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解读?张扬个性

时间:2022-10-12 03:39:37

多元解读?张扬个性

【摘要】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尊重生命自由生长,真正关注学生学习主体的发展,尊重个体的差异性,为构建起学生完美的人格奠定基础。教师在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上,应顺应时代要求去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活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个性;多元解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引领作用

阅读教学应在教师的引领指导下,以学生的自主阅读为主线,以发展语文综合阅读能力为主旨,在整体感悟、理清思路、体验情境、把握意蕴、品味语言、鉴赏评价等具有显性标志的实践环节上,借助各种常用的阅读技能来展开。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进行探索,并进行鉴赏性、研究性阅读。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实施民主教学,让学生敢想,敢说,敢为。

我教学《变色龙》一课,课堂上李铭举手发言:“我觉得警官奥楚蔑洛夫并没有断错案,赫留金才是罪有应得。”我肯定和鼓励后问:“你这么说的依据是什么?”他说:“开始时,小狗一副的可怜相;而赫留金却得意洋洋,完全没有受了害的感觉。我认为他想嫁祸小狗以获得一笔赔偿费。”他的发言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同学的好奇心,学生们纷纷搜寻文中相关内容,找出答案。有的说:“我同意同学李铭的看法,狗那么小,够不着赫留金。”有的说:“当有人说出是赫留金用烟卷戳狗时,赫留金很凶,还用自己兄弟当宪兵吓唬人。可见他做贼心虚。”……

教师在课堂上应当放下身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在平等互助的气氛中与学生研究探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只有真正的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才能情情相融、心心相通、教学相长,学生的创新意识才能受到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发展。

二、鼓励学生与教材平等“对话” ,有效进行多元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学好语文的关键就是要善读书。语文课要引导学生走进“文字”的世界,让学生在文字酿造的美好中真正学“语文”。 “多元解读”必须尊重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如“文章写了什么?是怎么写的?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有哪些语言含义深刻?我是这样理解文章的;我理解的理由有这些”等等;文本是教学的起点,是学习的载体,只有立足文本,尊重文本,与文本真诚对话,才能有效解读文本。

在阅读教学中,我提倡对文本意义的多元解读和再创造,但强调作为阅读教学载体的文本,其主体地位是不可动摇的。我们必须尊重文本的主体地位及文本的客观性。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倾听作者的心音,体验文中的情感,品味精妙的语言,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让学生在与文本真正自由的对话中,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体验,完善认知结构,形成语文素养。引领学生注意与作者对话:如“为什么要这样写?写作意图是什么?” 还应注意与编者对话:如“为什么将这一篇课文安排在这一单元?‘研讨与练习’与‘读一读,写一写’有什么区别?编者的意图是什么”等等。

教学《我的第一本书》时,在学生自读文本尽情触摸文本后,我问:“你了解到哪些内容?”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社会黑暗;有的说:我了解到了友情的珍贵;有的说:我了解到了父爱;有的说:我知道了父亲心灵手巧,等等。著名学者金岳霖先生说:“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是朦胧、模糊,它的涵盖面几乎无边无际,暗示性几乎无际无涯。”在对有些具有多义性、模糊性的语言进行品味揣摩时,可引导学生进行多元理解。《我的第一本书》末句“人不能忘本”的“本”在这里指什么?可引导学生概括出:父亲的教育,父亲的希望,友情的重要,亲情的温馨,生活的艰辛等。

三、尊重学生体验,抓住偏差,积极引导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必须准确理解和把握教材的价值取向。正确的价值取向,才能熏陶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如《“诺曼底”号遇难记》的教学,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引导理解哈尔威船长的品质上,而不应过多地探讨船长的最后做法是否可取。反之,只能削弱文本的熏陶感染作用。我在《梦游天姥吟留别》的教学中,让学生谈谈对诗中“梦”的理解,有同学认为,梦是李白对曾经的宫廷生活的追忆,梦境中奇丽景观及其转瞬即逝,正是作者人生经历的曲折表现。应该说,学生的这种说法是经过思考的独特体验,如果单就第二段而言,也能自圆其说。但历史的李白是这样的吗?教材的价值取向是这样的吗?面对学生的这种“创新”教师并不是盲目地肯定学生,而是引导学生联系李白的生平和他不羁的人格,联系全诗来思考,特别引导学生关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内涵,让学生逐步清晰地认识到“梦”是诗人理想写照,是诗人向往和睦世界的折射,诗人对仙界的向往,不同于陶渊明的隐居,是对黑暗社会和一种特殊形式的反抗。在这里,我们看到,教师巧借学生有失偏颇的体验作为教学资源,积极引导,在对话和碰撞中探究问题,激活了语文课堂,培养了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

尊重学生的个性阅读,教师在教学思想上要充分意识并把握好师生的角色及其在教学中的转变与互动,注意创设民主、和谐、开放的学习氛围,激励、珍视学生的独特体念,鼓励并赞赏学生的标新立异。同时,要有颗宽容之心,对学生的质疑、争辩、“节外生枝”要宽容。更要注意克服教师主观审判式的评价,维护好学生的思维和阅读个性的活跃。总之,只有努力探寻并把握好有效的教学策略,才能真正张扬起学生阅读的个性,建构好学生完美的人格。

上一篇:让识字教学更富有生活情趣 下一篇:情境: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