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传奇

时间:2022-10-12 08:27:15

库尔勒虽是座沙漠边缘的城市,但在这里感受不到一点儿沙漠的气息,美丽的孔雀河在正午的阳光下远远地闪烁着瓦蓝色,把这座城市滋润得如诗如画。我们在一家旅馆住下,第二天一早便向尉犁县迸发。

从库尔勒市区到尉犁县城只有50多公里的路程,去往尉犁县城的汽车大多是小轿车,几分钟发一趟,也有中巴车前往。近几年,库尔勒市把大量的资金花在了修路上,道路开阔平整,道路的两边偶然可以看到一片片澄黄中泛白的沙土地带,那就是沙漠了,也有被胡杨树深情呵护着的田地和村庄。胡杨面目狰狞,但村庄和田地却十分安静、温馨。流过库尔勒市区的碧蓝的孔雀河已经被我们甩在身后,但河两岸的美丽和欢快仍停留在脑海挥之不去。司机说,约半个多小时就能到尉犁县城了。

想像中,尉犁县应该是一个非常贫困落后的地方,但真正走近了却发现事实并非如此。县城高楼林立,街道开阔,商场里的音乐声、街上商贩的叫卖声,在滚动的车轮下产生了一种可以让人回味悠长的余韵。而最让人心动的是,一个现代化气息浓郁的县城,却有很多古老的传统。马车就是这传统中最招人喜爱的一种了。赶马车的大多是维吾尔族人,身体强壮结实,年龄大多在40岁以上。听当地人说,赶马车的还是罗布人,他们和维吾尔族人长得极像,一般人很难分辨出来。一位朋友告诉我,罗布人高鼻大眼,颧高宽脸,既不同于维吾尔人,也不同于蒙古人。女性罗裳绣衣,美丽可人,男性身材高大壮实,很容易使人想起“男骄女艳夺西域”的诗句来。

尉犁县又被称作罗布风情县,为了防止古老的罗布人风俗消失,尉犁建造了尉犁罗布淖尔博物馆。博物馆收集了不同时期、不同建筑文化的农舍、教堂和独木舟模型,模型里边有罗布人当年使用的农具、炉灶、家具、生活用品、纺车等。在这里,游人还可以欣赏到罗布老人的织布和纺线、打铁和制作独木舟的表演。孔雀河和塔里木河在尉犁县城静静地流着,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悠久的历史。

几千年前,偌大的罗布泊养育了古老的罗布人。塔里木河、孔雀河、叶尔羌河汇入罗布泊,使罗布泊“广袤五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一代代逐水草而居的罗布人,在大漠瀚海以鱼为粮,结庐为室,创造了多彩的罗布文化和楼兰文明。

在县城停留了大约一小时,我便向墩阔坦乡进发了。墩阔坦乡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属塔克拉玛千沙漠边缘地带,我国最长的内陆河塔里木河也从这里流过,沙海与河流并存。这里距尉犁县县城35公里,沙海连绵起伏,茫茫无边;塔河弯曲蛇行,坚忍不拔,与世界上最大的原始胡杨林组成一道让人叹为观止的塞外风景。而我国最独特的部族――罗布人就居住在这里。古老而神奇的罗布文明、独具一格的罗布风俗文化,那原始状态的木制房屋和草棚,以及古老的罗布歌舞和优美动听的歌谣,使到过这里的人们仿佛进入了罗布人时代。

去罗布人村寨的路上,我一直都在努力地想像着罗布人原始生活方式的蛛丝马迹。相传,罗布人力大无比,两人合力可拔起一棵胡杨树;说话声音洪亮,可传到很远的地方。他们用红柳制作的弓箭射击土匪,百发百中。这传说如今已无据可考。历史上的罗布人“结芦为屋,捕鱼为食”,清代《西域水道记》也记载:“罗布人不食五谷,不牧牲畜,唯以小舟捕鱼为食。”

道路的两旁是胡杨、红柳、农田和荒地,沙漠在不远处,黄澄澄的。偶尔我能看到一两个行进在路边的罗布人,漠风使他们的面孔饱经沧桑,而上了年纪的老人,会使人想到胡杨树干的坚韧。一块极度贫瘠的土地,一种植物的花朵却开得让人感受到一种向上的力量,花朵是粉红色的,很小,像夜晚繁星一样密集,当地人说,这植物就是罗布麻。

先秦时,罗布泊的名气已经很大,《山海经》中对罗布泊有多处记载。那时人们认为,罗布泊和黄河是一个水系,罗布泊是黄河源头。在《史记・大宛列传》中,称罗布泊为“盐泽”;在《汉书》中,则称罗布泊为“蒲昌海”。汉代以后,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统治者开始在罗布泊地区驻兵屯田,进行开发。魏晋以后,随着水系的变迁,罗布泊地区环境恶化,对罗布泊的开发才告终。1934年,斯文・赫定来到罗布泊时,这里还是生命的乐园。他在《亚洲腹地历险记》中这样写道:“不远处几只野鸭在水面上玩耍,鱼鸥和其它水鸟警觉地叫着……天空、水面融为一体,像海面一样。”但现在,人们不得不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来形容“死亡之湖”罗布泊了。

罗布泊曾浩浩荡荡,绵延5000平方公里,养育了一代代的罗布人。塔里木河、孔雀河改道,致使罗布泊干涸,为了生存,罗布人被迫离开世世代代的居住地,沿着孔雀河向西迁徙到新疆若羌县。1920年,若羌县发生了一场瘟疫,人畜大量死亡。罗布人分四支迁徙,分别逃到今尉犁、若羌、轮台和洛浦四县。然而,罗布人究竟是蒙古人、楼兰遗民,还是维吾尔族人,至今在学术界仍然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在漫长的岁月中,不断迁徙的罗布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罗布人的民歌、民俗、民间故事等,都具有十分独特的艺术价值。同行的尉犁县文明办的一位同志告诉我,罗布人青年男女自由恋爱,通常在部落之间相互选择,婚礼别具一格。罗布姑娘出嫁时,陪嫁品是一个小海子(湖)。透过这一风俗,人们不难看出水和鱼对于生存于大漠的罗布人是多么重要。遥想当年,罗布男女燃起篝火烤鱼吃,然后大家围在海子边唱歌跳舞,是何等欢快的景象!

到达罗布人村寨时,一股商业气息扑面而来,沙丘上飘扬的彩旗更是破坏了那原始的宁静与悠远。这使我或多或少有些失望。在一座柳枝墙筑就的民居前,我见到了一位头戴白帽的罗布老人。由于罗布泊地区环境日趋恶化,塔里木河水逐渐缩短,罗布人赖以生存的湖泊相继干涸,以捕鱼为生的罗布人只好弃船上岸,放牧为生。后来为生计所迫,他们不断迁徙,并学会了种庄稼。

村寨里村民住房都很简陋,大多是土坯和胡杨枝围起来的棚屋,房子的周围是用胡杨枝围起来的篱笆墙。另有一部分村民住在漂亮的小木屋里。罗布人烤羊堪称一绝,在地上燃起一堆胡杨树干,待树干烧成炭火后,在中间掏个大洞,然后将整只羊放进去烧烤。这样烤出来的羊肉,外焦内嫩,味道鲜美。除此之外我还留意到,村里的百岁老人比比皆是,村民们说,年龄最长的一位老人已经有110多岁了。

陪同的人告诉我:罗布人长期生活在大漠,大漠给了他们宽广的胸襟,与世无争、处世乐观成了他们潜移默化的人生信条,再加上过去他们有时嚼白嫩的芦苇根、喝玉米面掺沙枣的糊糊,偶尔也捕些兽类吃,这种人文情怀与饮食结构自然就是他们得以长寿的秘诀。

这位同志还讲了这样一个笑话:过去,百岁罗布老人做新郎不足为奇,有一首罗布新民歌是这么唱的:“一个姑娘美如花,一个老汉爱上她。他俩公社去登记,公社书记批评了他:你的年龄这么大,又要结婚又生娃。全国人民都像你这样呀,如何实现四个现代化?”

罗布人的歌曲发自内心,源于生活,现编现唱,幽默风趣。“平沙莽莽黄入天”,罗布人仅凭一叶独木舟在大漠顽强地生存了下来。在探险家留在大漠腹地的一串歪歪斜斜的脚印里,罗布人完成了一次向大漠边缘的迁徙。

我从塔里木河走来

那条鱼在水中欢快地游荡

夜晚我无法入睡

只因为想念你

我,心爱的姑娘

我从塔里木河走来

梧桐树在风中快乐地跳舞

姑娘我多想到你身旁

只因为路遥遥

天山的月亮啊

带去我深深的祝福

我心爱的姑娘

你是我家乡最明亮的灯光……

岁月流逝,河流改道,湖泊干涸,罗布人从沙漠中一步一步撤退,逐渐丢失了家园,开始尝试狩猎,过起半渔半牧半猎的生活。如今,虽已进入文明时代,但坚忍而乐观的罗布人仍同先辈一样在沙漠的边缘顽强地生活着。车行于路,罗布人的村寨距我越来越远,但罗布人那木雕般的形象却永远留在了我的心里。路边是生一千年不死、死一千年不倒、倒一千年不朽的胡杨,它们向人们诉说着一个属于生命的美丽奇迹。

上一篇:调整产业结构 治理造纸业污染 下一篇:青海湖的美丽还有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