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时间:2022-10-29 01:56:53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

随着社会的发展,任何人不可能独立生活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因此,合作精神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合作精神成为数学老师一直关注的焦点话题。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一点经验与方法,以供参考。

一、培养小学生合作精神的必要性

1.时展的需要。现代社会科技迅猛发展,人们通过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学校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非常必要。而且,目前我们一直推行素质教育,要培养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其中合作精神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也就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2.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他们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同时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数学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数学教学要培养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的态度。这就需要教师创设有利的情境,使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二、培养小学生合作精神遇到的问题

1.学生对合作的认识不够。有些学生不习惯和别人进行思想的交流,不喜欢和其他同学分享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而是喜欢自己一个人单独解决问题。有部分学生性格比较内向,不擅长或者羞于主动和其他同学讨论问题。这些学生都没有认识到合作是一种学习方式,能够帮助他们有效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合作的重要性。

2.合作模式单一,教师的指导作用不够到位。小学生在数学课上所进行的合作性活动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课堂中,合作性活动仅仅局限于小学生同桌之间的讨论,而且教师没有积极地参与其中。教师在合作活动中充当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仅是学生进行合作的向导和促进者,而且是他们的合作者。因此,教师要积极地创设环境,形成多种有效的合作模式,并积极地参与到合作性活动中,使学生之间的合作真正得到落实。

三、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合作精神的具体措施

1.帮助学生意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经常强调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并通过课堂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乐趣。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还能够激发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并且能使他们真正地融入到课堂中,参与到课堂中,成为数学课堂的主人。此外,合作学习还能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中能够相互帮助,相互提高,有助于建立友好竞争的学习氛围。

2.创设各种情境使学生体验合作活动,养成合作的习惯。学生相互合作、相互学习能提高学习的乐趣与主动性,因此,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创造机会。合作的模式有很多,比如生生合作、师生合作以及与家长之间的合作。

(1)生生合作。学生和学生的思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对同一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法也很相似,因此,针对同一问题可以让懂的学生教给不懂的学生,这样学生可能更容易学会。一位教育专家曾做过一项研究,在课堂上教师提出一个问题:73减19等于多少?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解答这个问题,学生采用的方法多种多样,教师也都明白了学生的想法。这节课看似很成功,但课后调查发现学生自己原本会哪种方法,上过这节课后还是会那种方法,其他同学采用的方法他们大多数没有听或没有听懂。究其原因是学生习惯了听老师讲,很少关注其他同学,这就限制了学生学习的途径。如果学生在讲的时候,老师能创造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合作的情境,比如问一句“你们听到了吗”“你们听懂了吗”,这就会引导学生将学习对象转向其他同学,增加了学生学习的途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效率。通过生生合作,也培养了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和团结意识,有利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常发展。(2)师生合作。作为教师,必须熟悉自己的每一个学生,熟悉学生的学习水平,了解他们的需求,采用恰当的方法与他们沟通,引导他们将自己的问题反馈给教师,然后教师再针对具体情况确定教给学生的方法、方式。(3)与家长合作。通过与家长联系能让教师全方位地了解学生,采取更加合理的方法与学生沟通。通过多种形式的合作,学生能够充分地意识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养成良好的合作习惯。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小学数学教师以及相关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数学教学应以小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并积极地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鼓励和引导小学生形成相互合作的习惯。通过与他人之间的合作,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好奇心,培养学生高效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使小学生真正地了解数学,领悟数学的内涵。

(责编 张晶晶)

上一篇:物理新课程培训之学习体会 下一篇:浅谈探究式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