量,进行核对,若发生药品差异情况,及时查找原因,避免了药品遗失,这是以往的金额管理法所无法办到的。

5.2药房微机系统运用到药房每月盘点、统计报表工作中,可以按日期统计每天、每日、每种药品的消耗,库存及药品金额等情况,并打印报表,应用十分方便,统计出来的数字十分准确,从而大大减少了盘点工作的耗时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5.3药房随时查询每个病人的某一天的医嘱明细及用药配伍情况,指导临床用药。对贵重药品和毒麻药品的查对实行计算机管理后,可随时进行盘点,即时打印出所需统计时期内某类药物的使用量,查看盘点前后的数目差,看两者是否一致,做到数据准确无误。

5.4 计算机使药房的管理与入库、收费处、医生站、护士站、财务科、信息科、行政办实行联网,即可随时传递、查询信息与数据,使药品数量动量显示,同时又对输入计算机的数据进行了同步处理,对每个病人的用药进行药品消耗统计,药费计算一次完成,而且能够对各种药品的库存、货源、出库、金额、调价等进行处理,打印各种统计表,具有准确、高效、快速的特点。简化了工作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以往药剂人员手工操作,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用于核算药价,领药人领药时须进行繁琐的出入库手工填写,盘点时要全员仔细清查数量后再进行大面积手工统计核算。微机管理后,减少了划价这一环节,同时又用计算机自动生成的请领单,入库单、出库单代替了手工填写的单据,减少了差错出现率。

6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在我院已经正式使用了近1年的时间,基本运作情况良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6.1药品实物数量与计算机上数量有时不符的原因,须待每月盘点进行冲正后,才可相符。

6.2药品品种多、运转环节多,药品的破损和丢失现象在所难免。

6.3因保管不善或药房与医师配合不力,少数药品存在霉变和过期失效的现象。

总之,利用计算机系统,对于加强药房药品的管理工作,其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实现了业务、财务、保管、物价、质量管理的一体化,完全摆脱了大量低效率的手工劳动,提高了整体的效率,从而使药房管理更加科学化,与现代的发展相协调,更好地作好药品的保障供应工作。

药理学的作用篇6

关键词:艾蒿;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艾蒿Artemisia vulgaris L.,也称艾叶草,为菊科蒿属多年生野生草本植物。艾蒿为我国传统中药,以叶入药,历代医籍记载为“止血要药”,是妇科常用药之一。艾蒿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调经安胎、除湿止痒、通经活络等功效[1]。用于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外治皮肤瘙痒。该药用植物虽然在民间习用已有几千年历史,但对艾蒿的药用成份进行科学分析和利用,则始于近代。近年来,已有不少关于艾蒿在生药学、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工艺及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报道。本文仅就艾蒿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方面的研究状况综述如下。

1 化学成分研究

艾蒿的药用部位是艾叶,艾叶的药用功能来源于其中所含化学物质,经研究艾蒿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挥发油、黄酮、桉叶烷、三萜类及微量化学元素等[2]。

1.1 艾蒿挥发油类成分的研究艾蒿全草的挥发油含量为0.20%~0.33%[1]。1985年朱亮锋等[3]首次报道了艾蒿的挥发油化学成分,以1,8-桉叶素为主体化合物的挥发油(39.45%)近40种成分,主要为α-侧柏烯、蒎烯、莰烯、香桧烯、1-辛烯-3-醇、对-聚伞花素、1,8-桉叶素、γ松油烯、樟脑、龙脑等。顾静文等[4]报道的艾蒿挥发油的主要化学成分为1,8-桉叶油素(35.40%)、1,4-桉叶油素(4.17%)、樟脑(5.52%)、等。艾蒿叶含挥发油约0.020% [1]。潘炯光等[5]从艾蒿叶中鉴定出2-甲基丁醇、2-己烯醛、三环萜、α-侧柏烯等60种成分。刘国声[6]从山东崂山产野生艾叶的挥发油中鉴定出34种成分,其中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α-侧柏酮、α-水芹烯和香茅醇等。各报道中艾蒿全草和艾蒿叶挥发油主要成分及含量有较大差异,这可能与植物生长的地区、环境、气候、及材料采集时间等有密切的关联。

1.2 艾蒿黄酮类成分的研究艾蒿黄酮类成分主要有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槲皮素(quercetin)和柚皮素(naringenin)等[7]。

1.3 艾蒿桉叶烷类成分的研究艾蒿桉叶烷类(eudesmane)成分有柳杉二醇、魁蒿内酯、1氧4β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1氧4α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7]。

1.4 艾蒿三萜类成分的研究三萜类成分有α及β香树脂醇、无羁萜、α及β香树脂醇的乙酸酯、羽扇烯酮(lupenone)、粘霉烯酮、羊齿烯酮、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酮、西米杜鹃醇和3β甲氧基9β,19环羊毛甾23(E)烯25,26二醇等[7]。

1.5 艾蒿微量化学元素研究用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发现艾蒿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如锶(Sr),铬(Cr),钴(Co),镍(Ni),锰(Mn),铜(Cu),锌(Zn),铁(Fe),钠(Na),钾(K),钙(Ca),镁(Mg)等[8]。

1.6 艾蒿的其它化学成分艾蒿的其它化学成分主要有β-谷甾醇、豆甾醇、棕榈酸乙酯、油酸乙酯、亚油酸乙酯)和反式的苯亚甲基丁二酸等[9]。

2 药理研究

2.1 抗菌作用艾蒿在体外对炭疽杆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喉杆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艾叶的水浸剂对常见致病性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艾叶烟熏患处有明显抗菌作用,使空气中菌落数减少,完全抑制化脓菌的生长。艾叶烟熏对腺病毒、鼻病毒、疮疹病毒、流感病毒和腮腺炎病毒均有抑制作用,与民间用药经验相符[10]。姜文全等[11]用艾叶熏蒸母婴同室的空气进行消毒,可达到空气正常参数要求,而且对产妇、新生儿刺激性小、毒性小。以艾蒿与苍术或与菖蒲及雄黄或与苍术、雄黄、白芷等混合烟熏,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白喉杆菌、伤寒及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枯草杆菌、产碱杆菌以及结核杆菌均有杀灭或抑制作用。艾条烟熏尚能减少烧伤创面的细菌。豚鼠结核经艾灸治疗后,疾病进展较慢,病变较轻,尤以病程后期更明显。此外还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12]。古人用艾叶治下痢、民间用艾叶驱邪,这与艾叶有较强抗菌作用相对应。

2.2 抗癌作用[10]艾叶有抗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的作用,艾叶油灌胃能增强小鼠对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能增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

2.3 利胆作用[10]艾叶油混悬液8 ml/kg,3 ml/kg十二指肠给药,可使正常大鼠胆汁流量增加91.5%和89%,与给药前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0.02 ml/kg艾叶油十二指肠给药,可使正常小鼠胆汁流量增加20%,显示其有明显的利胆作用。

2.4 平喘、镇咳、祛痰作用 艾蒿挥发油具有镇咳平喘、祛痰功效,其中主要有效成分为萜品烯醇,直接作用于气管,可平喘祛痰镇咳,调节中枢,对药物性哮喘有明显保护作用,并能延长乙酰胆碱加组胺的引哮潜伏期,减少抽搐动物数。从艾蒿中提出的4-松油烯醇300 mg/kg灌胃亦有显著平喘作用。用艾叶油灌胃0.5 ml/kg,对丙烯醛柠檬酸引发的豚鼠咳嗽有明显镇咳作用,挥发油成分4-松油烯醇灌胃300 mg/kg亦有明显的镇咳作用[13]。用艾叶油灌胃1 ml/kg,对小鼠酚红法有明显祛痰作用;其挥发油成分4-松油烯醇灌胃1ml/kg或丁香烯腹腔注射0.7 ml/kg亦有祛痰作用[13]。α松油醇0.05 ml/kg灌服对豚鼠吸入乙酰胆碱和组胺诱发的哮喘即有保护作用,反式香苇醇亦为平喘有效成分[14]。

转贴于

2.5 止血与抗凝作用张学兰等[15]研究了炮制对艾叶主要成分及止血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艾叶加热炮制后挥发性成分含量明显降低。炒炭或烘制后对小鼠的凝血及出血时间有显著影响,具有明显的止血作用。主要用于虚寒性出血,其中以180℃烘10 min和200℃烘10 min所得样品水煎液止血作用最明显,与生品组比较有着显著性差异。艾叶醇提物对AT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从艾叶中提出的β谷醇和5,7二羟基6,3,4三甲基黄酮均对血小板有极显著的抑制作用[16]。艾叶药理研究表明,艾叶是通过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抗纤维蛋白溶解起止血作用的。这与古人应用艾叶来治疗月经过多、崩漏、便血等多种血证相吻合。

2.6 抗过敏作用有研究表明艾叶油中成分2-萜品烯醇、葛缕醇能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5-羟色胺引起的皮肤血管渗透性增强,抑制豚鼠肺组织释放SRS-A和SRS-A的引起豚鼠回肠收缩[11]。反式-葛缕醇还对豚鼠离体气管Sc-hultz-Dale反应有抑制作用[15]。

2.7 对神经系统的作用[15]艾叶油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能延长戊巴比妥纳的睡眠时间,但能加速士的宁的惊厥致死,似有一定的协同作用,此外,大剂量对心脏具有抑制作用,且能保护豚鼠卵白蛋白引起的过敏性休克。

2.8 对外补体作用[15]将艾叶的热水提取物多半糖加入人的血清中,能使血清补体值下降,并证明这是补体激活的结果。日本山田氏也发现艾叶热水提取物有强烈的补体活性,活性的主要成分为酸性多糖。此外,还有研究表明艾叶水提液在体内能诱生干扰素。

2.9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艾叶油对离体蟾蜍心脏、离体兔心的收缩力有抑制作用,艾叶油能对抗肾上腺素和组胺引起的收缩。有研究表明1∶50浓度艾叶油1~2滴均能明显抑制心脏的收缩力,对心率影响不大,但可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现象,如加大浓度可使心搏停止,对离体兔心,艾叶油1ml(1∶150)可抑制心脏收缩力,心率及冠脉流量也明显减少,对兔主动脉在紧张度提高的情况下呈松弛作用,且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17]。

2.10 吸收、排泄、毒性作用艾叶及其制剂口服后很快由小肠粘膜吸收而达肝脏,并随血液循环而扩至全身,1h内即可在尿中发现艾的成分,大部分储于体内,由尿逐渐排出,或经氧化、结合而破坏。艾叶煎剂对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23 g生药/kg,艾叶油小鼠口服药LD50为247ml/kg,腹腔注射LD50为112 ml/kg。据报道有因服干艾叶约100g中毒致死1例[18],因此,1995年版《中国药典》规定服用3~9 g,外用适量。此外艾蒿挥发油对皮肤有轻度刺激性,可引起发热、潮红等。口服少量3~5 g可增进食欲,大量则引起胃肠之急性炎症[19]。

3 结束语

艾蒿是一种具有药、食用等多功能植物,分布于全国各地,药源丰富,毒性低,价廉,具有广泛的开发利用价值。人类对艾蒿的研究和开发利用还是很有限的,对艾蒿的化学成分尚有深入研究的意义,以使艾叶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

参考文献:

[1] 全国中草药汇编(上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6:27.

[2] 周 峰,秦路平,连桂芳,等.艾叶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和植物资源[J].药学实践杂志,2000,2:96.

[3] 朱亮锋,陆碧瑶,罗友娇.艾蒿和蕲艾精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云南植物研究,1985,7(4):443.

[4] 顾静文,刘立鼎,陈京达,等.艾蒿和野艾蒿精油的化学成分[J].江西科学,1998,16(4):273.

[5] 潘炯光,徐植灵,古 力,等.艾叶挥发油的化学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12):741.

[6] 刘国声.艾叶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0,21(9):8.

[7] Tan Renxiang,Jia Zhongjian.Eudesmanolides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Artemisia argyi[J]. Plant Medica,1992,58(4):370.

[8] 洪宗国.艾与蕲艾的生药学研究与开发[J].中医药学刊,2003,21(8):1356.

[9] Aina Lao,Yasuo Fujimoto,Jia zhongjian.Eudesmanolides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Artemisia argyi et Vant,[J].Chem Phare Bull,1984,32(2):723.

[10] 邱洁芬,胡遵荣.试述艾叶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8)446.

[11] 姜文全.艾叶熏蒸用于母婴同室空气消毒[J].西北药学杂志,2002 17(2):80.

[12] 蔡平.艾叶的药理作用及应用[J].时珍国医国药,2001 12( 12):1137.

[13] 防治慢性气管炎艾叶油研究协作组.艾叶油及其有效成分的药理研究[J].医药工业,1977,(11):5.

[14] 浙江省平喘药研究协作组.艾叶油新的平喘有效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82,13(6):1.

[15] 李 慧.艾叶的药理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J].基层中药杂志,2002,16(3):51.

[16] 温瑞兴,李 文,周向东.艾叶炮制品及其有效成分对血小板聚集性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1992,17(7):406.

[17] 湖北省卫生局.湖北中草药志(二)[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345.

[18] 汪国华,张文惠,崔峻.艾叶研究近况[J].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1998,10(4):192.

药理学的作用篇7

关键词:雪菊;化学成分;药理作用;药食同源;活性药物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R282 文章编号:1009-2374(2017)05-0102-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7.05.049

雪菊学名蛇目菊、两色金鸡菊,又叫做高山寒菊、血菊、克力阳菊等,维语称之为古丽恰尔(Gulqai),为花茶之意,是金鸡菊属植物两色金鸡菊(coreopsis tinctoria Nutt)的干燥头状花序。金鸡菊属植物,原产地在北美中部,最先是作为一种观赏性植物而被世界各国引进栽培,我国也亦引种,分为两类:一类是人工栽培的雪菊,在我国各地偶见零星的种植,但主要集中在新疆地区,如喀喇昆仑山北麓的民丰县、和田县、墨玉县及天山北麓的吉木萨县、大阪城区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种植;另一类则是野生的雪菊,主要分布于新疆南隅海拔3000米左右的昆錾揭淮,昆仑山上长年风雪,环境恶劣,加上其开花时间短,采摘难度大,所以野生雪菊产量低下。目前,在新疆唯一能与天山雪莲齐名的当数雪菊了,因其独特的功效,一直以来作为一种民间用药而广泛应用,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雪菊具有多种药用功效,如降低血压、改善血脂、延缓衰老、防癌等,检测其化学成分发现雪菊中含有多种有利于人体的活性成分,如黄酮类、挥发油、氨基酸、糖类、绿原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本文将从雪菊的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及作用机制等方面进行描述,以期为雪菊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帮助。

1 主要化学成分的研究

1.1 黄酮类

郑大成等利用薄层色谱法和黄酮类化合物的常规显色反应,对从雪菊提取出的水溶性总黄酮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鉴定,发现水溶性总黄酮包括二氢黄酮、黄酮醇、黄酮、查耳酮及异黄酮类化合物。杨英士等从昆仑雪菊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了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是2’,3,4,4’-四羟基查尔酮、4,2’,4’-三羟基查尔酮。

1.2 挥发油类

张彦丽等根据《中国药典》(2010版)中记录的甲法挥发油测定法对雪菊中的挥发油进行了提取,按照挥发油成分分析(GC/MS)的条件对其进行分析,配以计算机检索,初步确定了23个色谱峰中的22种化合物。再利用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检测出的各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其中r烯(63.23%)、3-蒈烯(7.05%)、β-对伞花烃(5.23%)等的含量相对较高。刘恩乾等在雪菊挥发性成分GC-MS分析中,采用了微波提取法提取出了雪菊中的挥发油成分,利用了与张彦丽相类似的方法研究雪菊中的挥发油成分,确定了其中的43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1R)-右旋樟脑(3.68%)、大根香叶烯(4.63%)、二十烷(5.20%)、2-乙基-4-甲基咪唑(8.32%)、(2R-cis)-1,2,3,4,4a,5,6,7-八氢-α,α,4,8-四甲基-2-萘甲醇(18.30%)等。

1.3 糖类

曹志龙等在其研究中采用柱前衍生气相色谱法测定气象色谱法进行实验,测定雪菊多糖提取物中单糖的组成,发现雪菊中多糖的含有6种单糖,分别为葡萄糖、拉伯糖、甘露糖、半乳糖、鼠李糖,相对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0.42∶2.51∶0.48∶0.83∶6.38∶2.07。

1.4 氨基酸类

杨旭超等对雪菊中的氨基酸种类及含量进行了鉴别分析,发现雪菊中属于人体所需的氨基酸有17种之多,其中还包含了赖氨酸、组氨酸等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的含量为10.80%,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为4.33%。

1.5 其他

买买提・艾买提等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昆仑雪菊中绿原酸的含量,结果发现雪菊中的绿原酸含量高于杭白菊和黄山菊,平均含量为5.15~5.19mg/g。杨旭超等在其研究中发现雪菊中矿物质种类齐全,有11种之多,有K、Ca、P、Mg、Cu、Cr、Fe、Zn、Mn、Pb、Se。含量丰富,其中K的含量为1642.00mg/kg,Ca的含量为1111.00mg/kg,并且值得关注的是雪菊中含有0.02%的Se。

2 药理作用的研究

2.1 降血压

崔康康等在其研究中模拟人体的饮用茶的习惯,以50只健康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为试验对象,进行分组试验。将试验大鼠随机分为SHR模型组、降压药物组(替米沙坦)、雪菊水提液灌胃高、中、低剂量组,共5组,每组10只。试验期间所有大鼠均在SPF级饲养环境下采用普通饲喂方式饲养,自由进食饮水,试验周期42d,检测试验前后SHR的收缩压的变化。研究后发现用雪菊的水提液灌胃,可显著降低实验大鼠尾动脉的收缩压,有降血压的作用。梁淑红等取大鼠胸主动脉制备成环并对其进行稳定处理,用雪菊提取物(总提取物、醋酸乙酯提取物、正丁醇提取物、氯仿提取物)对离体动脉环进行干预,各提取物以累计加药法给药,再与空白组和阳性药物对照组(普萘洛尔)进行对比,去探讨雪菊不同提取物对基础状态下和氯化钾预收缩状态下的血管环张力的影响,计算出各自的舒张率。结果显示雪菊的4个提取部位均能舒张氯化钾预收缩的离体动脉环,但舒张程度不同,其中以氯仿提取物的作用最明显,在终浓度时舒张率达115.24%,且对静息血管环张力均无显著影响,这就提示雪菊可能对正常的血压水平影响较小,降压作用较为安全。

2.2 降血脂

血脂异常常引起心脑血管和代谢紊乱性疾病,因此降低血脂是预防相关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梁淑红等用高脂乳剂灌胃来复制高脂血症模型,将70只wistar小鼠按重量进行随机分组,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血脂康)雪菊有效成分提取物组(总提取物、氯仿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和正丁醇提取物),共7组,实验周期14d,试验后测定血清中TC,TG,HDL-C,DLD-C的含量。结果表明,雪菊各个提取部位均具有降血脂作用,以氯仿和乙酸乙酯提取部位降血脂作用最明显。

2.3 抗衰老

衰老是一种自然的生物现象,是诸多病理、生理过程综合作用的结果,表现为结构的退行性变和机能的衰退,也有研究发现雪菊具有抗衰老的作用。沙爱龙等将72只小鼠随机分为6组,即正常组、衰老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维生素E)、雪菊黄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2只,采用D-半乳糖颈背部皮下注射小鼠来建立亚急性衰老小鼠模型,由此研究昆仑雪菊黄酮对衰老模型小鼠脑及脏器指数的影响。用雪菊黄酮提取物低、中、高剂量组和衰老组比较时发现,前3组的脑及脏器指数均高于衰老组,且在剂量上呈现出明显的依赖关系,这就提示雪菊黄酮有抗衰老、延缓动物脑和脏器萎缩与退化、促进机体新陈代谢的作用。

2.4 抗肿瘤

近些年来癌症的发病率一直呈上升的态势,现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最大的杀手,有研究发现雪菊具有抗癌的功效,这在攻克癌症这个难题上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帕尔哈提・买买提依明等分离提取出雪菊的不同提取物(总黄酮粗提取物、纯化物及总多糖)用不同的浓度对在体外培养出的结肠癌细胞株(Tll6细胞、CACO-2细胞)进行实验,用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表明,雪菊的不同提取物对结肠癌细胞均有抑制作用且呈现出剂量和时间上的依赖性,其中以总黄酮纯化物的抑制作用最强。帕尔哈提等想进一步探讨出雪菊黄酮纯化物的抑癌机制,于是他们又用雪菊总黄酮纯化物进行诱导结肠癌细胞凋亡的实验,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发现随着样品浓度的加大,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这就提示雪菊黄酮纯化物可能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来发挥其作用的。同年他们发现雪菊的不同提取物对肝癌和肺癌细胞的增殖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3 结语

雪菊是一种药食同源的植物。作为一种饮品,它既有菊香又有上等红茶的味道,甘醇可口。作为一种活性药物,雪菊具有防治高血压、降低血糖、改善血脂、延缓衰老,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等药理活性,这与其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是密不可分的,尤其是黄酮类化合物。笔者翻阅近年的资料,发现文献研究报道多集中于有效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但鲜有对其药理作用机制进行研究阐明的,这一点上很大限制了雪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因此可深入检测分析其化学成分,系统的研究其药理作用进而详细的阐明其药理作用机制,为临床用药作指导,促进雪菊进一步的开发利用。

参考文献

[1] 张媛,木合布力・阿布力孜,杨瑶B.维药雪菊的研究进展[A].亚太民族植物学论坛论文集[C].2012.

[2] 郑大成,木合布力・阿布力孜,阿依努尔・吐鲁洪,热娜古丽・买尼克.昆仑雪菊水溶性黄酮的制备及初步鉴定[J].亚太传统医药,2010,(10).

[3] 杨英士,陈伟,杨海燕,等.昆仑雪菊中2个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及其抗氧化活性u价[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4,37(4).

[4] 张彦丽,韩艳春,阿依吐伦・斯马义.对昆仑雪菊挥发油成分的研究[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0,(11).

[5] 刘恩乾,张枝润,邓媛元,等.雪菊挥发性成分的GC-MS分析[J].广西植物,2014,(5).

[6] 曹志龙,马晓丽.气相色谱法测定新疆金鸡菊多糖中单糖的组成[J].武警医学,2012,23(10).

[7] 杨旭超,西力扎提・阿不来提,木合布力・阿布力孜,任丙昭.昆仑雪菊营养成分的含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31).

[8] 买买提・艾买提,赵文惠,木合布力・阿布力孜,李新霞.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昆仑雪菊中绿原酸的含量[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1,(12).

[9] 崔康康,姬凤彩,王志琴,钟代疆,姜玲玲,薛慧婷,姚刚.新疆昆仑雪菊水提液对大鼠血压的影响[J].畜牧兽医科技信息,2013,(7).

[10] 梁淑红,哈木拉提,庞市宾,孙玉华.金鸡菊提取物降血压化学成分实验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0,(7).

[11] 梁淑红,庞市宾,刘晓燕,等.金鸡菊提取物降血脂作用的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8).

[12] 沙爱龙,吴瑛,盛海燕,杨雪萍,王伟,郝海燕.昆仑雪菊黄酮对衰老模型小鼠脑及脏器指数的影响[J].动物医学进展,2013,(7).

[13] 帕尔哈提・买买提依明,令狐晨,朱青梅,阿依吐伦・斯马义.昆仑雪菊对结肠癌细胞株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0).

[14] 帕尔哈提・买买提依明,令狐晨,朱青梅,阿依吐伦・斯马义.雪菊对肝癌和肺癌细胞体外抗肿瘤作用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4).

药理学的作用篇8

关键词:莲;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0 引言

莲的根茎、花、叶、果实(莲子)、莲蓬等,均具有食用、滋补、医药等多种用途。其中,莲叶性平味苦,含丰富的维生素C及荷叶碱,具有清暑醒脾、凉血止血之用。莲子富含维生素C、蛋白质、铜、锰等矿物质及荷叶碱,可清心安神、保健肠胃。莲藕含有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B等成分,可凉血去暑、健胃开脾、活血化瘀。莲蓬可去除体内湿气、活血散瘀。莲心具有清心、降热除躁、祛火气的功能。莲梗可清热解暑、去湿消肿,并能顺畅体内气血循环。

1 莲的化学成分研究

莲之所以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主要含有多种类型的活性成分。

1.1 黄酮类化合物

迄今为止, 从莲的叶、叶脉、花瓣、雄蕊、雌蕊、花托、莲房、种皮、莲子、莲子心、花柄、叶柄和莲藕等部位均检测到类黄酮化合物[1],杨瑞珍、Chen et al和Li et al等人的研究表明在荷花的各组织中类黄酮含量最高的是荷叶, 其次是叶脉、花瓣、雄蕊、雌蕊、花托、莲房和莲子心,花柄、叶柄、种皮和莲藕中含量较低, 莲子中只能检测到微量的类黄酮成分[2-4]。

1.2 多酚类物质

多酚有很强的抗自由基防衰老作用。莲藕、莲房和莲子中均含有多酚性物质,钟怡平通过正交试验优化热回流提取莲房多酚,在最佳工艺条件下,提取率高达5.23%[5]。

1.3 生物碱类化合物

研究显示莲花、莲心和莲叶中含有生物碱,莲的其他部位鲜有生物碱的报道。

1.4 多糖

据文献报道,莲叶、莲子和莲花中均含有大量的多糖类化合物,唐丽君,钟先锋的研究显示多糖在荷叶中的含量可达9%-10%左右,王宇,严浪研究了多糖在莲藕中的含量也高达11%以上,丁利君的研究表明多糖在莲子中含量也高达9%左右。

1.5 有机酸类

谢玮等从莲藕中提取了阿魏酸,阿魏酸相对于干莲藕的提取率0.127mg/g[6]。早期的研究发现荷叶中含有酒石酸、苹果酸、柠檬酸等非挥发性有机酸。

1.6 挥发油

张连文[7]和季爱民分别用溶剂提取法和超临界C02法从莲心中提取油状物质并用GC-MS分析,前者鉴定了17种化合物,后者鉴定14种化合物。曾虹燕提取荷叶中挥发油并对比了超临界C02法和水蒸汽蒸馏法的优劣,发现用超临界C02法萃取荷叶挥发油更具天然性[8]。

1.7 其它成分

林宣贤研究显示,莲花中含有17种氨基酸,丰富的Vc、黄酮甙、微量元素铁等[9]。黄先菊、杨东梅等人的研究发现莲心和莲藕中存在多种无机微量元素[10]。

2 莲的药理作用

2.1 降脂降血压、降血糖

莲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多人研究发现,莲叶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降脂作用,其中活性物质主要是莲叶黄酮,其次是莲叶生物碱。另外,莲藕乙醇提取物能显著的降低小鼠的血糖水平

2.2 抗氧化、抗衰老

研究发现藕节提取物总酚含量较高,抗氧化能力较强;莲子乙醇提取物也表现较强的抗自由基活性。

2.3 抑菌 、抗炎

临床证明荷叶提取液对牙龈炎、牙周炎、口臭等致病菌有较强抑制作用,该有效成分已被成功的应用于牙膏产品。在碱性环境下,荷叶中的生物碱对细菌、酵母和霉菌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2.4 抗艾滋、抗肿瘤

国外学者从荷叶中提取出来具有抗艾滋作用的生物碱和黄酮。还有研究报道莲藕中的桦木酸是抗艾滋、抗肿瘤的特效细胞毒素药。

2.5 镇定、解热作用

多人研究发现莲藕和莲藕秆的提取物对小白鼠分别有镇静安抚、和解热作用。

3 结语

莲以其价格便宜,原料易得,在食疗和疾病治疗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莲的种类繁多,各个组织含有的活性成分也不尽相同,因此也具有不同药理作用,应用之前,应严格区分,以保证药效和安全。

参考文献:

[1]李珊珊,吴倩,袁茹玉等.莲属植物类黄酮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4.

[2]杨瑞珍.荷花花色素分析及花色形成的化学机制[M].硕士论文.北京: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2009.

[3]Chen S, Fang LC, Xi HF, Guan L, Fang JB, Liu YL, WuBH, Li SH. Simultaneous qualitative assessment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flavonoids in various tissues

of lotus (Nelumbo nucifera)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triple quad mass spectrometry.[J]. Anal Chim Acta, 2012.

[4]Li SS, Wu J, Chen LG, et al. Biogenesis of C-glycosyl flavones and profiling of flavonoid glycosides in lotus (Nelumbo nucifera). PLoS One 9, e108860. 2014.

[5]钟怡平,夏道宗,黄岚等.莲房多酚提取工艺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J].植物学报,2014.

[6]谢玮,严守雷,李春丽等.响应面法优化莲藕中结合态阿魏酸的提取工艺[J].食品科学,2014.

[7]张连文,贺嫒,崔庆新.莲子心挥发油成分分析[J].中草药,2003.

[8]曾虹燕,苏杰龙,方芳,冯波.不同方法提取的荷叶挥发油化学成分分析[J].西北植物学报,2005.

[9]林宣贤.荷花的营养成分和安全性研究[J].食品科学,2006.

[10]黄先菊,罗顺德,杨键.莲子心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湖北省卫生职工医学院学报,2002.

基金项目:周口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大学生创新项目资助(项目号:HYDC201403)

上一篇:气象观测要素范文 下一篇:消费者保护法律制度案例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