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时间:2022-10-13 12:33:33

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摘 要:教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促进了教育的不断改革,根据教育部下达的有关指示,文化素质课被高度重视。高职院校近年来一直以选修课和第二课堂的方式增设文化素质课,虽然效果不令人满意,很多学生都是被动接受与不情愿地学习,只是为了凑够应修的学分。本文所要探讨的是文化素质课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作用以及哪些因素影响了文化素质课的开展,并在这个基础上明确了文化素质课发展的方向:不应该只盯着知识的传授,重要的是塑造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文化素质;影响因素

一、高职院校开展文化素质课的意义

1.助推文化素质课功能的发挥

文化素质课的功能不仅仅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它要通过潜移默化的作用来影响高职院校大学生品质的形成与发展,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文化素质课的开展有利于弘扬我国的文化,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当前,相比于传统的教师授课,高职院校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讨论的学习模式去解答问题,相比于传统老套的教学模式更容易让学生感兴趣。学习本是教师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师只是起到良好的引导与推动的作用,依靠学生自发获取知识才是教育的目的。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模式,让课堂气氛活跃起来,达到良好传播的目的。除此之外,科学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电教等教学手段对于教学功能的发挥有着不可忽视的意义。

2.培养学生爱国情操,提升审美品位

语言文化素质课有利于弘扬我国民族文化。随着时代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人们已经逐渐疏远了纸张和毛笔,很少有人去练习书法。语言文字不仅仅是人们沟通的工具,更是一个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高职文化素质课要不断完善,充分融合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文化素质课让语言和文化完美结合,从而实现课堂的优化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结晶,培养学生和教师的爱国情操,提升学生和教师的品位和审美。

3.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健全人格

高职院校要真正实现学生个性发展的培养目标,重要的是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学生是教育的主要对象,只有引发兴趣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并爱上学习,所以高职院校的文化素质课要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着手。文化素质课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能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传承社会文化,健全学生人格,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和个人修养,实现人的可持续性发展。对文化素质课功能的研究,将开拓我们的新视野,丰富课程的建构。

二、高职院校文化素质课的影响因素

1.高职院校不重视课程设置

很多高职学校为了应付教育部的指示,仅仅在形式上开设了这门选修课,仍然采用传统老套的教学模式,有些教师对待课堂敷衍了事,甚至经常缺课。由于高职院校对文化素质课的课程设置不重视,并且学生对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十分反感,老套的教学模式直接影响了教师的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更别说让学生兴致勃勃耐心听讲了,这样会使语文教学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枯燥乏味的课堂不利于传播文化知识,将导致人文价值的流失,甚至导致学生缺失创新和实践精神。

2.学生缺乏自我提升意识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是文化素质课堂传播的影响因素之一。很多高职院校的学生过度重视活动课,但是对于文化素质课的学习却无太大兴趣,并且有着不耐烦的态度。学生学习态度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热情和教师教学工作的开展,教师课堂气氛不活跃也会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为了摆脱这种两难的境地,学生应该加强自我提升的意识,主动去学习文化素质课。

3.校园环境文化的重视度

对高职院校文化课的传播来说,良好的校园环境氛围必不可少。可是,现在学生对于语文的重视度逐渐下降,对英语的重视度反而比语文还高。学校是社会的缩影,虽然我国正在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打造文化强国,但学生和社会对语文的重视度不高。只有引起学生乃至全国人民的重视,提高我国公民整体文化素养,才能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三、结语

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学生自我意识的提升以及校园环境文化是影响文化素质课教学的关键因素。在新时期,高等职业院校文化课的发展需要社会的高度认可,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高度重视,一起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文化课的传播需要教学同文化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充满乐趣地学习。教师应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和独特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既增长了文化素养又实现了文化的传播。文化素质课的教授应充分展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乐于学习、善于思考、提升文化内涵,使现代职业教育的新理念得以落实。

参考文献:

[1]汪开英.高职院校文化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与评价研究[M]. 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8.

[2]刘宠.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研究[M].辽宁:辽宁大学,2012.

作者简介:谭芳(1982- ),女,本科,湖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文教育。

上一篇:浅析“互联网+教育” 下一篇:以软件水平考试为纽带的计算机课程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