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精神当代价值探析

时间:2022-10-12 12:51:16

人文精神当代价值探析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的理解、维护和追求,其宗旨是为人们建设一个和谐的精神家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人文精神作为社会文明的理性积淀与观念提升,坚持以人为本和善美至上的理念,珍视人的生命、幸福、权利和自由,尊重人的人格独立,强调人生的价值、意义。弘扬人文精神,不仅有利于协调和改善社会成员的相互关系,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和人们自身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迫切需要弘扬和发展人文精神。

一、 人文精神的内涵

人文精神发端于十四世纪下半叶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亦即人文主义运动。此后又通过人道主义、 人本主义哲学思想表达出来。人文精神的内涵是不断随着人类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因此其内涵是动态的,学术界也有不同的观点,但各种观点的共同之处就是对人的关注。因此可以说 人文精神是以人为主体,在一定历史阶段,人类价值观的综合反映,是人类社会特定时期的理想价值观的整合和提炼,是人类所共同遵奉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行为规范、道德理想的总和。人文精神以崇高的理想为核心,以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关注人性的不断完善。人文精神作为体现着人对自身自由本质的一种自觉意识,作为体现着以人为本位又突破以往狭隘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积极价值取向,从一定的意义上讲, 人文精神乃是一种追求人之为人的真谛的精神。曾经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 这“ 精神”实质上就是一种追求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人文精神。

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的一系列著作中都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辉,人文关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之一。马克思的博士论文《德谟克利特和伊壁鸠鲁自然哲学的差别》中,曾就人的自由与必然和反对神本主义价值观念等问题做过探讨。他所写的《(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经济学-哲学手稿》、《哥达纲领批判》、《人类学笔记》等各类著作中,都体现出丰富的人文精神。马克思主义的人文精神非常强调人的自由的、全面的发展,把人的全面发展看成是社会发展的最高目标。我们今天所说的人文精神, 就是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论证的现代新人文精神。它是主体对人的价值、人的尊严的普遍认同,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它激励着主体由繁荣发达的现实的此岸进入“自由王国”的彼岸。

人文精神具有社会历史性,不同的时代赋予其不同的内涵和表达方式。它是一个不断吸收时代精华来充实和提升内涵的历史过程,具有鲜明的时代主题和烙印。当前,应该弘扬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联系的、与和谐社会建设要求相适应的人文精神。

二、弘扬人文精神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党在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命题,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部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目标本身就蕴涵着浓郁的人文精神,明确地传递出社会发展的人文取向。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是以“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原则,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旨归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的继承和运用,使社会发展的目的清晰地围绕“人”而展开。

迄今为止的全球现代化浪潮,在促进人类社会全方位的发展变迁尤其是生产力快速发展、财富不断累积的同时,也带来了人和人的关系上、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的各种深刻的危机,而人文精神的失落是导致现代社会危机的根本原因。而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则能唤起人们对生命存在和人的生存意义、尊严、价值的正确理解和把握,帮助国人走出精神生活的困境。我国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不和谐的现象。加强人文精神建设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人文精神强调人的自身修养、自我完善,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品质,是实现人的心理和谐的精神源泉。

实践证明,任何社会的健康发展都离不开人文精神的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不能建设好,中国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能不能顺利地向更高阶段发展,关键在人,要把所有社会成员的积极性调动、激发起来,这就需要弘扬人文精神。目前的人文精神与我们建立和谐社会的任务、实现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还有相当距离。因此,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中重视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发展,就当前来说蕴含着极为深刻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有力地排斥近年来中国社会出现的淡化人文追求的世俗化思潮,是对人类崇高精神的追求,也是推动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力量。

三、紧密结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弘扬和发展人文精神

人文精神的弘扬和发展,需要适宜的社会土壤。加强人文精神建设,必须紧密结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动实践,将人文精神渗透于社会实践和人们日常行为之中,使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真正成为关心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浓厚人文色彩的社会。

首先,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人文精神的提升, 是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的必然要求。人文精神作为人特有的精神本质的外显,对社会存在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能动作用。当前由于经济转型及其引发的文化转型、社会转型, 正使中国处在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不确定期。在传统的文化价值理念受到冲击甚至否定, 而新的文化价值观念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这样一个特殊阶段, 而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类社会迄今为止最革命的学说和最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学说, 包含着对人文价值的终极关怀,其内含的丰富的人文底蕴无疑为当代我国人文精神的建设和提升指明了方向。

其次,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人文精神的核心,也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既是对中华民族“民本”、“仁民”优良传统的合理扬弃, 也是为人民服务精神在当代的丰富与发展, 更是我们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的是为了给人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只有这样, 才能塑造全面发展的社会和全面发展的个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以人民为本”, 即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 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 发挥人的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构建人文精神还必须重视道德建设。道德作为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人们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直接反映,它的基础和出发点就是人文精神。因此,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应树立一种社会大多数成员自觉认同和自觉实践的积极向上的道德理想和道德追求。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

此外,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构建人文精神还必须坚持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共同发展。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追求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普遍追求的主体性精神,它们的统一和谐发展是形成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条件。我们提倡的人文精神应当是具有现代科学意识的人文精神,我们提倡的科学精神应当是充满高度人文关怀的科学精神。这就是现代的科学精神同人文精神的相互渗透、结合和统一。没有科学精神,国家就不能富强,人文精神追求的最高价值、终极关怀就缺乏智力和技术支持;没有哲学和人文精神,我们就不能整体认识世界,构建和实现平等、公正、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的理想目标。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都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国家富强不可缺少的基本动力。因此, 在当代和谐社会建设进程中, 始终离不开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合力的推动,应使对社会发展状态、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和运用融入体现人文精神的价值判断, 实现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与目的性的高度统一,把社会建设的目标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转到坚持以人为本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上来。

(作者单位:西北政法大学)

上一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南宁市管理咨询业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