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时间:2022-10-12 08:27:33

提高初中文言文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文言文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作品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同时也凝聚了很多深厚的情感。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学习文言文都存在一定的障碍,这一方面是因为文言文自身有一定的难度,更多的原因在于很多时候教师的教学方式不当。教师只有有效地转换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更轻松、更高效的文言文学习课堂,才能更大程度地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本文将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若干教学建议。

一、 转换教学模式

初中语文教材中关于文言文的教学内容越来越多,文言文对于学生而言学习的难度较大。然而,很多教师的教学方法还是十分陈旧,通常是围绕着“介绍作者—朗读—疏通词句—课文内容及主题分析—练习”这样的过程逐步展开。从这个过程中不难看出三个中心:首先是以对知识的接受为中心,过程中一味强调学生对于知识的吸收;再则是以教师为教学的中心,课堂上还是一以贯之的“老师讲学生听”,学生被动接受;然后是以背诵为中心,教学过程中教师会强调学生对于古文的记忆。这个教学过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很辛苦的,在这样的过程中课堂很沉闷,学生很少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本来理解起来就比较难的古文内容更难吸引学生的兴趣。因此,对教学模式的改革是很有必要的。教师要认真领会新课改的精神,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在教学中要积极运用分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自主地学,先学后教,以学定教,把握好教学起点,循序渐进地实施有效教学。

在文言文的教学中,除了要让学生准确理解文意外,更重要的是要让他们领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及意蕴,提升他们对于文言文的鉴赏能力。以《岳阳楼记》为例,教学的重点除了要让学生弄清楚文章的意思外,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会到文章中流露出的作者内心的情感。这是作者在被贬谪后写下的游览岳阳楼的感受,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不难看出作者内心的点点失落。然而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豁达,即使是被贬谪,即使失去官位,作者仍然告诉自己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自己的痛苦并不足以向外人道,因为作者认为自己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以说,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情怀才是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才是作品真正的价值之所在。

二、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中阶段的文言文中很多故事性很强,这些文章有着清晰的故事情节及脉络,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用这个特点,对于故事性较强的文言文的教学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刻舟求剑》就是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一个故事。在教学过程中,我并没有像以往那样教学,而是带领学生跟着课文内容一点点地进入到故事中。当看到剑掉进河中时,大家都很焦急,我并没有立刻展开后面的学习内容,而是让学生进行讨论。文章中已经描述了故事发生的情节,面对这个情景,如何能够从河里找到剑,大家纷纷展开探讨,一段时间后,学生们陆续有了自己的答案。有的学生说直接跳到河中就能找到剑,也有学生考虑到了水的流动,学生们各抒己见,彼此间还有不小的争论。就在学生们变得焦急的时候,我引导学生对后面的文展开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对后面的文段理解起来会更顺畅,这个过程不仅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

三、 用朗读引导学生体验文字的美

很多文言文作品是很有韵味的,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让学生将文章带有感情地读出来,不仅能够有效加深他们对于文章的印象,对于他们体会文意也是很有帮助的。朗读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能够很好地将学生带到文字中,使其跟随文字的描述进入作者想要展现的画面中,同时,通过这个过程也能够更真切地体会作者的情怀。朗读仿佛让学生进入到作品的情景中,感受到作者描绘的画卷。

以《陋室铭》的教学过程为例。在学完文章后,我让学生展开了一个朗读的环节。我特意带去了录音机,播放了一段优雅的古乐,听着这音乐,同学们仿佛都置身于作者描绘的美好画卷中,眼前浮现出“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的画面,深深地感受到“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雅致,也体会到“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的美好。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好像成为了作者的朋友,静静地感受作者对于自己的居所的感情。在读的过程中,学生也更深地体会到作者旷达致远、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朗读是很好的学习与体会古文的方法,对于好的文章,教师应当让学生多读多体会,这样才能更直接地领会到文言文的精髓。

总之,文言文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内容,然而由于其具有一定的难度,往往不太容易被学生理解与接受,因此,教师在教授文言文的方式上应当作一些改进。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参与度,教学过程并不能简单地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而要透过文字让学生领会到文言文的美。初中阶段的很多文言文是有趣味的故事,教师要善用这样的教学题材,提升学生对于文言文学习的兴趣。此外,对于好的文章,教师要让学生多读、多体会,朗读的过程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进入文字,使学生不仅能够更深切地感受到作者想要传达的情感,对于文言文的精华的领会也更加直接。

上一篇:数学教师应重视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下一篇:初中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不足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