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健货币政策的理论思考

时间:2022-10-12 11:50:52

稳健货币政策的理论思考

【摘要】我国对经济的宏观调控以及实践的创新性发展都需要稳健的货币政策,使我们对转轨国家宏观调控有了新的认识,积累了许多经验。在市场经济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使我们对稳健货币的政策有了巨大的挑战,这也就使我们对货币的操控有了更高的要求。稳健货币政策与货币政策是有相通性的,只是稳健货币政策要求在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进行“微调”以及“预调”。这使我国的经济状态从面对危机逐步转向常态,对通货膨胀、维护经济稳定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稳健 货币政策 理论

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对我国来说仍然是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同时也是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一个重要内容。首先要考虑各种外部条件以及环境将来发展的趋势,其次是提出合理、有效的政策措施,并其能都在经济的运行中发挥作用,最后是解决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找到相应的措施。

一、货币政策的有限性分析

在市场经济的作用下,社会需求通过货币的形式来体现,购买力则需要通过货币几次周转来完成。当人们的消费水平增加,市场货币的容量也加大的,这时增加货币的供应量可以有效的控制社会购买力,同时,货币政策也是有效的;当人们的消费需求达到饱和状态时,也就是说社会需求被购买力占满,这时,增加货币量对满足社会需求就没意义可言了,这个情况下,提高货币的供应量来应对货币政策效果显然是比较弱的。

货币变量的变动是否对实际经济变量产生影响是宏观经济调控的具体体现。如果货币变量选取M2,实际经济变量选取GDP;以GDP为因变量,M2为自变量选取1988到1995年和1996年到2005年两个区间段的数据,建立如下对数模型:log(GDP)=a1+a2*log(M2)(其中a2是产出对货币供应量的产出系数。)

模型一:1988年到1995年

Log(GDP)=0.7216542022*log(M2)+2.944403412

(t=30.28454)(t=13.8157)

R2=0.983807,{整后的R2=0.982836,F=917.1533

模型二:1996年到2005年

Log(GDP)=0.5001647941*log(M2)+5.386047285

(t=23.12045)(t=21.89757)

R2=0.9986402,调整后的R2=0.9886654,F=528.3951

结果分析:对相关性的计算指标进行分析,在1988到1995年,M2的弹性大,国民生产总值随着其增长;1996到2005年,M2相对弹性较小,国民生产总值也随着其增长。数据分析说明了,货币的供应量对生产总值得影逐渐减弱,想要达到促进经济增长的效果,还需要加大货币的投量,但在稳定货币方面,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

二、稳健货币政策是最佳选择

(一)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基本不存在

扩张的财政政策需要与扩张的货币政策相互配合才能克服财政扩张的“挤出”效应,这是根据后凯恩斯经济学得来的。通过实施扩张的财政政策,增加了利率,提高了均衡产出。高利率会对民间投资和个人投资产生阻挡的作用,使人们挤出一部分货币,用挤出的这部分货币进行个人的消费,这就是“挤出效应”。就我国目前发展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扩张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加投资支出来进行的,我国的基础建设如能源、铁路、电信和城市建设都是用国债及其他府投资的来进行的,这些都是民间投资和个人投资无法涉及的领域,所以就我国来说不存政府投资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我国对银行的利率是有硬性规定的,还没有完全实行利率化市场,由此可见,进行扩张财政政策,不一定会使利率提高。另外,考虑到我国的国情以及外部条件的影响,挤出效应的观点可能不适合我国国情,也就不需要与扩张财政政策相互配合了。

(二)稳健的货币政策可以预防通货膨胀

流通性是货币具有的一项基本性质,在货币的流通性足够大的情况下,货币的供给需求就越大,对即期总需求的影响就越明显,反之,作用不大,而使未来总需求可能增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储蓄存款越来越多,中国金融资产的各种产品之间的替代品是有限的,还有中国经济、金融的发展都存在潜在的通货膨胀的压力。假如让扩张的财政政策与扩张的货币政策相互联合起来,那么将会对社会的经济市场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选择运用稳健的货币政策就会有很好的效果,可以缓解财政政策的扩张力度所带来的压力,并且可以阻止财政扩张对经济稳定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很好的效果。

(三)稳健的货币政策是主动的货币政策

对稳健的货币政策来说,稳健货币政策是一种中性的政策,不仅要具有可以及时调整政策实施的方位的灵活性,还要有可以与财政政策相互配合的协调性。中央银行降低存款准备金,增加了商业银行购买国债的准备资金;国家积极组织商业银行购买财政债券、购买国债,在购买国债的同时还在贷款方面对其有优惠政策,这样就可以做到既支持了到支持财政政策的发展,还提高了商业银行的资产质量;降低人民币存款的利率时,国债的息票率也随着其降低了,使国债的发行成本降低了,使用资金成本也降低了,不仅增加了企业的收益,还支持了国家财政政策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在引导资金流向、启动投资和调整经济结构等发挥了巨大作用。由此可见,中央银行推行的“积极财政政策”是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财政政策”是把银行吸收的可以使用的储蓄作为基本资源,通过商业银行的购买,使其变成长期的、可使用的资金,储蓄转为投资,确保经济增长率,降低存在通货膨胀的压力的风险,保证稳定经济持续增长的作用。

三、完善我国稳健货币政策

就当前比较复杂的市场经济环境来说,任何针对性强的、过激的政策都是不可实施的,这时稳健货币政策的优势就凸显出来了。在目前形势还不很清晰明朗的情况下,对货币政策的微调和预调就显得尤为重要。

坚持货币政策为基本原则,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实施货币政策原则,在此基础上,保持币值的稳定性。当下的生活中,货币已经深入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作为一般等价物,可以与所有的商品以及劳动进行交换。生活中,货币可以满足我们生活中的一切需求,是使资本走向舞台的动力;目前的金融市场中,它可以引导市场经济的资金流量,影响物价水平,对投资、产出、消费和国际收支趋势等产生重大的影响。

就我国的市场经济来看,不能单一实施稳健货币政策,还要加强多方面的协调与配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要考虑全局,加强“均衡”的理念,加强政治协调[1]。在可能出现的通货膨胀的情况下,要拿出一套调整货币政策的对策,也不能偏离宏观经济政策的大方向。

参考文献

[1]李若愚.“稳健”货币政策的基调和内涵[J].清华金融评论,2016,18(7):64-66.

上一篇:发现中国之路 下一篇:生活德育在初中思想品德教育中的运用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