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企业化的思考

时间:2022-10-12 05:27:22

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企业化的思考

摘要:随着2013年1月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实施,特别是7月份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培训班的学习,促进了我对新会计制度企业化一些新的认识并引发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企业化;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2-0125-02

2013年1月全国开始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的实施,荆州市事业单位在2月份才开始集中学习新的会计制度。这就要求必须将前期的会计凭证按新会计制度重新编制,这个过程相当烦琐,需要不断的在新旧会计制度中切换,这也更进一步的加深了我对新旧会计制度的认识及思考。带着这些认识及思考,我参加了7月份召开的湖北省《高等学校财务制度》培训班。这次培训就像一场及时雨,解开了我的诸多困惑,现将我的认识及思考总结一下,与大家共享。

一、为什么要制定这样一个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

武汉理工大学总会计师张友棠讲的非常详细,这个新会计制度主要是为了适应公共财政体制深化改革和高等学校改革发展的要求而制定的。一方面是旧的会计制度已经不适应我国公共财政体制的三大改革:政府收支分类、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高校自身改革发展的要求,预算管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绩效评价都需要有新的会计制度改革来支撑。

二、从新旧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对比,这次改革有哪些变化?会起到哪些作用

这次改革具体变化使得原有的制度向企业化方向更靠近了。自2007年至今,我国着力于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性质、公益性质、经营性质三类进行改革与管理。这次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改革就是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结果,这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第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创新引入了“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对于这一点,我是带着困惑的,企业会计里的固定资产折旧及无形资产摊销是可以冲销当期利润,从而冲抵企业所得税的。而事业单位一般不需要考虑企业所得税的问题,这样“虚提”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有什么意义呢?直到我在培训班听了中国地质大学查道林教授的讲解才豁然开朗。查教授详细讲述了成本核算的概念,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是采用的收付实现制,但在成本核算过程中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权责发生制的引入使得交易或事项实质发生时就能确认,不用等到现金实际收付才去确认。这样就为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扫清了障碍,最终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计入当期成本费用,从而得到教育、科研、管理等活动的成本信息。成本核算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企业化的非常重要的一环。实际上在各事业单位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的基础上全面实行权责发生制应当是能够实现的。首先,在预算编制上有收入预算,收入的实现在现在的账务处理上是当现金收入发生时,先将其作为应缴财政专户处理(此时不做收入),然后上缴给财政,当需要使用时,才由国库支付系统支付(直接支付或间接支付),这时才能做收入账,此时的收入并不再是收付实现制下的收入了。也就是说国库支付系统完全可以根据预算单位的年初预算按预算支付,预算单位根据收入预算和支付预算相匹配实现国库支付控制下的权责发生制。

2.新的资产负债表减掉了收支项目,这样做的目的主要在于原有的资产负债表中既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项目,又包括收入、支出项目,而资产负债表是反映单位财务状况的静态报表,收入类和支出类项目既在资产负债表中反映,又在收入支出表中反映,造成毫无意义的重复列示。这不仅让报表之间内容重复,而且使得资产总额、负债与基金总额虚增。收入支出表基本上采取收支总额对比方式,未能详细提供各类资金的收支余超,不便于进行财务分析。由于全面实行收付实现制,当期应付未付的支出未能列支,从而虚增了结余应付未付的款项不作负债处理,成为隐性负债,核算的真实性受到很大影响。新的资产负债表没有了收支项目后就不会有资产总额、负债与基金总额虚增的问题。引入固定资产折旧和无形资产摊销后,相应的设立了累计折旧及累计摊销项目。固定资产项目金额为固定资产原价减累计折旧后的金额,无形资产项目金额为无形资产原价减累计摊销后的金额,并与非流动资产基金相匹配,资产高估的问题再不复存在。

3.科目设置更趋向企业化但又为国库集中支付的需要增设了“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非财政补助结余”等会计科目。这些科目的设置为加强对财政和非财政资金的会计核算,加强财政资金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作了铺垫。这次的改革目标之一就是为国库集中支付的服务、为部门预算的执行服务。科目企业化的趋势主要体现在“材料”、“产成品”、“成本费用”的取消上,新设置“存货”科目,另外原有的“借入款项”科目拆分为“短期借款”、“长期借款”科目,这些都与企业会计一致。这样做的好处是让企事业单位财务报表趋同化,使之更通俗易懂。

4.事业单位会计类型从原来的“簿记型”向“管理型”转变。原有的“簿记型”的会计主要功能在于记录单位的收支活动,其所处理并提供的会计信息相当有限,而现在的“管理型”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符合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管理型”会计的转变主要在于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的采用、成本核算方法的引入、计提固定资产的折旧等。这些都是以前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没有的,是从企业会计制度中提取而来。

5.新的事业单位财务制度,提出了加强经济核算,实施绩效评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资产管理,真实完整地反映资产使用状况,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防止资产流失;加强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财务控制和监督,防范财务风险。绩效评价的提出对于预算管理工作十分有益,以前预算管理只提出了包干经费结余分配的问题。但没有考核已使用资金的绩效评价。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就会对已使用资金应用具体的考核指标进行考核,达到指标预期的多少比例与包干经费结余分配比例挂钩。这样各处室申请预算指标就不会再多多益善了,他必须充分考虑绩效评价的各项指标,是否能够完成。指标完成不了,结余就不会再分配下来。在资产管理方面,绩效评价体系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对于新采购的资产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充分评价新购资产产生的效益,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资产。而绩效评价体系指标多来自于企业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核算时会计前提相同,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而且会计核算原则相同,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逐渐企业化。因此对于事业单位财务人员来说必须加强这方面的学习,这样才能跟上时展。财会培训班需要定时、及时的进行,且要创建大家共同交流的平台,让大家在平台上互相交流,互相促进,百家争鸣,这样大家的财务水平才能有大的进步。另一方面,我们应看到新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还有好多地方是企业会计制度中没有而事业单位独有的新内容,比如国库集中支付,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我们重点把握的。应当看到在事业单位新会计制度逐渐企业化的进程中还有许多这次改革没有提及的东西,例如应收账款的坏账准备提取,在地方政府出现债务风险的今天,坏账准备的提取应该是以后需要重点改革的地方。

参考文献:

[1]乔元芳.解读新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的八项主要突破与创新[J].新会计,2013,(2).

[2]王澜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事业单位改革的历史回顾[J].中国行政管理,2010,(6).

[3]陆进任.论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制度向企业化转变的必然性[J].中国外资,2012,(4).

作者简介:付明辉(1975-),男,大学本科,经济师,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计财处。

上一篇:浅谈幼儿体育活动与幼儿健康心理培养 下一篇:创新人才培养视角下高校科技创新文化环境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