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罗布泊

时间:2022-08-20 01:12:57

尽管专家们相信,罗布泊很多未知谜团都有了一个合理的解释,但是迄今为止,诸多问题依然争论不休。

罗布泊有广义和狭义之指,狭义指湖盆而言,广义的罗布泊应指整个罗布泊荒漠地区。罗布泊,曾是我国第二大咸水湖,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东部,西起塔里木河下游,东至河西走廊,南邻阿尔金山,北到库鲁克山。海拔780米,面积约2400~3000平方公里,古罗布泊诞生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距今已有200万年,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构造运动影响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倾斜抬升,分割成几块洼地。现在罗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个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它曾接纳从塔里木盆地流来的众河之水:西部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和车尔臣河,同时有部分地受到祁连山冰川融水的补给,融水从东南通过疏勒河流入湖中。《汉书》称蒲昌海,《史记》称盐泽,《水经注》称牢兰湖等等。元代以后,称“罗布淖尔”,“罗布”是地名,古维吾尔语意为聚水之地:“淖尔”系蒙古语,意为湖泊,二者总语意为“汇入多水之湖”。汉代,罗布泊“广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减”,它的丰盈,使人猜测它“潜行地下,南也积石为中国河也”。这种误认罗布泊为黄河上源的观点,由先秦至清末,流传了2000多年。这里曾是动植物的乐园,据《汉书》记载,这里“多葭草、柽柳、胡桐、白草,民随畜牧逐水草,有驴马、多橐驼”,是一个安乐、富足的世界。

然而自古以来,罗布泊又一直蒙着一层神秘甚至恐怖的面纱。

神秘的地球之耳

1921年,塔里木河在尉犁县改道涌入孔雀河,东注罗布泊洼地,形成了近代罗布泊。1930年至193P年,罗布泊南北长约100公里,东西宽55公里,面积在3200平方公里,呈不规则椭圆形。1942年以后,孔雀河水径流减少,罗布泊湖体收缩。1952年,尉犁县拉伊河口英曼里一带筑起大坝,塔里木河入故道东南注入台特马湖。至60年代初期,塔里木河下游修筑水库,孔雀河上先后筑起多道堤坝,罗布泊断绝来水日趋干枯。1972年,资源卫星照片显示,罗布泊完全干涸,在退缩过程中,罗布泊逐渐形成了耳轮(湖水退缩蒸发痕迹)、耳孔(深入湖中的半岛)、耳垂(喀拉和顺湖三角洲),面积有1200多平方公里,非常类似人类耳朵的奇特外观,因而被称为神秘的“地球之耳”。

对于这只地球之耳是如何形成的?有观点认为,这主要是50年代后期来自天山南坡的洪水冲击而成,洪水流进湖盆时,穿经沙漠,挟裹着大量泥沙,冲击、溶蚀着原来的干湖盆,并按水流前进方向,形成水下突出的环状条带。正因为干涸湖床的微妙的地貌变化,影响了局部组成成分的变化,这就势必影响干涸湖床的光谱特征,从而形成“大耳朵”。但也有人对此持不同观点。

变幻莫测的游移

1876年,沙俄军官普尔热瓦尔斯基来到罗布泊西南的喀拉和顺湖,宣称他“发现”了罗布泊。其实其位置比我国地图要偏南些,而且是淡水湖,和清朝实测图比较,纬度有1度之差,他的学生科兹洛夫也支持他的看法。德国地理学会主席李希霍芬却认为普氏的说法错误,支持中国的地图没有错,以后,英国人斯坦因、瑞典人斯文。赫定等先后到罗布泊地区实地考察,他们认为罗布泊是游移到喀拉和顺湖去了,从此罗布泊有了“游移湖”的说法。这一提法得到很多人赞同。与此同时,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还提出罗布泊由北至南和由南至北游移周期为1500年,他认为罗布泊存在南北湖区,由于入湖河水带有大量泥沙,沉积后抬高了湖底,原来的湖水就自然向另一处更低的地方流去,又过许多年,抬高的湖底由于风蚀会再次降低,湖水再度回流,这个周期为1500年。斯文,赫定这一学说,虽然曾得到了世界普遍认可,但对此质疑反对者也不在少数。

近年来,我国科学家根据对罗布泊的科考结果,也对罗布泊游移说提出了质疑和否定。夏训诚研究员通过实地考察和运用现代航片资料分析认为,斯文,赫定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罗布泊并非游移湖,在历史时期内,罗布泊水体从未发生过倒流入喀拉和顺湖的现象。然而对这一问题的争论,使人们对罗布泊这个幽灵般的湖泊,更加感到扑朔迷离了。

诡异的罗布泊

在古代,罗布泊就被赋予神秘诡异色彩,史书记载,东晋高僧法显西行取经路过此地时,曾写道“沙河中多有恶鬼热风,遇者则死,无一全者……”到了现代,科学技术非常发达,也有一些谜无法解释清楚。1949年,从重庆飞往迪化(乌鲁木齐)的一架飞机,在鄯善县上空失踪。1958年却在罗布泊东部发现了它,机上人员全部死亡,令人不解的是,飞机本来是西北方向飞行,为什么突然改变航线飞向正南?1950年,剿匪部队一名警卫员失踪,事隔30余年后,地质队竟在远离出事地点百余公里的罗布泊南岸红柳沟中发现了他的遗体。而最有影响的莫过于彭加木失踪、余纯顺遇难事件。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库木库都克考察时失踪,国家出动了飞机、军队、警犬,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地毯式搜索,却一无所获。

1980年6月17日,著名科家学彭加木带领科考队完成预定计划,准备在米兰会合。此时,彭加木突发探访古丝绸之路的念头,由于变更了路线,所带水即将耗尽,于是彭加木决定独自去找水,不过他没有将行动告诉任何人,只留下一张纸条就出发了,结果就再也没有回来。彭加木到底去了哪里?如何消失,成为上世纪80年代罗布泊科考之谜,为此,有关部门使用各种方法进行寻找,但至今没有找到这位科学家的遗体,这也成为多年来困惑科考界的一个谜。

有过很多关于彭加木失踪之说,代表性的有病发说。彭加木曾身患癌症,直到在罗布泊失踪,癌症一直没从他身上消失。彭加木当年的队友判定,可能在他找水过程中,因旧病复发体力不支昏倒,被风沙埋没;泥沼说,罗布泊以前有盐湖,会不会存在被流沙掩盖的泥沼?有人猜测,彭加木可能在找水途中迷路,陷入了沼泽。还有人认为彭加木遇到了猛兽;有人说他迷路了;还有人认为他被掩埋了:更有人认为他被外星人劫持了。另外还有很多种说法。

地理学家夏训诚根据风沙和地貌特点,判断彭加木可能被埋没在形似鸡爪的雅丹土丘下,由于罗布泊地区不可能有野兽出现,因此他的干尸应该还在。然而,科考队曾经将目标范围锁定在方圆10平方公里内,然后进行了几天地毯式的搜寻,结果还是没能找到彭加木的遗尸。至今为止,彭加木失踪依然找不到定论。

除了当年中科院院士彭加木的消失,为神秘悲凉的罗布泊更添一笔悲壮的是1996年5月由余纯顺来书写的。余纯顺是一个传奇人物,被称为中国当代十大探险家之一。在十分恶劣和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走过许多充满死亡和危险的地域。然而,1996年6月,余纯顺在有准备、有后援、条件良好的情况下,徒步孤身探险罗布泊时失踪。当直升飞机发现他的尸体时,法医鉴定已死亡5天,既不是自杀也不是他杀,身强力壮的他到底是因何而死呢?这一切令后人不甚感慨,为罗布泊又罩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罗布泊地区是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年降雨量约为60毫米,年蒸发量达2000毫米,异常的干燥。加上每年长达五个月的刮风期,令人望而生畏。多少年来,人们对这个地区一直了解很少,直到现在人们依然还在探寻着。

上一篇:从楼兰美女到小河公主 下一篇:未知新疆的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