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性瘫痪

时间:2022-10-12 10:27:09

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性瘫痪

【摘要】目的:评价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性瘫痪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1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纳入患儿30例,均采用核心稳定性训练,观察组配合针刺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各完成训练29例、30例;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GMFM、FMFM 、DQ能区应人能、DA能区应人能高于治疗前,观察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脑瘫;针刺;核心稳定性训练

小儿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是指自受孕至婴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所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我国脑瘫发病率约为1.8‰~6‰,年新增患者5万例[1]。脑瘫危害大,是致小儿肢体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约25%的脑瘫患儿无法正常行走,脑瘫还常合并癫痫、认知障碍,影响长远预后,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2]。脑瘫病因复杂,据病因与发生时间可分为多个类型,临床可分为痉挛型、不随意运动型、强直型等,不同病理、临床分期需采取不同的康复策略,主要疗法包括运动治疗、作业治疗、机械辅助质量、药物治疗、针灸等传统医学疗法等。核心稳定性训练方法简单,患儿与家属易于接受,康复效果显著。中医认知与治疗脑瘫历史悠久,疗效独特。本次研究试评价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性瘫痪疗效。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3年2月~2014年1月,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临床确诊,非进行性脑损伤、脑部病理改变引起的运动障碍,婴儿期开始出现相关症状;②依从性较好;③知情同意。共纳入患儿60例,其中男43例、女17例,年龄1岁~8岁、平均(4.1±2.0)岁。临床分期:痉挛型34例(18例、四肢瘫10例、偏瘫5例、三肢瘫1例),不随意运动型10例、混合型10例、肌张力低下型3例、共济失调型3例。颅脑影像学检查,见蛛网膜下腔病变34例、脑室旁白质软化31例、基底节异常11例、脑积水6例。轻度18例、中度30例、重度12例。已接受治疗4例,其中12个月内开始治疗35例。据入院先后顺序,将患儿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30例,两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初次康复效果等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 对照组

据患儿症状表现,选择科学的训练方法,以核心稳定性训练为主,据患儿年龄、病情、体质,选择合适的具体训练策略与训练时间,每次训练不低于30min。部分患儿配合精细运动、语言治疗。每周6日,每日训练1次,3个月1个疗程。连续2个疗程,两个疗程中间休息10-20日。治疗均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完成,对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安排协调工作。核心稳定性主要内容,包括徒手练习,以俯卧式手撑住式练习、俯卧式肘撑练习为主,借助器械练习,以选调运动、跳床训练、平衡板训练为主,此外还可借助瑞士球训练。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头针取穴,以额中线、顶旁1线、顶旁2线、顶颞前斜线、顶中线为基本选穴区,对于智力障碍者配伍四神聪,若有感觉障碍配伍颞后斜线,若平衡障碍配伍枕下旁线。体针取穴,以手足阳明经穴为主,上肢功能障碍取曲池、合谷、后溪等,下肢功能障碍取髀关、伏兔、梁丘、风市、阳陵泉、环跳、足三里、三阴交、悬钟等,无法独坐取背部督脉腧穴,至阳、大椎、命门、长强,流涎取地仓、迎香。消毒后,采用平补平泻法,头针进穴0.5~0.8寸,留针1-1.5h,体针3岁以下患儿不留针,3岁以上留针30min。隔日1次,早9:00到12:00行针。疗程与对照组同。

1.3观察指标

治疗前、治疗后,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GMFM-88)、精细运动功能测试量表(FMFM-45)、Gesell发育量表评分。

1.4统计学处理

收集数据建立WPS xls数据表,以SPSS18.0软件进行数学统计,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非参数检验,以P

2结果

观察组完成训练29例,对照组完成训练30例。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GMFM、FMFM 、DQ能区应人能、DA能区应人能高于治疗前,观察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脑瘫治疗的目的在于缓解症状、控制甚至去除病因,最终提升患儿生存能力,减轻家属负担。运动治疗、作业治疗是提升患儿运动能力的必要举措,核心稳定性训练开展容易,易于掌握,应用较广。研究显示,对照组患儿采用以核心平衡训练为主的康复治疗,GMFM、FMFM 、DQ能区应人能、DA能区应人能水平显著上升。

针刺是一种传统疗法,现代医学研究证实,针刺可促进脑神经发育与修复,通过电生理作用,刺激周围神经功能与肌力恢[3]。本次研究显示,在核心平衡训练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观察组GMFM评分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确实可增进疗效。但需注意的是,针刺提升FMFM、应人能改善,可能与纳入患者例数不足、治疗时间过短有关。脑瘫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疗效影响因素较多,针刺治疗可能并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家属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提高依从性,在意识指导下,完成各项康复治疗,尽可能增进疗效。

综上所述:针刺配合核心稳定性训练治疗脑瘫,可增进粗大运动康复效果。

【参考文献】

[1]林庆.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J].中华儿科杂志,2005,43(4):262.

[2]张洪安,齐权律,周学龙.痉挛型脑瘫治疗新进展[J].大众科技,2014,16(182):109-110.

[3]李延菊,孙善斌,刘广霞.中医药治疗小儿脑瘫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3,3(9):1583-1585.

上一篇:樊151―平1井钻井工程优化设计技术 下一篇:我作文 我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