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评估体系,促进社区图书馆健康发展

时间:2022-10-12 06:20:22

建立评估体系,促进社区图书馆健康发展

摘要 在对柳州市社区图书馆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之后,提出社区图书馆因无法可依而导致面临一系列的发展危机。为保障社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制定社区图书馆的评估标准已势在必行,必须把社区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评估体系当中,定期对社区图书馆进行全面评估。首先要成立社区图书馆管理和监督机构并赋予其一定权力,其次要出台一系列的管理办法、规章制度及建设标准,最后应构建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从而通过评估,把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推上新阶段。

关键词 社区图书馆 评估 指标 标准 柳州 可持续发展

分类号 G258.2

1 引言

社区图书馆是公共图书馆的一部分,是发展和繁荣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基层力量。然而在2000年4月颁布的《广西壮族自治区公共图书馆管理办法》中,只提到了省(自治区)级图书馆、市(地)级图书馆、县(市)级图书馆及相应级别的少儿图书馆,而忽略了社区图书馆的存在。社区图书馆发展之路因此无法规可依而阻力重重。

2003-2006年是柳州市社区图书馆建设的高峰期。虽然政府大力支持设立社区图书馆,但是,由于市政府没有出台关于社区图书馆的相关管理文件和法规,没有明确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如领导隶属关系、管理权限划分等,导致社区图书馆建设的主体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忽略了社区图书馆。政府一期投入后,再无经费到位。在社区图书馆建设共建共享过程中,一些资源共享单位在后期热情不高,对社区图书馆的财力、物力、人力支援减弱。因而82%的社区图书馆没有相对稳定的经费来源,普遍面临经费短缺引起的人员危机、文献资源危机、读者危机等问题,其后续发展难以得到保障。

2 评估的作用

社区图书馆是贴近居民的文化设施,是丰富广大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机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力量之一。为了确保社区图书馆科学健康地发展,有必要将社区图书馆纳入公共图书馆评估体系当中,定期对社区图书馆进行全面的评估。另外,有些社区图书馆接受了社会或个人资助,为了向资助人反映图书馆服务的成果和水平,有必要对图书馆业务进行评估。

图书馆评估就是科学地制定图书馆评估标准,以其指标体系为依据,对图书馆工作全面、系统地进行定量或定性的考核和评价的过程。它是评价图书馆运转情况、服务效率和服务质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评估工作的开展,对于客观地反映图书馆工作状况(成绩与差距)、加强对图书馆整体工作的宏观调控、促进图书馆事业的健康发展能够起到积极而有效的作用。但评估只是手段,不是目的。评估的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图书馆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评估的过程实质是一个实行服务质量控制和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的过程。从文化部对全国县以上公共图书馆每4年进行一次评估定级活动来看,评估定级工作的开展,对于强化各级政府对公共图书馆事业的投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极大地促进和提高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总体业务水平、科学管理水平和队伍的综合素质,极大地调动了图书馆工作者争先创优的积极性。

同样,如果对社区图书馆进行评估,检测目前已达到的水平及找出尚未达标的差距,也能够有效地加强社区图书馆管理,促进社区图书馆规范建设,充分调动广大社区图书馆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评估是争取地方政府支持的一个最好机遇,能够促使各级党政领导更加重视社区图书馆事业,加大投入,改善办馆条件,促进社区图书馆业务建设规范化、标准化、管理科学化,促使社区图书馆更好地发挥作为社区文化、信息、知识中心的作用。

3 成立社区图书馆管理与监督机构

要进行评估,首先要有一个主管社区图书馆评估的机构。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社区图书馆管理机构和管理办法,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系统对社区图书馆的管理也存在缺失,而社区图书馆是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重要城市文化基础设施之一,它的健康发展,需要政府力量的干预和支持。因此,地方有识之士及图书馆界就应该致力于促使当地政府和行政部门成立该地区的社区图书馆管理和监督机构并出台管理办法。如柳州市可由市政府、文化局、民政局和市图书馆共同组建“柳州市社区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并赋予委员会一定的权力,包括:

3.1 对全市社区图书馆进行统一规划

社区图书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的范围很广,需要政府宏观地规划并逐步落实。2002年3月,文化部、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把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整体规划,把群艺馆、文化馆、图书馆、文化站作为重点列入建设规划。各级城乡规划部门要会同文化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和有关要求,对城市新建居民小区和经济开发区必须进行相应文化设施规划和配套建设。这一文件的下发对于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提供了政策保证。因此,社区图书馆应作为城市社区必备的文化设施列入城市规划和小区建设,使社区图书馆的建设达到科学、标准、有序的状态。

3.2 制定社区图书馆建设标准

社区图书馆在馆舍面积、馆藏规模、管理人员、设备条件、阅览座位、开放时间、服务方式、指导思想上必须有规范,同时标准制定不能脱离实际而定得过低或高不可及。柳州市目前社区图书馆的基本状况是:有55%的社区馆面积在30-100m2,67%的馆藏书数量在1000-5000册,57%的馆座席数在20-50座,38%的馆周开放时间在31-70小时。因此,可把建设标准暂定为:建筑面积60平方米以上,藏书3000册以上并且每年补充新文献,配备2-3台可以联网的计算机,阅览座位30-40个,每周开放时间49小时以上;服务方式包括提供书刊借阅及网上浏览,设有一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和一套较为规范的管理办法。社区图书馆及其工作人员要树立为大众服务、为社区发展服务、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思想和建设公益性事业的观念。

3.3 制定全市文献资源配置方案和文献资源共享方案

社区图书馆的文献资源与技术设施的布局要坚持集中与分散的原则。社区图书馆作为个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自主性和灵活性,但任何一个社区图书馆的资源都不可能满足社会的需求,因此社区图书馆之间必须进行馆际合作,走资源共享之路。各社区图书馆之间应坚持协作协调,在可能的情况下按照权利、义务均衡的原则形成契约关系,以实现更大范围的文献信息资源共享。为弥补社区图书馆文献资源的不足,可以利用“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让更多的社区居民共享中华优秀文化信息资源,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实现图书馆不仅搬到家门口,还要搬到居民家,通过家庭上网,享受社区信息服务。

3.4 制定全市社区图书馆中长期发展计划

1997年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

广播影视部、新闻出版署、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九部委联合的《全国“知识工程”实施方案》中提出,要大力发展布局合理、方便群众的各种小型或流动图书馆(室),把每年在全国发展1000个标准乡镇、街道图书馆作为从1997年到2010年要逐步实现的总体目标的一项内容,使图书馆网点遍及城乡各地。《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第三部分“公共文化服务”中指出,“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社区和乡镇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文化利益的设施建设,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定点服务与流动服务相结合,鼓励具备条件的城市图书馆采用通借通还等现代服务方式,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社区和农村延伸”。

根据《全国“知识工程”实施方案》,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制定适合我市的社区图书馆中长期发展计划。比如,目前我市只有38.6%的社区设有社区图书馆,因此要加强社区图书馆建设,可提出“十年内基本实现每个社区有图书馆或阅览室”的计划;充分发挥市图书馆对社区图书馆的辐射作用,采用通还通借的方式,实现全市各社区文献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电子图书等数字资源库,使社区居民能够使用网上图书馆,等等。

3.5 拟定社区图书馆各项规章制度

规章制度是指图书馆的馆纪、馆规,包括人事制度、财务制度、业务管理制度等各项管理制度,具体有日常行为规范、岗位职责业务工作细则、奖惩制度及采访编目、典藏剔旧、文献借阅、文献保护、安全卫生、设备维护与使用制度等。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是衡量图书馆业务和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尺。建立完善可行的业务制度,使业务工作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的轨道,是现代图书馆管理的客观要求。

3.6 讨论与核算社区图书馆经费预算

社区图书馆的经费是保障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社区图书馆普遍存在经费严重不足甚至没有稳定的经费来源的问题,因此,在经费的实际效益上要体现周密的预算和计划,用制度的方式规范经济行为,尽可能合理、公开、公正地使用经费,堵塞财务漏洞。

3.7 建立社区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

为促进社区图书馆建设,制定社区图书馆的评估标准已势在必行,要通过对社区图书馆的评估来推动社区图书馆的正规化建设,调动工作积极性,把社区图书馆的建设推上新阶段。而要做好社区图书馆的评估,必须要有一套科学的评估标准。“社区图书馆管理委员会”有责任促成评估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3.8 对以上工作的执行情况进行指导、监督和管理

这样,“社区图书馆管理委员会”可以从宏观上实现对全市所有社区图书馆的统一管理,避免资源重复建设,为社区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4 构建评估指标体系的依据和原则

社区图书馆评估指标要以图书馆标准为依据。如果没有统一的文献信息分类法、主题标引规则、文献著录条例以及统一的机读目录格式和信息存储与处理标准,就难以实现图书馆自动化和图书馆网络。因此,社区图书馆评估指标必须体现图书馆标准的基本要求。只有指标与标准高度一致,才能找出现实与标准的差距,这也是评估的目的和发展方向。

构建社区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

4.1 科学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反映社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决定社区图书馆本质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在联系。一套科学的社区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应该既能反映社区图书馆工作现状,又是社区图书馆未来发展的根据。要针对现代图书馆的特征,真实客观地反映社区图书馆自动化、网络化和社会化方面的现状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重视文献建设载体多元化和资源利用共享化,重视馆藏资源的利用率、读者文献信息需求的满足率及对图书馆服务的满意率。

4.2 导向性原则

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具备时代感。要体现21世纪的社区图书馆的时代性要求,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应充分考虑网络环境因素,用发展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要求图书馆,倡导图书馆的现代化、数字化和社会化,强调图书馆建设的自动化、网络化和电子化,注重图书馆文献载体多元化和图书馆之间资源的共知、共建与共享。

4.3 主客体相结合原则

在图书馆服务体系中,社区图书馆是服务主体,用户是服务客体,用户可以根据标准对图书馆的服务进行评价。同时,社区图书馆作为服务的主体由三个要素组成(资源、人、信息产品),而要素的优劣直接影响评价的结果,因此要对主体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评价。即社区图书馆评估要做到主客体相结合。

5 社区图书馆评估体系的主要内容

长期以来,图书馆界习惯于把馆藏规模作为评价图书馆的主要标准。随着社会、技术用户需求的改变,图书馆的角色定位、服务理念、业务重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图书馆的办馆思想逐步从“书本位”向“人本位”转移,因此,在确定社区图书馆的评估指标时,需要结合社区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并体现出以用户为中心的管理与服务理念。

参照县图书馆评估标准,从社区图书馆的具体情况出发,社区图书馆评估体系应该包括几部分内容:

5.1 办馆条件

包括的指标有:①硬件设施,包括馆舍面积、阅览座位、可供读者和工作人员使用的计算机数量;②经费指标,包括补助经费、购书经费单列、新增藏量购置费等;③人员指标,包括人数、学历、业务人员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④文献资源建设指标,包括文献资源的采访、收藏、加工、整理和维护水平、资源共建程度以及现代技术的应用水平,可以设置一些具体的指标:文献年入藏量、加工整理质量、目录或机读目录组织管理、图书排架误差率、文献保护、计算机业务管理、数据库及网络化建设,等等。

办馆条件是社区图书馆的基础部分,是工作和服务的重要物质保障。这部分内容的评估以定量指标为主。

5.2 居民服务工作

工作人员和居民是社区图书馆服务行为的主客体。评估的标准,既要考虑施事主体的努力程度,也要考虑受事客体的满意程度。因此,社区图书馆的评估重心应放在服务质量上,把服务质量与服务水平作为评估的最重要指标。而服务质量的高低则要由所在社区居民来评判,居民满意的服务就是高质量的服务。该部分的评估指标主要有:①社区图书馆在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家庭覆盖率(如有多少的家庭在方圆1.5公里内能到达图书馆);②便捷时间内开放小时数(即:除工作日工作时间段以外);③文献流通服务(包括借阅手续和条件、年外借册次、流通总人数、书刊宣传种数、每周开馆时间);④确保居民使用电子资源的时间;⑤信息咨询服务、馆际互借与资源共享(包括咨询量、馆外文献传递量等);⑥群众性活动及效果;⑦居民的满意度及评价(如反映能顺利获得指定文献资源的读者所占比例,反映工作人员的帮助“好”或“差”的读者所占比例等)。

5.3 科学管理

现代社区图书馆需要有高度严密的科学管理工作与之相适应,组织管理系统化、法制化和科学化,设立合理的组织机构,有效安排工作程序,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工作岗位责任制,是社区图书馆一切工作的组织保证。具体指标有:①业务规章制度的完备程度及执行情况;②服务规章制度的完备程度及执行情况;③管理规章制度的完备程度及执行情况;④业务统计及档案资料的完整情况等。

6 构建评估体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1 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结合

评估指标有两种形式:定性指标(如科学管理中规章制度)和定量指标(对其数量方面的确定),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共同构成完整的图书馆评估指标体系。在进行社区图书馆评估时,必须确定评估项目、评估标准和评分标准,将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但要以定量指标为主。定量指标越多,定量指标在全部指标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指标体系的实用价值也就越高。如果定量指标太少,在实际的评估过程中感性化的成分就会较多,评估人员在评估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带上个人的主观喜好,使评估结果失真。

6.2 评估指标要形成体系

要有简洁、实用、高效的工作统计与定量评估模式,且使评估指标数据采集量小,运算统计简单、方便,可操作性强。评估指标要由浅及深、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全面评价社区图书馆的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最终得出一个实质性的有用的结果,使之对于社区图书馆的建设真正起到参考和指导的作用。

6.3 注意评估标准的稳定性

制定评估标准时必须注意使其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条件下,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时期。定标准时不宜盲目追求过高的标准参数,而要使标准处于适当平衡状态。标准定得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标准的稳定性。

上一篇:基于县域公共图书馆三级服务体系构建模式的调... 下一篇:李调元“万卷楼”的藏书价值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