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尖子生”的现实状况

时间:2022-10-13 12:40:43

本文对现阶段教师和学生在初高中衔接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及问题作了分析,并指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的相应的解决措施。

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 现状分析 应对策略

新入学的高一“尖子生”,是民族特招班、成绩最好的一个班级。为打好高中三年的数学基础,在进入高中数学课程学习之前,会用10天左右时间补充一些初高中衔接知识的学习内容,结果是: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脱离课堂,自己单干。荒唐的甚至质疑老师的教学水平。我有幸成为这个班级的数学任课老师,对于已带过几届高三的我来说,回到高一上课,内心还是充满自信的。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我竟然也感同深受,觉得开始的这10天竟然有些难熬,也想快点跨过这个“非常时期”,让他们知道什么是水平,什么是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是,越发的思考,越是觉得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简单、粗暴、有效率”,它必须有内容、有思想、有过程以至于有灵魂,我们追求的应该是鲜活的,而不仅仅是一个躯壳而已。笔者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谈谈想法。

衔接教材的出现,是初中阅读材料和课外延展的一种弥补,阅读材料和课外延伸意在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自学,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可是这个结论的前提是,学生真的抽出时间去看、去思考的比例占了多少?而且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初中生这个群体中的比例毕竟是少部分,问题就在于上了高中,这些都被用到和要求掌握的知识不会再“学有余力”,那么曾经在初中“学得吃力”的学生该如何驾驭高中课程呢?我们不得不承认这样的一种现状:

1.很多初中的教学理念是为了应付中考,中考少考的不一定讲,而中考不考的则一定不讲。那么,教材中所出现的阅读材料以及课外延伸形同虚设。

2.一些教师蜻蜓点水式地提及这些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看,但处在初中阶段这个年纪,能够意识到拓展的重要性自觉去看、去学的恐怕也少之又少。可见,阅读材料的观光性远远超过了实用性,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学生步入高中的学习后,感觉难度差异太大,知识内容出现脱节,在处理问题时懂得分析却难解决。

3.心理承受能力的差异。对于在初中成绩优异的学生而言,比较习惯处在“优越”的点上,别人会的我一定会,别人不会的我也会,然而进入高中后,一开始就吃了个无形的闭门羹,“优”不再显“优”,心态上多少受到了影响,严重的甚至一蹶不振,导致了高中学习门未入就受挫连连。

面对种种问题,笔者认为要较好地扭转这样的局面,应从多方面考虑,一来自于学生本人,二来自于教师,三来自于学校,四来自于家庭及社会等方面。

1.学生要客观做好自我评估

对于学生,对自己首先要有一个正确的评估,找到学习中的强项与弱势及兴趣点。在学习的过程中,切忌“心急去吃热豆腐”,懂得“亡羊补牢”,充分运用好“衔接教材”的桥梁作用,衔接教材就初中内容而言是拓展与引申,就高中内容而言是前言和必备条件,桥搭得好可避免多走弯路。

2.教师要善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格局

对于教师,要了解学生学情,一是要放下应试教育的思想包袱,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及全面素养,多创造供学生自由发挥的平台。二是要放眼未来,不能只顾眼前利益。三是充分理解课堂调控的含义及作用。课堂调控要有学科内容,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及可持续发展,掌握好课堂教学动态发展过程。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也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曾经看过一则小笑话:情景为上课中,一名学生扒在桌子上睡着了,老师提示他的同桌,示意他叫醒睡觉的同学,而学生说:“老师,你自己叫才对啊!”老师疑惑,学生答:“因为你把他弄睡着了”。这反映了一种和谐的课堂秩序,是经由师生双方共同构建的。个性化和变化性是课堂互动的本质特征。新课改的必行性也体现了创新的需求。所以传授的成功点在于能抓住学生的兴趣点。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堂的所有细节,而是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做出相应的变动。

3.注重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

高中较之于初中,各方面都体现出了较大差异,不能简单用成绩来作为衡量一个好学生的标准。不得不承认,一个好学生的标准,成绩好占了绝大部分,衡量一个班级好坏也在于此,一个成功的班主任及科任教师在于此。而简单的从成绩上衡量是狭隘和片面的,要懂得给学生留有余地,留有空间。每个个体都存在着差异,关键是如何将每个个性的长处得到最大的激发,把短处最小的避免,这是一个很理想的状态,却也是一个较为客观的衡量。这种理想的状态不一定能达到,但至少要朝这个方向看齐。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对科目的学习兴趣,促进心理衔接,能够让学生认知到学科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而不是枯燥的理论。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创新思维。而不是十年如一日的一成不变,要做好这一点,需要教师多学习,多关注生活,多关注实事。

4.衔接教材的有效利用

衔接教材作为高中学习课程的辅助丛书,没有必修的要求,要注重衔接教材的灵活运用。教师可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学生是否要专门学习,甚至可以细化到哪一些班级有必要学习而哪一些班级可以跳过。学习的形式可以是进入高中课程之前的预热学习,还可以利用知识的运用和掌握的章节之分,在讲授高中知识的过程中根据内容的需要,把衔接教材的部分内容补充进去,也就是把衔接教学作为一种常态教学,贯穿于整个高一的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学了马上用到,用了马上见成效,这样的话,学生就会自然而然的接受,而不是觉得没有必要和排斥。

5.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

从初中到高中的跨越,结合高中数学的特点,学生所体现出来的不适性客观存在,在教学中不容忽视,要注重稳定学生的学习心态,避免遇到困难就怀疑自己的能力且学习不能排他单干,除了独立思考,还应把握分组讨论或动手实践等多种形式的学习模式。学习过程中要重过程轻结果,大胆尝试不同方法与角度的探所和理解,多储备信息库及方法整合。

总之,从学生的角度说,由初中生到高中生角色的转变中,除了要做好知识的衔接,还包括了心理衔接、做好学习方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衔接。从教师的角度说,要充当好接好第一棒的角色,这就需要教师做好教学方式的衔接,引导学生进入角色的衔接。注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多以学生实际出发。作为学校、家长乃至整个社会都能关注当下的教育,并能从理解和支持的角度出发。我想,要把握好高中数学学习并非难事。

参考文献:

[1]陈旭远.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7.

[2]孔凡哲.上好课,有效技能.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3]杨宝山.高中新课程教学的引领与推进.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9.

上一篇: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在化学教学中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