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30理论模型与能级提升

时间:2022-10-12 06:40:35

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30理论模型与能级提升

摘 要:集聚是文化创意产业起步阶段的普遍发展模式,也是一个多维度动态演进的过程,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创新发展模式的理论认识和实践发展,可概括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30演进模型。上海城市在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大背景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沿着10产业型——20经济型——30社会型的演进路径,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能级提升和政策体系的创新。

关键词: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能级提升;政策创新

中图分类号:TU9843;F26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5833(2012)07003109

作者简介:王慧敏,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创意经济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上海 200020)

集聚区是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在历经了自然集聚、开发集聚、规划集聚的规模扩张之后,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呈现出了动态升级的发展态势,逐渐步入融合联动的品牌化发展新阶段。在新世纪的第2个十年伊始,上海制定了新的5年发展规划——《上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明确提出“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2%左右,成为国际创意城市网络的重要节点”。这一目标既明确了“十二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上海重点服务业的产业目标,也突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在上海城市转型中的功能和战略地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将面临从形态到业态,从集聚到辐射,从功能到品牌、从生产到消费、从产业政策到环境营造等多维度的综合升级和转型。笔者认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可持续发展既要遵循文化创意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也要与城市本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色有机融合,以政府主导为主要推进模式的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其转型升级的新发展不仅要承担和融入上海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社会就业扩大、本土文化传承、区域品牌塑造等功能,还依赖于有效的体制机制突破和政策体系创新。

一、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的30理论模型

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内涵和外延都十分丰富的产业业态,综观世界各地的实践和发展,不难发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遵循着从创意产业到创意经济,再向创意社会发展的演进轨迹,所谓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是一种空间经济组织形式,即一些具有分工合作关系的创意企业通常倾向于集中在一定的区域内,以便低成本地获得外部性。集聚既是创意产业起步阶段的普遍发展模式,也是一个多维度动态演进的过程,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是一种创新发展模式的理论认识,根据上海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发展实践和趋势特征,可概括总结出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的30演进模型。空间维度的演进轨迹是创意园区——创意街区——创意城区;产业维度的演进轨迹是重点产业——融合型产业——衍生型产业;政策维度的演进轨迹是产业扶持政策——经济系统政策——社会环境政策。根据发展阶段,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在理论上可以分为三类:起步阶段以要素集聚为主要特征的10产业型文化创意集聚区,起飞阶段以融合渗透为主要特征的20经济型文化创意集聚区,成熟阶段以辐射联动为主要特征的30社会型文化创意集聚区。在上海发展的集聚区中,从10到30各个不同阶段的集聚区并存,呈现出各自不同的发展特征。

(一)10产业型文化创意集聚区:创意要素的扎堆集聚

10创意集聚区的典型特征是文化创意企业在一定地理空间内扎堆式集聚,区内以个体和中小型企业为主,彼此间的经济联系松散,具有产业综合体的初级形态。10产业型创意集聚区的主要功能是集聚创意要素,培育创意生产力,服务创意者的生产需求,孵化新型创意企业,目的是通过集聚效应促进创意产出,形成规模化的创意产能。从上海的实践来看,2006年前上海文化创意集聚区大多属于10产业型集聚区,相对封闭性的物理空间,主题特色不清晰的产业内容,单一的产业扶持政策,政府的规划引导不足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

在空间维度上,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物理空间,形态上被赋予了更多的美学意义。当时,一批著名的创意大师和创意人才,如陈逸飞、尔东强、登琨艳等人在田子坊、苏州河、黄浦江等老厂房和老仓库入驻,他们用艺术家的独特视角开发和改造了这些沉闷和破旧的工业建筑,使其焕发了文化活力,上海市级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中有80%以上是由废弃的旧厂房、旧仓库改建而成,市中心工业区变身创意产业园区,拉开了上海后工业时代的对城市空间艺术化塑造的帷幕,园区内建筑物和道路在色彩、造型上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为工业化的城市景观增添了艺术化的柔性空间,成为上海城市的靓丽风景。比如, M50、八号桥、田子坊等知名度较高、开发较早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为上海的热门旅游景点。

在产业维度上,创意人才要素的集聚带来了一批创意含量较高的企业集中进驻集聚区,新媒体、时尚产业、艺术业、动漫设计业、网游业等新业态产业开始萌芽,但园区内企业规模较小,产业集中度不高,产业主题定位不明确。文化创意产业在中心城区的兴起为上海大都市核心区域的产业规划提供了一种思路,创造了上海中心城市产业升级转型的新路径,既避免了产业转型中出现的空心化现象,也为上海城市工业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创新,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国有存量物业的盘活开辟了新的路径,形成了上海城市经济的新增长点和产业转型的新引擎。2006年,上海市政府制定了《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建筑设计、文化传媒、咨询策划和时尚消费等5大类、38个中类、55个小类的创意产业,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因此成为这些重点产业的新载体,“腾笼换鸟”、“招商引资”、“筑巢引凤”等是园区集聚创意资源和要素的主要方式。

在政策维度上,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中采取了突破性的“制度创新”,在全国率先推广“三个不变,五个变”注:“三个不”是指老厂房、老仓库、老大楼的房屋产权关系不变、房屋建筑结构不变、土地性质不变;“五个变”是指“内容变、管理形式变、产业变、周边环境变、从业人员变”。其中“三个不变”的原则后来被《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008]11号)采纳。的操作办法,兼顾了各方面利益,降低了建设开发成本,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使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由于体制机制的局限,上海10文化创意集聚区的建设思路仍然沿袭了传统的制造业思维,政府各部门各自为政,出台的产业扶持政策以生产导向型为主,部门分割、内容单一、缺乏系统性是产业扶持政策的基本特征。

上一篇:独立学院产权浅探 下一篇: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语言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