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经济史研究方法的再认识

时间:2022-10-12 02:48:42

对经济史研究方法的再认识

[摘要] 经济史的研究对我国经济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经济史研究的方法决定着经济史研究的水平和方向。经济史的研究方法有多种,并据此形成了许多经济史学派,如计量史学、制度经济史学和社会经济史学等。本文在对这些不同经济史学派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做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 经济史 经济学 历史学 方法 学派

一、经济史的主要研究方法

经济史学像任何其他学科一样,其研究方法由其研究对象决定。经济史学的研究对象是历史上的经济发展,就经济史学的研究方法而言,主要有以下几种:1.描述法。 这种研究方法是按历史顺序依次阐明历史过程的全部,它有助于理顺复杂的历史事实,有助于解决历史上“发生了什么”以及“怎样发生”这些问题,但无助于解决“为什么”发生这个问题。2.分析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在已知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找出历史事件发生的原因。如果现存的理论可以解释历史,就会以某种理论来解释;如现有理论不可能解释,可以提出新的理论假说来解释。分析法主要有两种:因素分析和因果分析。3.比较法。这种研究方法是通过对诸多事例的比较,找出共同的特征与不同之处,有助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比较法主要有:纵向比较与横向比较;宏观经济比较与微观经济比较;多元结构分析比较;文化―历史分析比较。4.跨学科分析法。5.分期法。这种研究方法是先把连续的社会经济化分为互不相同的阶段,然后对各个阶段加以分析。它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了解事物的总体性及各个阶段的联系,有助于了解社会经济的变化及取向。6.定量分析法。 这种研究方法是运用数学和统计工具分析问题,旨在更为有效地利用有限的资料。

吴承明先生则从历史、经济、社会、文化四个方面,宏观上指出了经济史的诸多研究方法。从历史方面讲主要有:1.历史哲学。包括世界观和历史观,都是方法――思维方法。“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恩格斯),“历史唯物主义……只是……说明历史的方法”(列宁)2.实证主义。即探求历史的真实。3.价值判断。这是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使用今天的价值观,不仅评价当时的效果,还包括后人一直今人的潜在效应,但尽量不要渴求古人。从经济方面将主要有:1.方法论。在经济史的研究中,一切经济学理论都应视为方法论。2.假设。3.计量研究、制度等。从社会方面说主要有:1.社会变迁。在经济史研究中,吴先生认为,一切社会学理论都应视为方法论。2.非经济因素。吴先生认为经济史研究中要充分考虑非经济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政府。以及总体史观等。从文化上说主要有:文化制约、思想发展规律、启蒙思潮等等。

李伯重先生指出历史学的方法和经济学的方法是经济史研究的两大基本方法,历史学的基本方法是史料学和考据学的方法。经济学的方法是统计学的方法,又不仅仅是统计学的方法。同时经济史研究还应借鉴其他社会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计量史学的出现等。

在经济史研究中究竟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我认为吴先生的“史无定法,百家争鸣” 主张, 比较可取,但是由于众多学者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在经济史的研究法方法上还是产生了不同的学派。

二、经济史研究方法上的不同派别

我国的经济史研究大体上有三派。一派偏重从历史本身来研究经济发展,包括历史学原有的政治和典章制度研究。另一派偏重从经济理论上来解释经济的发展,有的并重计量分析。第三派兼重社会变迁,可称为社会经济史学派。

有的结合西方经济史研究的状况,根据研究方法上的差异,把经济史学分成两类:传统经济史学和新经济史学。传统经济史学采用历史学的分析方法,很少使用经济理论和计量方法对历史进行解释。 因此,传统经济史学可视为历史学的一个分支。运用传统经济史学研究方法的经济史学家大都是先收集大量史料,在此基础上凭着鉴别力与直觉得出一个见解,从不使用“假设”。而新经济史学则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他的精髓就是用经济理论和计量方法来研究经济史。因此,新经济史学又称作计量历史学。运用新经济史学研究方法的新经济史学家认为,经济史研究不只是搜集、考订、分析史料和叙述史实,而更重要的是能解释史实,说明其中彼此间的相互关系。所以他们通常先设定一个假设,然后在一定的假设条件下提出假说,并根据这一假说进行预测,最后,用历史事实来验证预测,如果预测是对的,那么假设就是正确的理论;反之如果预测是错误的,那么这种假设就要被否定。

对此,A. k. 凯恩克罗斯曾在一篇“称颂经济史”的演讲中划分了两种经济史,即历史家的经济史和经济学家的经济史。前者与历史的唯一区别是他研究的对象是经济制度和经济现象。经济学家的经济史则运用一般的理论来说明历史事件,而不单是就事论事。

高德步进一步把经济史划分为两个学科,即经济学的经济史和历史学的经济史,经济史是经济学的一部分。他认为,传统认为“经济史是处于经济学和历史学两大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的观点是经济史学学科划分上的误区,正是因为如此,导致经济史学研究长期以来的方法论错误,也导致经济史学研究的落后状况。那么,经济学的经济史和历史学的经济史有什么区别?怎样坚持经济史学研究的正确的方法论,以促进经济史学研究的发展呢?高德步对此作了进一步分析。他认为经济学的经济史和历史学的经济史的区别可以从经济史的三个不同层面上来考察。经济史研究的三个层面,包括编年经济史、分析经济史和历史主义经济学。在这三个层面上,由于研究任务的不同,采取的方法也不同。

经济史研究三种方法在三个不同层面上,存在一种上下对流的交互关系,即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使整个经济史科学实现发展。在第一个层面上,即编年经济史研究层面上,经济史研究主要是归纳和描述。归纳就是收集更多更可靠的历史事实,在归纳的基础上可以进行最基本的关于历史事实的描述。所以,在这个层面上,经济史就是汤因比的所谓“历史”。在第二个层面上,即在分析经济史的层面上,经济史研究的目的是发现规律,这就是需要通过不同现象之间的比较研究,找出因果联系并总结出规律或“法则”来。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必须采取溯因法。这个层面上的研究结果就是汤因比所谓的“科学”。在第三个层面上经济史研究的目的是推理,采用的是抽象演绎法。抽象方法的本质是推测,即利用通过观察得出的规律性解释,来进一步推测出未经考察的领域。这就是汤因比所谓的“虚构”。在编年经济史和分析经济史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抽象,得出某些经济概念和假说,并发展成为系统的经济学理论。反过来这些系统的理论可以作为方法和工具,来进行编年经济史和分析经济史的研究,这就是经济史家的“史观”。在经济史研究的这个阶段,经济史家可以采用所谓的“虚构”方法,即在提出假说的基础上,经济史学家利用经济史实对这些假说进行验证。这样就又回到了分析经济史。在假说和分析的基础上,经济史家利用新的“史观”对经济史实进行进一步的归纳,并做全新的描述和写出新的编年经济史。这种研究事实上是对人类过去的经济活动的推测。但是作为经济学的经济史的任务,一方面是推测过去,另一方面是预测未来。从根本上来讲,经济史推测过去的目的,还在于预测未来即利用对过去的推测得出的规律性的“法则”来预测未来,预测未来的人类行为和这种行为的可能结果。这是所有科学的根本目的也是经济史科学的最高境界。

三、对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分歧的再认识

高德步等学者对经济史的划分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现实的状况确实是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都在研究经济史,两类经济史家又往往互相排斥。例如克拉潘拒绝使用经济理论,他认为经济理论与经济史毫无关系。 我想这也应该是经济史研究落后的原因。所以我认为,经济学的经济史与历史学的经济史在方法论上应该互相借鉴,特别是历史学的经济史要积极借鉴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史,以促进经济史研究的深入发展。新经济史学的成功充分说明了这种做法的正确性。

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出现新经济史革命。这场革命分为逻辑上互相呼应的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是新经济史革命的第一阶段,即产生阶段,也是以历史计量分析为主的阶段。50年代末期和60年代初期,诺思开始运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包括国民经济核算法、经济增长要素分析法和经济计量分析法,研究美国经济增长史。他首先对1790年~1860年间美国国际收支状况进行经验性研究。以后他又进一步提出一个关于同期美国经济增长的模型,这些成果集中体现在1961年出版的《1790 1860年美国经济的增长》一书中。这项研究被认为是“新经济史学家” 运用凯恩斯宏观经济理论改写美国经济史的开端。1964年,福格尔发表的《铁路与美国经济增长》一书,是“新经济史学家”提出并运用“反事实度量法”这一新经济史两大计量分析方法之一的代表作。他把实际国民收入水平与假设没有铁路时国民收入水平加以比较发现,铁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被经济史学家夸大了。在没有铁路的情况下,美国国民生产总值最多只减少3%多一点,铁路并没有在美国经济增长中起决定性作用。换言之,美国经济增长的原因应该从铁路之外的方面去寻找。

1968年诺思在《政治经济学杂志》发表“1600年~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的原因”一文,提出并运用了历史计量分析的另一个主要方法即“间接计量分析”。诺思对每项成本因素进行了分析,得出由于航运安全性加强和市场经济扩大等因素的作用使成本降低的结论。这样诺思通过间接计量法算出了缺乏直接可比数字的海洋运输生产率的变化,解释了航运增长的原因。更重要的是诺思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量化分析,因为他实际上考察了数字背后更深层次的制度因素。即市场扩大,市场规则趋向完善,交易活动安全性提高等。新经济史革命开始进入第二阶段。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是“新经济史革命”的第二阶段,即以经济制度分析为主的阶段,也是这一革命的发展阶。1973年,诺思与罗伯特・托马斯合著的《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将产权理论运用于欧洲经济史的研究,探索欧洲兴起的原因。该书的核心观点是:“有效率的经济组织是经济增长的关键;一个有效率的经济组织在欧洲的发展正是西方世界兴起的原因所在。”深刻解释了欧洲兴起的原因。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是“新经济史革命”第三阶段,即将人类生存状况演变史研究与社会经济史研究结合起来,将历史计量分析、制度分析加以综合和扩展并与现代生物与医学分析技术等自然科学成果结合起来的阶段,也是这一革命拓展的阶段,将经济史分析与现实经济政策探讨结合的阶段。

从上述过程的研究方法的基本路径看,“新经济史学革命”从经济历史计量分析发展到制度分析,再发展到历史计量分析、制度分析与经济热力学和生理学分析等自然科学的结合。这也就打破了新经济史家们指出的“传统的经济史研究与经济理论脱节”的状况,也正是诺斯等新经济史家把经济学理论引入经济史的研究,才实现了“新经济史革命”,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足以给我们以启示:经济史研究必须引入经济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而不是互相排斥。如,多数经济史学家相信,如果运用合理的理论框架,采用科学的计量分析法,是可以通过历史计量分析的方法的运用提高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水平的),才能把经济史研究引向深入。

治史可因对象、条件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方法,即通常说的“史无定法”。正如吴承明先生说的那样,“我以为,在方法论上不应抱有倾向性,而是根据所论问题的需要和资料等条件的可能,作出选择” 这是我们研究经济史应采取的正确态度。把经济学理论应用于经济史研究一定能提高我国的经济史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道格拉斯・诺思罗伯特・托马斯:西方世界的兴起.华夏出版社,1989

[2]郑备军:新经济史学方法论述评.史学理论研究,1995年第1期

[3]吴承明:经济史学的理论与方法.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年第1期

[4]李伯重:经济史上的经济革命与经济史的研究方法.中国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5]赵凌云:探寻经济理论与经济史的结合―“新经济是革命”评析.东南学术,2001年第1期

[6]高德步:论经济史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南开经济研究,2000年第6期

[7]A. K. Cairncross: “ In Praise of Economic History” , Economic History Review , 2cd scr . XL II ,2(1989)

上一篇:浅谈实习教学的思路探索 下一篇:构筑高职商务英语教学内容体系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