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

时间:2022-10-13 02:08:48

【前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发现问题,等于解决了一半”。这话很有哲理。学习中的问题,就是推动学习深入前进的动力。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时刻,才真正开始了向这个问题的进击。在学习阅读过程中,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采取了以下四种方法。 1.联系实际提问题 有些学...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自学能力培养的几点体会

摘要:传统的语文课教学模式曾一度令教师厌烦,学生头痛。“上课讲课文,复习背课文,考试写课文。考后忘课文。”的现象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其实,语文课堂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以主人姿态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觉悟。

关键词:初中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9-0074-01

依据新课改的精神,我们可以肯定一点:是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高低的重要尺度。从理论上说,知识面广、教学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师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但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比如,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总是要求学生勤查字典、词典,想要提高他们正音、辨形、释义的能力,因为培养学生遇到问题即随手查字典、词典的良好习惯,就等于给了学生“一把打开知识仓库的钥匙”,它能使学生增强自学能力,是积累知识的一种重要手段。然而,仅有极个别的学生能做到勤查字典、辞典,大多数都不具备这种自学的能力。什么原因呢?我个人认为,是学生没有养成自学的好习惯,甚至是根本就没有自主独立学习的意识。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培养学生自主独立学习的意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一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记好笔记,写出体会,以推动学习向纵深发展

“发现问题,等于解决了一半”。这话很有哲理。学习中的问题,就是推动学习深入前进的动力。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的时刻,才真正开始了向这个问题的进击。在学习阅读过程中,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我采取了以下四种方法。

1.联系实际提问题

有些学生在阅读《中国石拱桥》一文后,联系实际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你见过文中那样的桥吗?古代的人造出的石拱桥,和现代人造出的形式各异的立交桥,那个更美、更先进?它们就仅仅像文中所说的'天上的彩虹吗'”?于是出示了自己制作的关于各种桥的幻灯片(即自制的课件)和一些有关桥的图片,这样便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以便加深印象。

2.反过来想想提问题

如学生在阅读《口技》一文时,先放几段有关艺人吹拉弹唱的录像,再放几段音乐,问“这几幅图画上的人和录音中那些人的演奏好听吗?为什么?”“对,好听,因为演奏技艺高超!”再提出“如果他们的演奏很一般,你愿意听吗?”这样反过来想想提出问题既能加深理解,又能增强记忆。

3.前后对照提问题

在学习《故宫博物院》时,首先介绍有关故宫的一些历史,再出示几幅有关图片,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对照《苏州园林》一文,向学生提出问题“两文都力图将有关的事物的各方面知识清楚明白地告诉读者,但在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4.联系各科提问题

如《气候的威力》一课,先出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南极的冰川,然后让学生联系地理、数学、理化提出问题。

二 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长期以来,“满堂灌”的语文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严师”的控制下形成了“等、靠、要”的被动心态,课堂气氛沉闷和程式化,忽视了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学生没有时间进行思索,阻碍了学生自主能动性的发挥。著名文学家、教育家林语堂先生曾指出,“学校应该像一处坚果丰富的丛林,任猴子到它想爬的树上去选取和摘食,然后荡一个秋千,跳到别的枝头去。猴子的本性会告诉他哪一个坚果美味可食。”[1]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打破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将教学转变为导学,树立相信学生的意识,以发展的眼光看学生,最好能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主决定自己学习的进程。这样,学生就很容易达到自我控制、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境界,在自学过程中学有所得,能力得以迅速提高。

如教授《人生寓言》一课,教师可采用“自学引导——自由讨论——练习巩固”的教学模式。

第一步,让学生初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再读课文,理解课文中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意义以及语言特色。

第二步,鼓励学生进行讨论:

(1)白兔得到月亮后必然会产生得失之患吗?有无得失之患的关键在哪里?

(2)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么样培养坚韧的意志?在这一环节,学生可以找搭档讨论,也可以参加到别人的讨论之中,提出经过思考得出的个人见解,以及对别人的答案提出不同看法。

第三步,让学生对文章的中心思想与作者的人生观进行小结或论述,以加深并巩固其所学的内容。如:拥有财富是好事,却可能失去人生的许多乐趣;遭遇厄运是坏事,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怎样面对财富和不幸?

如此一来,通过变换教学模式,教师的讲只作为一条辅助线贯穿在教学活动之中,而不是自顾自的“导演”和“主演”。关键是,教师成功构建了和谐、民主、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学生可以自由表达和自主探究,发展其搜索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动手、动脑、分析、讨论的过程中感悟、体验、获得真知。自学也就成功地作用于教学的整个环节之中。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不仅是学生自身学习的需要,也是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需要。相信只要我们语文教师转变观念,打破单一追求语文知识教育的陈规,有意识地在教学控制中巧妙运用各种策略,激发学生的自学兴趣,授予自学方法,培养自学习惯,使其勇于发现、积极探索和大胆创新,语文教学就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勃发出无限生机,真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发展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能... 下一篇:让语文课变成欢乐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