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机构改革和人力资源管理

时间:2022-10-12 03:26:17

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机构改革和人力资源管理

[摘 要] 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机构的改革和人力资源的管理对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着重大的意义。2009年以来,我国在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上取得很大突破,但在工作机构和人员管理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有针对地加以解决。

[关键词] 工作机构 人力资源 管理体制

[中图分类号] F323.8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4-0003-01

2009年随着中央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的实施方案的出台,人们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关注度日益增加。为确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有序开展,加强对从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管理工作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愈加重要。

一、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机构及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机构是开展农村保险工作的基本组织和管理构架,统筹管理其下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保证其顺利进行。农村保险工作的人力资源即农村养老保险队伍,是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直接参与者,是农村社保事业健康顺利发展的主力军。农村养老保险人员包括:各级体制内在编工作人员、乡镇养老保险专干、村级社保信息员。农村社保机构的合理完善是农村社保人员顺利、高效地完成工作的保障,农村社保工作质量受到工作机构的影响,并通过其实践进一步改革、完善农村社保工作机构。两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

二、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发展阶段

自1995年我国首次启动农村养老保险工作以来,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及人员编制经历了多次的改革和调整。大致经历了三个重要阶段,分别是:第一, 1991年,民政部在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方案》,1995年成立农村养老保险作机构,其归属于民政部门管理;第二,因农保中央顶层设计不合理。第三,2009年8月,国务院了《关于开展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正式启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同时制订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各地成立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管理办公室。

三、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机构和人力资源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上下关注的民生工程,因此,推进对农村社保管理体制的改革,并加强对农村社保人力资源的合理分配、管理、利用,是促进农村社保顺利进展、创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管理机构的工作关系逐步规范化、条理化;农村社保工作者的工作能力也有显著提升。然而,稳健发展的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背后也存在者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机构性质不统一,管理体制不够完善

虽然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机构各地都已健全,但上下机构性质不统一,地州级的机构有的隶属于社保局,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个别隶属于人社局,是公务员身份,但在区县该机构就是纯粹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需要评定职称,同样的工作性质,上级机构与基层机构性质的不同影响基层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农村社保机构最底层是设计在区县,区县有机构、有编制,但乡镇、村级没有设置机构,也没有专门的编制,这就给我们工作的开展造成了很大的困难,也给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带来很大的矛盾和阻碍。

2.乡村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管理不到位

我国乡村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由于受到经费不足、工作人员不固定、人员流动性大等条件的制约,农村养老保险管理困难,尤其是农村实时的参保人员的信息不能及时上报,造成个别死亡人员仍然享受养老金的现象。由于各级政府经费投入不足,对乡镇、村级的投入少,无法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严重阻碍了农村养老保险工作向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势头。

3.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者工作能力不高

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模式还比较传统陈旧,缺乏竞争机制,难以调动农村养老保险工作者自觉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在基层工作体系中,农村养老保险人员的个人素质有待于提高。

四、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机构建设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建议

针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管理体制存在的不足,需要寻求改革对策,保证新农保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迈进,逐步达到的新农保全覆盖,最终实现农民"老有所养"的目标。

1.建立健全的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体系,加强农村养老保险机构建设。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养老金的发放管理,施行统一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完善的农村养老保险分级管理体制,上级行政管理机构要对下级管理机构尽指导职责,各级行政管理机构负责指导农村养老保险的缴费、养老金的发放的监管工作。针对乡镇、村级都没有机构的现状,各级政府因加大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的建设,提高了工作效率,提高群众的满意度。

2.积极建议政府尽快出台各个养老保险之间、跨省之间的养老保险的转移政策,完善养老保险管理体制。为了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最大限度的公平享受改革开放成果,政府需要尽快出台政府层面上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间的相互转移、接续政策。建议新农保的基金的管理上,提高统筹层次,将原来的县级统筹提高到省级或国家级统筹的层次,提高基金的安全性。其次,在基金的运营上,要实行行政管理与基金运营相分离、坚持市场化运营的原则,最大限度的实现社保基金的增值保值。

3.加强对基层的财政支持,培养专业才人。针对我国农村养老保险基层工作站资金短缺这一问题,应加大对基层站所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强对各级农村养老保险建设的投资工作,增加设备,架设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的专线,用先进的管理手段,管理模式提高养老保险工作的管理水平。为保证农村养老保险人员的工作能力,切实有效提高工作质量,应从培养农村养老保险人员专业素质的层面着手,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人员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养老保险工作者的素质,保证充足高质量的人力资源储备。

参考文献

[1] 吴志远。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革建议[J].社会保障研究。2003,11.38-40.

[2] 邓志旺,励丹霞。浅谈当前农村养老保险体系中的缺陷和问题[J].社会保障制度。2001. 2.

上一篇:无“化学”不“面包” 下一篇:那些“跨界”的食品,你吃错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