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12 04:15:35

初中数学活动课教学策略

摘 要: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因此,初中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学过程的必要组成部分,而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数学实验、数学讲演、数学游戏、数学板报等多种方式,调动所有感官以获取数学知识,体会数学乐趣的课程模式。数学活动课,强调一个“活”字。上好数学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继续与延伸,它有助于实现初中教育培养目标,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有利于实施愉快教育。下面笔者就谈谈如何上好初中数学活动课。

关键词:动课;教学策略;多样化;趣味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012-01

一、精心组织活动,焕发主体活力,活动组织多样化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拓展;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

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就显得不知所措。这时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其次,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三,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鼓励学生敢说、乐说,想说就说,畅所欲言。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

二、增强活动趣味性是上好数学活动课的关键

数学活动课不同于课堂教学,不但要强调科学性、知识性,更要强调趣味性、竞争性。教师只有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开展数学活动课,想方设法使活动变得更富有趣味性,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才能使他们感到参与数学活动能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才能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始终是一个点拨者、评价者,时而煽情启发,时而拍案叫好,时而耐心等待,时而及时评判,把时间充分让给学生,使他们自觉进入活动,玩得愉快,学得轻松。例如:笔者在教“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进行了这样的活动设计:今天我们一起来玩“24点”游戏,规则是这样的:从一副扑克牌(去掉大、小王)中任意抽取4张,根据牌面上的数字进行混合运算(每张牌只能用一次),看看能否使得运算结果为24或-24。其中红色扑克牌代表负数,黑色扑克牌代表正数,J、Q、K分别代表11、12、13。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学习的热情很快提高了,在活动中把枯燥的有理数计算学得有滋有味,情趣盎然。

三、强调自主,强化实践

活动课程强调动手动脑,强调“做”,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动”中学,在“玩”中学。数学活动课也不例外,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排时要突出实践,在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可以安排一些数学学科难以安排的实践应用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应当反映现实的需要,应当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与实际问题联系起来,在应用有关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又使学生的聪明才智得到了较充分的发挥。学生是活动的主人,教师可根据学生的要求给予具体指导。在活动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活动方式,着重引导、启发学生去感受、去理解、去应用,广泛地接触事物,尽量地感知事物,从中发现问题,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通过实践解决问题,获得亲身体验和直接经验。例如,一列长180米的火车通过一座长140米的桥,火车的速度是每秒16米,那么,火车需要多少秒才能通过大桥?

要求:请拿出一支铅笔当作火车,把铅笔盒作为一座桥,演示演示.在演示过程中观察:火车怎样才算过桥?从火车上桥到离开桥走的路程是哪段?

通过这些与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的内容组织数学活动,能拓宽学生的思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渗透现代数学思想。

四、注重学生的创新性是对数学活动课的升华

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多人合作的结果,集体智慧的结晶。活动课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学习小组可以由不同性别,不同成绩,不同能力的学生组成。在教学中,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系统材料和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这样优等生可以得到发展,中等生可以得到锻炼,学困生可以得到帮助和提高,群体之间的互补作用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学生的合作能力、思维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同时学生在自主、独立的活动中也会有全新的发现和创造。例如笔者在教人教版八年级(上)“测量旗杆的高度”时,通过适当的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课本中介绍的测量方法,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很多学生还想出了更有趣的测量方法。如利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测量旗杆的高度。一名学生把一个较大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尺放置在地面上,并把一个激光手电筒固定在三角尺的一个底角处且与斜边同向,移动三角尺直至激光手电筒的光束照到旗杆的顶端,此时量出手电筒距旗杆底部的距离就是旗杆的高度。有一位平时很少说话的学生设计的方法最让我难忘。他说:“我站在旗杆的旁边,让另一位同学给我和旗杆照一张全身照,测量出我的实际身高,再测量出照片上我的身高和旗杆的高度,就可以通过公式‘我的实际身高旗杆的高度=照片上我的身高照片上旗杆的高度’求出旗杆的高度了。”

综上所述,在数学活动课中,教师可以充分让学生去实践,从实践中获得知识,同时深刻掌握知识并有效地利用。所以利用数学活动课的优势,以应用性问题为中心,加强教学与实际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是初中数学教学所必不可少的。

上一篇:教师自主学习是学校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下一篇:教育硕士培养案例资源库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