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时间:2022-10-12 10:54:14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策略研究

[摘要] 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形成了对物流业持久而巨大的需求,但是我国物流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不论是服务能力还是成本控制方面都远远落后于国际物流企业,竞争力非常薄弱。本文对我国物流业整体环境和现有物流企业特点分别进行了分析,并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方向提供了积极的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市场环境 第三方物流 发展策略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立了科学发展观是编制“十一五”规划的重要指导方针,目标2010年全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在2004年的21.3%基础上下降2~3个百分点,这意味着中国要从过度依赖资金、资源和环境投入,转向注重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减少污染,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伴随着物流市场的不断开放,我国物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物流企业应及早认清现有的市场环境和企业自身的特点,积极谋取发展,以应对来自国内外的竞争格局。

一、 我国物流市场现状分析

物流业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三利润源”,它不仅促进了流通商业、生产企业的快速成长,同时也保证了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然而物流业的发展也需要良好的行业环境来推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保证了物流业的迅猛发展,效益不断增加,但是国内物流市场不够成熟、国外物流企业扩大竞争却是我国物流企业必须面对的现实。

1.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物流需求快速增长

2006年是我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国民经济依然呈现出增长快、效益好、活力强的良好态势。据统计,2006年上半年GDP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5%,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增长2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4%,进出口贸易增长23.2%,全面推动了社会物流需求的持续增长,2006年上半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32.5万亿元,同比增长25.4%。

2.物流业健康发展带动服务业的效益不断提升

物流业的发展在一个国家服务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的健康发展可以有力的促进服务业快速高效发展,2006年上半年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为1.4万亿,同比增长13.5%(现价计算,下同),这一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3.5个百分点,也比GDP增长幅度14.7%低1.2个百分点;上半年物流增加值为4396亿元,同比增长12.2%,占服务业全部增加值的20.9%,我们可以从数据中明显看出,物流业的增加值增长快,服务业效益明显得到提高。

3.市场需求不成熟,物流市场潜力巨大

我国现有的各种企业仍然保持着“大而全”、“小而全”的状况,据调查,目前我国分别有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业自身和供应方企业承担,而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的仅为18%。产品销售中物流部分的24%由企业自理,60%是企业与第三方共同承担,物流企业承担仅为16%。多数企业内部各种物流设施的保有率都比较高。调查显示,生产企业的53%、商业企业的39%有车队;生产企业的59%、商业企业的44%有仓库,3%的大型企业拥有铁路专用线。截止2003年底,中国企业外包物流的比例只有16%,与此同时跨国企业的物流外包率为69%。

4.国际物流巨头纷纷加大投入,行业竞争明显提升

随着物流市场逐步开放,外资公司加快了进入中国的步伐,以Fedex、UPS、DHL、TNT为代表的国际物流企业纷纷拥入国内,2004年3月25日,UPS公布其全球最新“形象标志”,同时宣告其在华由单一的货运快递业务升级至货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维业务同步运作。2004年6月TNT正式迈出了从合资到独资的第一步。与此同时,Fedex也加快了独资步伐,2004年11月17日在上海成立中国业务分区总部,目前Fedex在国内的服务已经覆盖了220多个城市,并计划在未来5年内新增100个城市。国际物流企业在国内的投入不断加大,他们在资源整合、成本控制、全程服务等方面的强大实力,必然带动国内物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二、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存在的问题

国外大型物流企业有着丰富的运营经验和大量的物流人才,它们在资源整合与成本控制方面有着国内物流企业不可比拟的实力。在这迅猛发展的物流行业里,面对国外物流企业的大副入侵,我国物流企业必须认真自我分析,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加快改进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力。

1.增值服务少,竞争能力弱

从竞争性角度看,第三方物流提供的服务有:运输、仓储、批发、流通配送、包装加工等,这些服务项目大部分都具有明显的可替代性,竞争性非常强,从产品分离的角度看,这些服务项目可以分别成为独立性非常强的子产品,完全可以由不同的企业分别独立完成。目前国内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决定了大多数企业只能把业务局限在利润相对较低的环节,通过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打价格战,在低短市场形成恶性竞争,而以跨国企业为代表的高端物流市场,由于国内物流企业无法满足,主要被国外的物流企业所占有。

2.信息交换不畅,技术装备落后

物流信息化已经受到物流企业的普遍重视,许多企业在信息化方面都不惜投入,不断对企业信息化设施进行改造,但是,有点无网或有网不畅却是国内现有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使建立了信息系统,却根本不具备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物流信息的能力。在设备方面,2003年我国第三方物流公司平均拥有叉车仅15辆,起重设备只有7.6部,在物流供应软件应用上,国内企业只占到25%,并集中在少数物流企业,在配送中心方面,物流企业中70%以上是人工拣选,这直接导致了服务效率低、反应速度差,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3.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我国物流企业起步较晚,现在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中有50%以上是由传统运输、仓储企业转变而来,很多员工知识水平有限,目前我国物流从业人员中高中及中专、职校的占50%以上,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占20%,其中多半是半路出家,所学课程并非物流专业,他们在执行物流企业信息化、现代化力度上明显力不从心;同时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刚在2003年制定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国内具有物流专业管理资格证书的职业经理人非常少,物流人才培养方面尚未形成完善的教育培养体系。

三、国内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策略

1.积极寻求战略联盟,创建自有品牌

第三方物流企业只有具备一定规模才能提供高效、快速的优质服务,才能实现低成本扩张而获得规模效益。从国内物流业现状来看,面对国外物流巨头的激烈竞争,我国物流企业必须打破业务范围、行业、地域等方面的限制,整合企业资源,积极寻求战略伙伴,尤其是改善目前物流企业中普遍存在的空返现象,从而健全经营网络降低成本;在寻求战略伙伴的同时,我国物流企业还要注重自身的品牌形象在市场营销中的建设和运作,品牌是企业发展理念、社会信任度、服务品质和附加值的综合体现,代表着物流企业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性特征,所以物流企业的品牌必然会在市场资源整合和竞争中的影响越来越大,它是能给企业带来增值效益的经济资源。

2.信息系统、技术设备更新,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

现代物流企业要在竞争中取胜,其核心在于服务的稳定性、技术的先进性、信息的准确性和决策反馈的及时性,这些都需要以强有力的物流能力作为保证。因此,我们在大力提高企业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同时,还应大力加强企业员工对信息系统和献技技术设备的掌握熟练程度,提高信息的准确性、标准规范性,使新技术在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方面发挥强有力的作用。

3.建立物流企业自有统计指标体系

物流企业是服务产品的提供商,不同的物流公司提供的服务产品不同,产品质量也有一定的差异性;不同的客户也需要不同的物流服务,同时他们会根据企业服务水平的高低来选择物流企业作为合作伙伴。所以为了以更高的服务质量及时满足客户需求,物流企业要创建自有的服务统计指标体系,通过严密监控该指标体系,物流企业可以及时观察到自身经营中的问题,快速反应并做出合理的整改,与相关客户及时沟通,征得客户理解,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和行业竞争力。

4.积极培养综合型物流人才

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优秀的物流方案、良好的战略合作都需要公司员工来执行,如果没有高素质的人才负责执行或者执行力度与预期差别很远,物流公司的竞争力必然被大大削弱。所以人才培养方面我们需要向Fedex学习,不论是信息输入员,还是部门经理,进入公司都要进行系统性的培训和再教育,加强物流企业与物流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养,努力培养通晓物流管理、第三方物流供应链流程、信息处理,以及能够进行整体物流方案设计和策划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上一篇:基于DRP原理的物流配送系统车辆线路规划 下一篇:动态规划方法在配送线路优化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