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改下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时间:2022-10-12 08:18:24

浅谈新课改下小学班主任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目前,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经历了各种课程改革,渐渐地由原来的以应试教育为主转变为目前的以素质教育为主,更加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发展。新课程改革要求各个中小学校在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更加注重学生的思想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就对广大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作为一名小学的班主任老师,不仅要妥善处理自己与学校领导和各个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还要善于创建一种和谐的班级氛围,让每个学生都能真正融入班集体,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和力量。因此,我们说,班主任老师较任课老师还要承担更为艰巨的教书育人的责任,在维护整个班集体的有序管理和正常运行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贯彻新课程改革对学生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要求。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一名合格的班主任老师。

一、结合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积极创设和谐的班级氛围

小学生在低年级的学习阶段,对新鲜事物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爱玩,好动,善于模仿,注意力容易分散。作为老师,要充分运用他们的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地创设良好的班级氛围,让学生置身于一种欢乐、和谐的情境中,从而帮助他们更快地调整状态,适应学习生活,提高学习热情。

课堂是学生掌握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课堂知识,对学生贯彻思想教育的主渠道。因而课堂上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就直接关系到了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也关系到了思想教育的成败。为此,教师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巧妙地创设情境,并结合一些学生日常生活的实际,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他们乐于参与,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产生愉悦的情绪,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当然,班主任老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也应该适时地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学习方法,并锻炼学生合作、讨论的意识和能力。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果和自主学习能力,对学生积极、乐观的情感态度的形成也有很大帮助。

二、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对学生情感体验的关注

班主任老师自身也担任着某一学科的教学任务,如何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形成独立思考、主动观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过程。教学过程是一个相互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积极配合老师完成教案,老师同时也要积极地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愉快、和谐。班主任老师尤其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不仅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和理解,更是贯彻思想教育的根本。例如,古诗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应该充分利用古诗词教学来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如可以鼓励学生自己进行诗词创作。这样既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还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在仿写和诗词创作的过程中,学生加深了对诗意的理解,提升了文学审美情趣,有利于加强学生的自身修养。此外,我们的教科书上对一些爱国品质以及传统美德会大力地宣传,因此,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去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加强道德教育,让学生知道“成才必先成人”,加强自身的修养,从而主动学习,快乐生活。

三、注重思想教育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的结合

小学生还未形成稳固的道德观和价值观,行为习惯也正处在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班主任老师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显得就尤为重要。值得注意的是,强调培养学生行为能力的前提是要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思想教育必须与行为习惯的培养相结合。作为一名班主任老师,要有意识地将不同板块的内容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知识的传递并不是生搬硬套的,并不只是靠着教师的灌输就可以获得的,学习者必须在一定的情境之下,借助一定的学习工具和他人的帮助,通过一定的构建方式才能获得。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参与性。所谓教学,是教与学的一个相互的过程。学生要想获得知识,必须自己主动去参与,并在自我控制、自我加工一系列信息的过程中真正获得对自己最有用的信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自学能力十分重要。传统教学,课堂是教师的舞台,课堂气氛呆板,学生的存在只是为了配合教师完成教案,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因此,班主任老师在课堂上应该加大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度,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争取做到全员参与、有效参与,让他们在自主学习中各方面能力不断得到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是起到创设和谐课堂氛围,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帮助的作用。此外,班主任还要善于从生活中挖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材料,并且还要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学到理性知识,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最后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协调各任课教师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把握教材知识的关联性,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不会学习或者学习成绩落后,很容易导致学生的学习信心不足,更可能导致学生的自卑情绪的产生,时间一长还可能形成过分内向和孤僻的性格。这显然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再加上小学生由于年纪小,他们对知识体系还缺乏一个完整的感知和领悟,对一些学习内容理解起来存在困难,无法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对各个学科的教材知识之间的联系缺乏一个融会贯通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老师要及时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和帮助。此外,班主任还要充分发挥自己在班级管理中的核心作用,要能积极团结和发动各任课老师进行集体备课,加强学科间教材内容的相互融合,帮助学生建立起各个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并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我们可以借助一些多媒体教学设备,以妙趣横生的图文结合,配以动画等形式,将教学内容生活形象地展示出来,让学生从内心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激发出学习的热情。

同时,班主任老师还要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与学校、家庭、社会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巧妙结合。这样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多维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明白学习是有用的,从而加强学习的主动性。

总之,新课程改革对于我们广大教师来说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次机遇,我们必须在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不断地创新,改革各种教学手段,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

(责编 张晶晶)

上一篇:数学新课程改革实践心得 下一篇: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初中化学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