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证据 第14期

时间:2022-10-12 03:31:27

昆虫证据 第14期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法医学与昆虫学的相互融合,促使两者之间结合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即法医昆虫学。该学科主要借助于对昆虫生物特性的研究解决有关自杀、他杀、、机械性损伤等特定事实。

犯罪现场中令人毛骨悚然的尸体表面,往往爬行或飞舞着各种各样的昆虫。在普通人看来,这些小虫极度恶心,甚至厌而避之;而在法医昆虫学家眼中,原本令人厌恶的小虫已然成为案件侦破的关键证据,甚至在某些疑难案件中起到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早在700多年前的中国南宋时期,著名法医学家宋慈在其《洗冤集录》中提到的“镰刀血腥集蝇”案件,已成为世界上公认的有关法医昆虫学的最早文献记载。当代法医昆虫学的高速发展亦证实,犯罪现场中遗留的各类昆虫,在案件侦破中具有无可替代的证据地位。

2004年10月下旬的一天,美国南卡罗莱纳州一处僻静的乡村房屋内发生了一起枪击杀人案件。调查人员对犯罪现场进行勘查后发现,屋内遗留有一具女性尸体。经法医解剖检验证实,被害人死于头部的一处致命枪伤。同时,被害人尸体上亦发现有大量的蝇类幼虫。法医昆虫学家对现场调查人员收集到的蝇蛆与蝇蛹进行鉴定后确认,尸体上发现的昆虫均属于丽蝇科。根据丽蝇的生物发育特性以及当地气象情况,法医昆虫学家确认被害人死于10月24日至25日之间。警方依据这一重要线索进行排查走访后,很快就锁定了犯罪嫌疑人。事后犯罪嫌疑人交代,其于10月24日下午使用小口径线膛枪将被害人杀死。

20世纪90年代以来,法医学与昆虫学的相互融合,促使两者之间结合形成了一门新的分支学科,即法医昆虫学,亦可称之为医学犯罪昆虫学。该学科主要借助于对昆虫生物特性的研究,解决有关自杀、他杀、、机械性损伤等特定事实。法医昆虫学家利用这一科技手段,通过研究尸体上的昆虫种类、数量、幼虫生长期限等情形,对被害人的死亡时间、死亡地点、死亡方式、是否移尸等进行准确推断,往往可以为刑侦破案以及法医鉴定提供意想不到的侦查线索与关键证据。随着电子显微技术、微量分析技术、分子检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昆虫证据除可以应用于凶杀案件外,其在案件、民事、经济纠纷等领域中的系统应用已逐渐成为可能。

推断死亡时间

个体死亡后,尸体中的组织蛋白在体内外细菌的共同作用下逐渐被分解,并因细菌的代谢而不断释放出腐败气体。这些具有尸臭味的气体常常会吸引较多食腐类昆虫前来定居并产卵,尤其是对气味极为敏感的丽蝇,甚至可以在凶杀案发生后的十余分钟内,循着血腥气味赶赴案发现场。昆虫等节肢动物的生长发育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因此通过尸体上发现的昆虫种类、幼虫生长发育等情形,并结合现场特定的环境因素,即可大致推断出被害人的死亡时间。

现代昆虫学研究表明,侵入尸体中的昆虫遵循着基本的生态群落演替规律。尸体从开始腐烂到最终分解的各个阶段,不同昆虫种群以及数量变化构成了生态群落演替的基本框架。通常而言,最早在腐败尸体、尸块上出现的多为丝光绿蝇、大头金蝇等丽蝇科双翅目昆虫;待进入中晚期腐败阶段后,尸体、尸块上的蝇类昆虫已相对较少,取而代之的多为鞘翅目的步甲科、阎甲科等捕食性昆虫;当尸体、尸块处于高度腐败或干化期时,隐翅虫、露尾甲等昆虫已逐渐占据主流地位。昆虫种群的更迭情况不仅能帮助法医昆虫学家鉴别尸体腐败状况,更能据此推断出被害人的死亡时间。

美国西南部的一片树林中曾发现一具年轻女尸,警方通过调查访问后确定该女子在五天前已失去踪迹。目击证人称,其在被害人失踪的当天上午,曾见该名女子与一名陌生男子在一起。种种证据表明,被害人失踪前最后与其在一起的那名男子具有重大作案嫌疑。显然,对于该女子死亡时间的推断也就成为了确定嫌疑人作案时间的关键证据。现场调查人员将从被害人伤口处收集到的蝇类幼虫、成虫以及其他种类昆虫等一并交给法医昆虫学家进行分析、鉴定。法医昆虫学家依据尸体上存在的昆虫种类及其演替规律,结合现场特定的环境温度、湿度等因素,对被害人死后的间隔时间进行推断。最终,法医昆虫学家认定被害人尸体上的昆虫最早出现在发现尸体的前五天,即被害人被发现时已死亡五天。根据这一关键性昆虫证据,警方立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了审讯,迫使其不得不交代了使用利器杀害被害人的犯罪事实。

为了保证判断结果的准确性,法医昆虫学家通常需要使用多种技术手段对被害人死亡时间进行推断。法医昆虫学家根据尸体上的蛆长推断死亡时间时,应测量苍蝇幼虫(蛆)的虫体长度,再结合现场环境温度、湿度等特定情形,综合估算幼虫(蛆)的虫龄大小,借此来推断被害人死后的间隔时间。此外,尸体上的昆虫种群类型,也可以帮助法医昆虫学家推断死亡时间。尸体上存在的昆虫除了常见的蝇类外,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昆虫,不同种类的昆虫在尸体出现的时间上存在有序规律。法医昆虫学家依据昆虫种类之间的演替规律,即可以对死亡时间进行推断。某些情形下,法医昆虫学家还需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现场光照、温度、湿度等条件,对现场提取到的昆虫活体进行培养,并不断监测昆虫从产卵到成虫所需的生活周期数据。通过比对现场昆虫大小与实验室监测数据,即可对被害人死亡时间进行准确推断。美国中西部一片荒芜的沙地上曾发现一具男性尸体。警方接到报案并赶到犯罪现场后,现场调查人员在被害人的眼睛表面收集到了较多呈不规则形态的昆虫幼卵。法医昆虫学家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模拟现场特定环境,将虫卵孵化并培养至幼虫后,法医昆虫学家确定虫卵系尸体上常见的丽蝇。根据当地的气象数据信息以及丽蝇的生物发育特性等情况,判断出产下虫卵的时间应当在尸体发现前的28~32小时之间。最终警方通过调查证实了法医昆虫学家的判断,受害人的确系在发现尸体的32小时前死亡。

认定死亡原因

被害人死亡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昆虫种类的侵入与繁殖位置亦存在较大差异。根据昆虫侵入尸体的具置,往往可以用于认定被害人的死亡原因。以尸体上最为常见的丽蝇为例,其特殊的生物习性决定了尸体的眼睛、耳朵、鼻孔、嘴巴等天然孔洞部位往往是丽蝇首选的产卵地点。然而,一旦被害人生前遭受过暴力伤害而存在体表外伤时,其伤口处往往会聚集比其他天然孔洞处更多的蝇卵。因此,现场调查人员如在尸体非天然孔洞部位发现有大量蝇蛆时,即可以断定伤口所在位置。例如:被害人生前用双臂阻挡犯罪人的刀砍袭击时,手臂下方处往往遗留有较多的抵抗伤,这些伤口也就成为了丽蝇产卵的主要场所。一般而言,丽蝇极少在尸体等生殖器部位产卵,但被害人若生前遭受过犯时,其生殖器部位中往往含有较多丽蝇所产的虫卵。因此当现场调查人员发现此类情形时,应结合其他证据,着重考虑案件是否涉及害犯罪。当被害人生前因遭受捆绑而无法行动或发生大小便失禁时,其衣服或者附近部位通常含有一定量的尿液及粪迹,往往会吸引某些特定蝇类前来觅食。通过对此类昆虫的种属鉴定,即可对被害人临死前的具体情形提供较有价值的侦查线索。

上一篇:酒店来“客” 下一篇:一株迷路的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