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舞蹈特征论

时间:2022-10-12 12:02:02

群众舞蹈特征论

群众舞蹈,顾名思义,就是以群众为主体的、在群众中进行的、并以群众自我娱乐为主要目的的舞蹈活动。群众自己掌握和应用舞蹈的手段,通过舞蹈艺术的创造和传播来表现群众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生活。根据目前我国社会舞蹈活动的现状,群众舞蹈大致可分为民间舞蹈、社交舞蹈、校园舞蹈、儿童舞蹈等主要门类。随着社会的发展,群众舞蹈在内容上日益丰富,形式上多姿多彩,多方面地反映表现人民群众的生活、思想、情感及审美需求。因此,群众性的舞蹈活动日新月异、蒸蒸日上,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研究并掌握群众舞蹈的审美特征,对于群众舞蹈的繁荣与发展,具有理性思辨与艺术时间的双重参考作用。为此,笔者结合个人多年来群众舞蹈的辅导实践与理性思考,对群众舞蹈的审美特征发表几点探索性意见,以作引玉之砖。

具体而言,群众舞蹈具有以下四大审美特征。

一、群众性

群众舞蹈,以群众性作为其审美特征的题中应有之义。这种群众性审美特征,主要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演者的群众性

群众舞蹈的表演者,是名副其实的群众,他们职业五花八门,生活五光十色。在“群众舞蹈”中,舞蹈与生活的关系似乎更广阔、更密切、更深入,其舞蹈作品中所呈现的生活也似乎更率真、更质朴、更本色。例如集体舞、交际舞、龙灯舞、健身舞等等,都是多人参与表演的群众舞。

2.表演形态的群众性

舞蹈的表演形态,分为单人舞、双人舞、三人舞、群舞、组舞、歌舞等。在“群众舞蹈”中,其舞蹈作品主要以群舞的表演形态为主要特征。

3.表演观众的群众性

群众舞蹈是群众自娱自乐的舞蹈,其自娱自乐和休闲健身的功用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这些自娱性的舞蹈娱乐活动既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进友谊,又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由群众表演给群众看,表演者与观众全都是群众。

4.表演场地的群众性

群众舞蹈对场地场馆的要求不高,多是贴近群众的社区花园、广场、公园、街道、场院等,而非剧场,呈现出“处处有歌舞,时时有节目”的壮观景象。

由此可见,群众性是群众舞蹈的基本审美特征,这已是不争的事实,是无须赘述的。

二、多样性

群众舞蹈的另一大审美特征,是它的多样性。这种多样性,又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参加人员的多样性

群众舞蹈的参加人员,呈现明显的多样性特征:按年龄说,集幼儿、少年、青年、壮年、老年为一体;按职业说,囊括工人、农民、军人、学生、教育工作者、医务工作者等各业的人员,也包括家庭妇女;按文化程度说,既有高级知识分子,也有文盲或半文盲。

2.舞蹈种类的多样性

群众舞蹈所包括的舞蹈种类,十分丰富,几乎涉及所有的舞蹈种类。既有情绪舞,又有情节舞;既有民族舞,又有现代舞(迪斯科、霹雳舞、柔姿舞、街舞等);既有国标舞中的拉丁舞(伦巴、桑巴、恰恰舞、斗牛舞、牛仔舞),又有国标舞中的摩登舞(华尔兹、探戈、狐步、快步、维也纳华尔兹);既有生活舞,又有艺术舞;既有习俗舞(仪式舞),又有宗教舞;既有体育舞,又有幼儿舞、儿童舞、学校舞等等。可谓五花八门,无所不包。

3.舞蹈风格的多样性

风格是以艺术个性为重要标志的艺术特色。群众舞蹈的艺术风格,也呈现明显的多样性审美特征。既有民族传统风格的民族舞,又分古典风格的古典舞,还有西方风格的现代舞,可谓百花齐放,各放异彩。

4.舞蹈功能的多样性

与专业舞蹈以艺术表演为单一功能不同,群众舞蹈除了艺术表演以外,还有审美愉悦、休闲娱乐、强体健身、人际交往、社会交际等多种功能。

由此可见,多样性也是群众舞蹈的重要审美特征之一,难怪有人说:“群众舞蹈是大筐,各种元素一起装。”此话颇有道理,很能形象地说明群众舞蹈的多样性审美特征。

三、民间性

群众舞蹈大多是在人民群众中间长期流传的舞蹈,民间行使其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舞蹈被称作“艺术之母”,是人类历史上产生的最早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表达情感的最高方式与最后手段。我国汉代的《毛诗序》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说明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与手段是从低级向高级层层递进的,即:言语感叹歌唱舞蹈。

世界各国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间舞蹈,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以口头形式代代传承,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

我国的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也有自己的民间舞蹈,它们同样口口相传,代代延续,成为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大花园中的一朵朵艳丽的鲜花。这些民间舞蹈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鲜明的地域特色、浓厚的民间特质。生动地反映出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群众的性格、爱好、风俗、习惯、审美趣味、艺术追求、文化品格。

例如汉族的民间舞蹈秧歌舞(又分东北大秧歌、陕北秧歌腰鼓、河北大秧歌、山东胶州秧歌等)、花灯舞、龙灯舞、狮子舞、高跷、跑旱船、二人转舞等等,以热烈欢腾、粗犷火爆为特色;蒙古族的民间舞蹈筷子舞、安代舞、盅子舞、马舞等,则以健壮强悍、豪迈奔放为特色;维吾尔族的民间舞蹈赛乃姆、多朗舞等,又以活泼开朗、风趣乐观为特色;朝鲜族的民间舞扇子舞、长鼓舞等,以优美轻快、凝重端庄为特色;藏族的民间舞锅庄舞、弦子舞等,以雄健有力、洒脱激昂为特色。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由此可见,民间性更是群众舞蹈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

四、普及性

普及性即普遍流传性,它与提高性组成对应关系,即“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在提高的指导下普及”。群众舞蹈的普及性,也是它重要的审美特征之一。这种普及性,又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简单性。群众舞蹈一般动作比较简单,随意而舞,未曾受过专门训练的人也容易学会,不像芭蕾舞、古典舞那样有“大跳”、“托举”、“蹉步”、“平转”等高难度技巧动作。舞蹈语汇少,组合也比较单一,适合各年龄段的人群,简单易学。

2.短小性。群众舞蹈以短小精悍为主,很少表演大型舞蹈和舞剧。即使有的舞蹈跳的时间较长(如秧歌舞、锅庄舞、傣族舞、探戈等),也都是短小单元的反复。

3.平民性。群众舞蹈是平民舞、百姓舞、而不是精英舞、名家舞。群众舞蹈表演的主要目的,在于群众自娱自乐,在表演中享受快乐,感受美德教育。虽然群众舞蹈表演过程中也可能产生舞蹈艺术精品甚至舞蹈家,但这对于群众舞蹈而言,只是“副产品”,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综上所述,可见群众性、多样性、民间性、普及性是群众舞蹈的四大主要审美特征。我们群众舞蹈工作者对于广大群众的各种舞蹈活动要给予大力扶植,积极组织、热情服务、善于引导。要广开门路,除了举办各种类型的舞蹈讲习班、培训班、组织调演、文艺晚会等外,还要提倡企业、单位举办各种比赛,多渠道地开展舞蹈活动,促进群众舞蹈的进一步发展。群众舞蹈必将能承担起建设和谐社会的新使命。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宗白华:《美学散步》,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叶朗主编:《现代美学体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4.陈兆全主编:《艺术鉴赏学导论》,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年版。

上一篇:群众合唱价值论 下一篇:工艺美术之新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