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中企海外投资风险防范刻不容缓

时间:2022-10-12 12:31:40

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中企海外投资风险防范刻不容缓

8月19日,中石油集团称,因2010年年底至今中东和北非持续政治动荡一直没有平息,直接导致旗下长城钻探工程公司在利比亚和尼日尔等6个较大的海外项目合同中止。据统计,中石油这6个终止的项目预计全年影响收入12亿元,损失已超过2009年的国际金融危机。

中企在海外投资项目上频频失手,甚至亏损严重,除了海外投资经验不足、决策失误外,企业对海外投资项目缺乏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约束、权责不分进一步加剧了海外投资的低效率。

“一段时间以来,中石油、中国五矿中粮、华为等企业在海外市场高歌猛进的同时,必须保持清醒、冷静。”

8月22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贸促会会长万季飞在香港举行的第二届中国海外投资年会发言时表示。

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正逐步加快,但企业海外投资风险管理控制能力并没有得到充分提升,在跨越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投资环境恶化、企业管理能力不足、忽视社会责任等问题。

政治监管风险、市场社会风险,经营管理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走出去已经初步形成了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三个支柱支撑的局面。”万季飞称,伴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近几年来,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在明显加快,规模也在日益扩大,领域不断拓宽,能力也不断增强。特别是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世界经济持续低迷,既对中国企业对外贸易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同时对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也提供了不少机遇。不少企业趁势而上、攻城略地,实现了自身跨越式地发展。

“但是,我们应该看到,随着企业走出去步伐不断加速,海外投资合作的风险也不可避免地在增加。”万季飞表示,一段时间以来,中石油、中国五矿、中粮、华为等企业在海外并购屡屡被拒,一些承包工程的公司在海外市场也面临着严重的亏损,特别是中东、北非政治动荡,更对我国企业在这些地区的投资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为此,中央“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专门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维护我国海外权益,防范各类风险。

万季飞说,统观中国企业“走出去”所面临的危险,按风险产生的源头划分,包含政治监管风险、市场社会风险、经营管理风险。首先,在政治风险方面,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变幻,一些国家和地区不稳定的因素增加,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也日趋微妙。政治因素具有全局性的特点,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中国企业开展海外投资也面临着巨大的政治风险,很难置身事外、全身而退。近些年来一些西方国家将中国海外投资贴上政治化的标签,被诬蔑为威胁目的国的国家安全。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资源民族主义也在抬头,致使我国的海外企业屡屡受阻。而我国有些企业对此研究并不透彻,也缺乏妥善应对的经验和措施,往往陷入被动的境地。政治和监管层面的风险还表现在,我们国家目前在国际经济贸易投资领域的话语权与我国经贸投资大国的地位不相称。一些国际经贸投资的规则制定不够合理,导致企业遭遇到投资、知识产权专利等纠纷时,我们处在一个劣势的地位,这与我们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有很大的关系。其次,在市场和社会风险方面,我国不少企业对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缺乏及时、准确地判断和掌握,也缺乏对目的国市场风险、政策、法规体系、社会环境、风土人情等深入地了解。甚至有的企业仅仅由于得到目的国政府许诺的一些优惠条件,负责人甚至到实地都没有考察过,就仓促决定投资,致使后期经营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部分企业在境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遭遇到推进缓慢、成本失控、签证困难、不公平竞争、融资障碍等风险,致使项目难以为继,进退两难,对中国的企业形象也造成了不利影响。

“有些企业在进行海外投资时缺乏科学评估和规范的风险管理,容易受人引诱,盲目冲动,往往不计成本,不重视投资的绩效,导致了出现只吆喝不赚钱的现象,有的企业海外分支部门只是以项目为指向,热衷低水平的价格竞争,行为短视,缺少完整的本地化运营战略,引起了当地对中国企业承包工程、中国制造的抵制。”万季飞称,表现在管理和经营风险方面,中国大多数的跨国企业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国际化经营意识,缺乏国际化企业的运营构架,这归根到底是因为企业缺乏国际经营管理的经验和人才,内部管理机制跟不上,导致海外经营过程失控,这一情况不仅仅在民营企业发生,在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同样也存在。

重视风险防范,提高应对能力

“要切实提高海外投资的风险管理能力,应该发挥政府、市场、商协会和企业各个方面的作用。”万季飞表示,第一,在政府层面,首先我们应该着手建立相关的法律保障机制,应考虑制定中国《对外投资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就境外项目的审批、监管、保险、争议解决等作做出规范;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政府宏观指导和监管的力度,加强指导性的信息收集、研究分析、工作,完善走出去企业的监管机制,预防无序和盲目。同时,政府要加强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各种保护和支持,要切实维护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正当权益,因为一些政治化的因素,遭受到不公平的待遇和不合理的损失,要加强对境外务工人员权益的保护,在现有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极端危险情况下的人员救护、保护机制。此外,要推动新兴国际组织完善运行机制,有意识地组织人员参加国际组织的工作和管理领导,推动国际政治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第二,在市场和中介组织层面,可以探索建立境外投资保险制度,充分利用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平台,解决境外投资融资难等问题。要大力发展金融、法律、外语、咨询等现代高端服务业,提高我国经济实体海外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要加强商协会等中介组织建设,对外广交朋友,对内充分发挥行业自律、咨询信息、商事法律服务、人才培训等方面的作用,帮助企业做好可行性评估。在解决争议方面,要倡导我们的企业将争议在中国涉外仲裁机构仲裁,避免境外仲裁对我国企业境外投资合作造成的不利影响。

第三,在企业层面,要引导企业不断地提高跨国经营水平,要从企业经营管理的源头出发,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科学、理性、冷静地开展境外投资合作。完善企业内部治理结构,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国际化模式,开展多元化的合作方式。建立完善企业内部风险控制制度,要树立企业、政府、环境、社区、员工多方互利共赢的观念,学会开展政府公关游说活动,加强企业在社会责任、公共关系方面的工作,要加快培育既通晓国际规则,又熟悉管理经营,具有开拓精神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引导企业不断提高跨国经营水平。

上一篇:一家老牌国企的用人困惑 下一篇:“十一”护肤黄金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