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下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分析及教学管理对策研究

时间:2022-10-13 04:12:46

网络环境下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现状分析及教学管理对策研究

摘 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高校学生工作迎来了新的挑战。本文首先定义了学习适应性的概念,描述了目前大学新生在学习适应性五个维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学习适应性的建议和思考,最后指出了提高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新生 学习适应性 学习动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6.03.073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llow students to work ushered in new challenges. This paper defines the concept of adaptive learning, describes the current freshmen learning adaptability in five dimensions, there is a problem, a proposal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adaptability and thinking, finally pointed out the significance of improving the adaptability of freshmen learning.

Key words college freshmen; learning adaptability; learning motivation

学习适应性是指主体根据环境及学习的需要,努力调整自我,以达到与学习环境平衡的心理及行为过程。①大学时代的学习、生活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学生对大学生活适应得不好,例如学习不能跟上进度,不但会影响到大学的学习质量,还会产生紧张、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而影响到生活质量,如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甚至会进一步影响学生毕业后的生活。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的差别,决定了大学的学习情况与中学相比有很大的差异性,因此,在进入大学后,几乎每个学生都会面临如何适应大学生活的问题,其中也包括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的问题。

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是指大学生依据学习内外条件的变化及自身学习的需要,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动力与行为,使自身的学习心理和行为与不断变化的学习条件相互协调,从而取得良好学习成就的能力特征。②它主要包括学习动机、学习能力、教学模式、学习态度等几方面。本文将描述在网络环境下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其提出应对措施。

1 大学新生适应性问题的主要表现

(1)学习动机减弱。学习动机是学习适应性的主要维度,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习动机,动机的重要性体现在学习者制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和维持学习行为等方面,并最终表现在学习效果上。③④潘运等人的研究表明,大学生在学习动机上性别差异不显著,但相对于中学时期,大学生在学习动机方面有所减弱。相当一部分新生目标不明确,进入大学后对自己的未来缺乏合理规划,对大学生活感到迷茫。特别是铺天盖地的网络信息,让众多新生感到迷茫。学习目标大多是成就目标定向而非掌握目标定向。

(2)学习能力适应性不足。学习能力主要包括记忆能力、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等,也指方法学习的能力。以前人们普遍认为大学生经过高考的选拔,学习适应性属于同龄人中的前列,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大学生无法适应甚至完成大学学业。大学学习与中学学习差异极大,大学学习的专业性强、内容宽泛、学习难度较大,大学新生必须学会根据所学内容调整学习策略和学习习惯。然而,许多新生不能适应大学专业学习的特点,又不善交流,学习方面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甚至因为学习上的不适应,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

(3)无法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理论或教学思想指导下,在实践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教学活动的结构和方式。大学的教学模式一般具有复杂度高、专业性强、信息量大、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多等特点。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要掌握时间管理等技能。然而由于与大学教学模式与中学教学模式相比存在巨大差异,几乎所有的新生都会需要相当长的适应期。

(4)部分新生的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态度是大学生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养成的对待学习活动比较稳定的、具有选择性的反应倾向。王霞等人的研究表明,⑤在学习态度方面女生的表现优于男生。学习态度和学习动机成正相关。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其学习态度往往也不端正。部分大学新生很容易沉迷网络,无心学习。

(5)部分新生没有充分适应大学环境。环境因素是学习适应性中一个比较复杂的维度,它主要包括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及就业环境等。学习环境主要是指学校能提供的学习环境,它既包括校园环境,也包括学校的学术氛围等。不仅学习环境对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情况有重要影响,大学的人际交往对新生的学习适应情况影响也较为明显。张宏如等人的研究表明,⑥在学习适应性的几个重要维度中,大学新生在环境的适应性方面最差。大学新生受环境的影响较大。相对于中学比较单纯的学习环境,大学校园的环境要复杂得多。大学社会活动增多,人际交往也增多,这些活动势必会对学习产生影响,让很多新生无所适从,不会合理安排时间。调查发现,如果一个学生时间管理和学习管理的能力较差,那么该生往往会感到大学的学习比较困难。新生往往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来适应大学环境。

2 网络环境下增强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的主要对策

(1)重视环境因素对新生学习适应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环境因素在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几个维度中影响是最大的。因此,我们要重视环境因素对学习适应性的影响,教师或辅导员应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环境。在新生刚入校时,对新生给予关爱,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学校应该努力进行校园文化建设,不断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改善大学生的住宿条件,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适当采取激励机制,例如建立公平、公正的奖学金制度等。根据学生喜欢上网的实际情况,在校园网论坛中发起关于“如何适应大学学习”等问题的讨论,让同学之间互相传授学习经验,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同时,在校园网上设置一些学生咨询、交流、学习的平台,让新生们可以在网络平台中更方便地获得进步。不但如此,学校还应该通过官方微博、微信,积极引导新生,传播正能量,塑造良好的网络文化。

(2)多途径激发新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动机和学习态度成正相关。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学习态度往往也不好。要增强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学生自己首先要重视自身问题,提高自身的情商,学会激励自己,激发自己的学习动机。要学会在顺境下激励自己,奋发向上;在逆境下不言放弃,学会坚持。还有通过设定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等方式,为自己设定目标,激励自己。学校一方面应通过专业开发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了解专业就业前景。校园网站上也应多链接相关专业的学科动态,让学生了解专业最新的发展前沿,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增强职业技能训练,把学习实践与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引导相联系,树立明确的学习、就业目标。还应多邀请知名校友回校讲课,让学生受到鼓舞,同时感受到专业认同的榜样力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探索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另一方面,学校应进一步对学生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做好生涯规划,在大学阶段树立新的奋斗目标。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大学并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教导学生学会自我定位,学会规划人生。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3)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积极的学习态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适应性。因此,新生要努力完善自我,不断端正学习态度,不断进步,更好地适应大学的学习和生活。学生不能只为学习而学习,要把学习与职业生涯规划、与专业发展联系起来。不能老是抱有一种“60分万岁”的消极态度,应该知道每门学科都有它存在的价值。现在的学习不仅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一种思考的能力,学生要学会从多个角度、多个方面来思考问题,为将来的生活、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要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习能力,在网络时代下,要学会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进行学习,深化专业知识,拓展专业素养,增强职业技能。要学会在网络化的情境中主动学习,学会利用常见的网络工具与教师或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4)改革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新生刚开始上课时,适当减慢讲课进度,用这种过渡方式缓冲学生的学习适应状况;教会学生掌握大学阶段的学习策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教会学生主动拓展能力体系。课堂内,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训练学生,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在网络条件下,充分发挥多媒体和互联网的优势,要注意进行人机交互,借助文字、语音、图像、动画等多方位的信息,调动学生的视觉及听觉等,让新生能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成为教学过程的主体。课堂以外,引导学生学会利用校园资源。例如,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远程教学资源,学校图书馆及电子阅览室等多种途径获取知识。

3 结语

新生进入大学后都会接受入学教育,但新生的学习适应性往往容易被忽视,关于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研究不多,但学生的大学学习生活关系到学生大学学业的成败,对学生来说至关重要。与中学学习相比,大学学习更为复杂、更为专业。所以,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学习适应性,帮助大学新生提高学习能力、明确学习目标、适应学习环境和大学的教学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 范春玲,唐登华,赵德明,等.淮北市区中学生抑郁障碍现状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12):1091-1092.

② 潘运,全小山,林伟民.师范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时间管理倾向的相关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1.12(32):1443-1444.

③ 王宏.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新生学习适应性发展[J].继续教育研究,2011.4:108.

④ 冯廷勇,刘雁飞,易阳,张娅玲.当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研究进展与教育对策[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36):135-139.

⑤ 王霞,范红霞.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的调查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9:62-64.

⑥ 张宏如,李伟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现状研究[J].江苏工业学院学报,2006.6(2):66-67.

上一篇:浅谈改革生化实验室管理的几点方法 下一篇:“低频电子线路”网络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