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时间:2022-10-13 12:51:22

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初中是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阶段,教师应当充分把握本阶段学生的特点,促成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进行。这不仅关系到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的培养,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因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着深远意义。

关键词:阅读教学 初中语文 阅读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44-01

阅读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关系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而且直接影响到学生认识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发展。阅读是让学生发现世界的重要方式,也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的重要途径。[1]学生可以通过大量的阅读来感知丰厚的语言材料,增强自己的语言沉淀,提高自身的读书能力,从而在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让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对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着深远意义。

1 利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很多,诸如创设情境、开展竞赛、巧设问题、电教手段的使用等等。[2]例如教学契柯夫《变色龙》一文,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播放一段关于自然界变色龙的录像,帮助学生了解变色龙这种动物处于保护自己的本能,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色的特点。最终是为了让学生快速进入为何称奥楚蔑洛夫为变色龙的情境之中,使学生们真正了解奥楚蔑洛夫性格中的可悲、可怜与可叹,避免学生对文章中人物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可笑”的层面上。再如教学《》一文前,教师可以通过查阅资料,写一篇充分体现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的短文,通过课前声情并茂地阅读,让学生怀着敬佩的心情,深刻体会的英雄气概。这样的情境进入,形象、生动、富有知识性,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使学生进入一种积极的学习状态,还能够激发学生超常的勇气、毅力和智慧。

2 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提高了也是无米之炊、无木之本。教师应当在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此外,教师要教会学生长期坚持收集一些课内外生词,要学生养成勤于摘抄、善于做读书笔记的习惯。课外摘抄是学生阅读积累的一种有效方法,长期坚持下去,对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阅读效率有着积极的作用。做读书笔记有一点难度,我们要把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进而学会做读书笔记。[3]要让学生对做读书笔记足够的重视,做好读书笔记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和理解文章。

课外阅读是学生阅读积累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在选择课外阅读书籍的时候,不能仅仅停留在《红楼梦》、《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这一类的书籍,还应该鼓励学生去阅读一些关于反应社会现实,突出时代特征的新书。

3 活化教学策略

3.1阅读教学,以“读”为本

阅读教学的根本是“读”,要不断强化“读”的环节,多“读”才能见真知、显真情。略读感整体,精读得神韵,默读体内理。[4]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默读,学生在默读中能够体会文章真正的内涵。教师也要充分发挥自身导读、范读的作用,精心设计导读,在课堂上做好范读。特别是在范读时,教师要注重自身情感的投入,批文入情,通过自身的感情去熏染学生,引领学生进入情境。正如著名教师于漪说过:“我们的语文教师要怀着春风化雨的热情,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以美好的事物,高尚的情操熏陶感染他们,在他们的心灵深处撒下美的种子。”

3.2鼓励学生个性化自主阅读

文学阅读要鼓励个性化。每一个学生的生活经历、认知结构、阅读经验、人生态度和价值观都是各不相同的,并且阅读时每一个人都是站在自己的特定的立场上,以特定的视角去理解和阐释文本,因此对文本理解的多样性是必然的。因此,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并认可学生的个性化见解,允许他们有不同于教师和教参的理解,允许他们有多义性的理解与阐释,不拘泥于作者的创作原意。[5]学生阅读后探索出的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不拘泥于答案的唯一性,教师要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解读。

4 教师要加强反思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培养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是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中,要在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不断反思,寻找出最有效的阅读教学方法。反思的过程是对自己教学行为进行修正的过程,教师通过写反思日记,与同行切磋等方式,促使自身成长,促使教学有效并趋向高效。[6]

5 结语

阅读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精神乐园。对于阅读教学而言,我们要把学生看作鲜活的生命,把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在阅读中体验生命的活力,感受成长的气息,让阅读成为学生追求生命完善、点化和润泽生命和贯穿生命始终的愉快旅程。我们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不仅仅着眼于学生智力的开发,更关心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为目标,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只要我们关注学生生命的发展,努力挖掘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亮点”,定能在语文阅读的天地里编织出一幅“喜看稻菽千重浪,倾听幼竹拨节声”的丰收图。[7]

参考文献:

[1]胡立永.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初探[J].学科教育,2011,(18).

[2]吴景生.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方法探讨[J].学周刊,2011,(04).

[3]张寿山.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J].教育导刊,2010,(07).

[4]赵丽娜.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当代教育科学,2010,(16).

[5]黄伟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思维活动[J].教育导刊,2010,(09).

[6]张磊.探求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现代教育科学,2011,(06).

[7]陈徍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走向[J].现代教育科学,2012,(01).

上一篇:关于高等职业教育中公共基础课程教学的思考 下一篇:网络流行语意义构建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