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时间:2022-10-12 10:24:41

浅谈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若干问题及对策

【摘 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围绕提高培养质量这一核心,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特色;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的20多年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从1999年大规模扩招至今,我国研究生教育的培养规模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和德国的世界第三研究生教育大国。目前,全国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单位共785所,其中地方高校有381所,约占总数的48.5%。可以认为,地方高校已成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方面军。如何保证培养质量,实现从培养本科生到培养研究生的跨越,是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必须思考的重大课题。

一、影响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主要问题

地方高校由省级人民政府管理,办学经费以地方财政供给为主,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地方培养高素质人才为主要任务。与全国性重点大学相比,大多地方高校从事研究生教育的历史相对较短,因学科基础实力、经费投入,培养经验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其在发展研究生教育,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上面临着如下亟待解决的问题:(1)生源市场竞争力不强。生源数量和质量与研究生教育质量密切相关。虽然,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逐年增长,但考生志愿多数趋向于全国性重点大学。地方高校在研究生生源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不少地方高校一志愿考生上线率低,需要较大数量调剂生源,方可完成当年招生计划。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2006年二志愿调剂考生占招录计划总数的比例为87.4%、2007年为74.2%、2008年为84.1%。一志愿考生报考率、上线率低,调剂生源数量偏大,宏观上影响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的规模发展与稳定,微观上影响生源结构,导致跨专业考生数量增多。生源数量和质量已成为目前影响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的重要基础性因素。(2)培养模式单一,特色凸显不够。由于地方高校开展研究生教育历史相对较短,对研究生教育内涵的理解和教育规律把握的经验不足,在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设计和实施上,程度不同存在照搬全国性重点大学的研究生培养模式现象。在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办学资源、师资水平等实际条件,对引进培养模式进行深入、科学的校本化改造不够,在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上进展缓慢,致使现有培养模式单一,缺乏特色,与国家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要求不相适应,难以满足加快学校自身发展,提升办学实力的内在需求。(3)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不完善。经笔者对文献的查阅发现,有关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研究正成为当前学科与研究生教育管理研究的热点之一。涉及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影响因素、全面质量管理、质量保障体系构建、质量评价标准与方法等方面。其中有关地方高校内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也不乏真知灼见。然而,理论研究转化为管理实践的程序规范与办法措施,且在提高培养质量上得到实效,需要一定的过程。就目前整体情况而言,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和建设尚处在前期探索阶段,诸多方面不尽完善。加快研究和实践探索,构建起符合本校实际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完善相关运行机制,在提高研究生质量上取得实效,尚需不断探索、实践、创新和总结提高。(4)指导教师队伍数量不足,整体水平不高。指导教师队伍的数量和水平是决定一个学校研究生教育质量高低的核心因素。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日益增大,地方高校在导师数量、整体素质水平和队伍稳定等方面问题较为突出。主要表现:一是研究生招生数量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指导教师数量的增长速度,导师储备不能满足研究生规模的增长需要,生师比偏高,影响质量;二是导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发展不平衡,在同一学校内的学科之间和学校之间两方面均存在不平衡,整体水平不够高;三是地方高校的办学条件、学术环境、薪酬待遇与全国性重点大学存在较大差距,高水平人才的引进难、稳定难,加强研究生指导教师队伍建设,突破人才瓶颈,仍需不断付出艰苦的努力。

二、促进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质量提高的对策建议

(1)加大招生宣传服务,争取更多优质生源。在研究生招生环节可从四个方面入手,争取更多的优质生源。一是多渠道、多形式开展的招生宣传。宣传对象不光针对本校本地区考生,还要多关注其他地区高校的考生;二是坚持“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原则,做好研究生招考各个环节的管理和服务工作,要以“想考生所想、急考生所急”的工作态度,主动、热情为考生服务,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口碑和声誉,增强考生对本校的信任感;三是创新学校管理制度,在国家研究生招生政策允许范围内出台本校相关优惠政策,增大对广大考生报考(含调剂志愿申请)的吸引力;四是建立和完善有关招生工作的激励机制,最大限度调动参与招生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工作效率。(2)创新培养模式,打造特色优势。地方高校应充分发挥密切联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选择地方主导产业、优势产业、新兴战略产业为服务重点,根据产业或行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知识、技能的要求,进一步审视研究生培养目标,改革和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创新课程体系,完善和规范各培养环节的实施落实。依托产业和行业优势,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共建产学研合作研究生培养基地,扩大研究生教育资源,探索开展诸如“2+1”(学校+联合基地)研究生培养新模式等。在部分基础好、实力较强的学科,重点打造和培育学科特色与优势。(3)建立符合校情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地方高校应树立全面质量观念,加强研究生培养所需的硬件条件和软性条件建设,不断完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在质量管理理念、体系、标准规范上可引入ISO9000族标准,该标准是世界公认的质量认证标准,已为全球120多个国家等同或等效作为本国国家标准,指导质量管理。该标准对质量管理各个环节具有典型指导意义,早期工业企业应用,现已在政府机构、银行、房地产、医院、宾馆、学校等广泛应用,得到认可。国内不少高校也在积极研究探索ISO9000族标准在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的应用。笔者认为,地方高校可引进ISO9000族标准,借鉴企业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结合学校实际,建立起适合于本校的研究生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规范各培养环节的质量管理和评价,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不断提高。(4)加强导师队伍建设,提高实力水平。地方高校应将指导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研究生教育的首要位置,统筹规划,采取有效措施,强力推进。一是积极引进优秀学科人才,特别是学科领军人才和有潜力的青年学术骨干,建立创新团队。加强产学研合作,从企业或相关单位选聘业务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实作技能强的担任兼职导师,扩大导师数量,合理生师比,改善导师队伍结构,提升队伍实力;二是通过选送导师国内外进修、合作科研、学术会议交流等方式,加强导师队伍的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提升队伍的创新能力;三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思想建设,既教书又育人,以导师正确的人生态度、高尚的道德观念、科学思想方法和严谨的学术作风感染学生;四是加强导师队伍管理。严格导师的遴选,准确把握导师遴选标准,规范遴选程序,排除人为干扰。建立新任导师的上岗前培训制度,加强对研究生教育相关政策、规章制度的学习和交流,使其尽快适应明确职责,适应岗位要求。改进导师考核评价制度,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奖惩兑现,真正做到“能上能下”,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导师工作热情和积极性,提高研究生指导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下达201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通知

[2]徐翠华.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研究[J].江苏高教.2009(5)

[3]李恩,崔家能.对地方高校研究生教育发展定位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9(8)

[4]赵琳,刘惠琴,袁本涛.我国研究生教育省际发展状况及其特征研究[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5)

[5]王畅.研究生教学管理改革研究[J].企业导报.2010(9)

[6]李三福,陈京军.论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构建[J].当代教育论坛(校长教育研究).2008(4)

[7]范建刚.适应社会需求: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5(6)

上一篇:上海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建议 下一篇:项目融资课程教学方法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