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时间:2022-10-12 11:39:34

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摘要】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是多种的,教师能在教学过程中创建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建

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想方设法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数学教学创新能力发展

同志强调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一个政党永葆

生机的源泉。"可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的重要性,是关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生存发展的问题。因

而,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教育的最高目标,数学科作为一门科

学性很强的学科,就是学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人才的主阵地之一。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和发展学生的

创新能力呢?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培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就要善于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兴趣,为学

生个性发展提供条件。创造宽松和谐的教学气氛,教师唯有民主化才能更好地尊重学生,才能培养出具

有创新能力的学生。 同志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

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

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那么如何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要热爱学生。热爱学生

不仅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而且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重要条件。教师关心

、热爱学生,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关心爱护,会更"倾心"于教师,更乐于接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

教育,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其次,要尊重学生。尊重是人的心理需要,这不仅是成年

人的心理需要,也是孩子的心理需要。尊重能唤起孩子内心深处的自尊感,唤起孩子做人的尊严;尊重

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健全人格,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最后,理解和关怀学生。如果说关怀是建立良好师

生关系的催化剂,那么理解就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桥梁。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关怀,必然会引起学

生爱的反馈,因为学生感受了老师的关怀和爱护,产生了愉快的情绪体验,对老师就会更热爱、更信赖

。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这就需要老师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己。师生心灵

相通了,彼此之间就像有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思想的交流,道理的传递,就畅通无阻了,师生关系也就

会越来越密切。

二、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教师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学生发问总是一积极思考为前提的,在这个意义

上,学生主动去发现一个问题要比我们给他提出十个问题的效果还要好。所以激发并引导学生质疑问题

,是很好必要的。宋代教育家朱熹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

觉悟,一番长进。"足见学生学会质疑的重要性。如何在课堂中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呢?

1.引导学生想问。

学问学问,随学随问。教师要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过于崇拜老师的思想,学生有疑问但怕"出错

"而不敢问老师的现象。要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创设情景让学生敢于对老师对课本提出质疑。例:在教学数

除法中的"一个数除以小数"7.98÷4.2时,由于学生受到整数除法的影响,按整数除法算,不把除数变为

整数来计算,而是7.98÷4.2=19,教师可以明确指出这种算法不正确,学生会觉得奇怪,这时教师要抓住

时机让学生通过看书本的例题,自己进行思考,并组织讨论。然后让学生还有什么问题?这时会有很多

学生提出:"为什么要把除数变为整数,而不是把被除数变为整数进行计算呢?"又如,在教学"平行"概

念时,生问:"为什么要在同一平面内?"教师要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积极创设情境,学生就乐于将自

己的疑惑提出来,逐渐培养学生想问的良好习惯。

2.激发学生敢问。

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积极主动性发挥的前提,它能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使学生处于一种宽松的

心理环境中。学生心情舒畅,就能迅速地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乐于思维,敢于质疑。

3.培养学生好问。

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引导学生想问、敢问,还要注培养学生主动问。养成学生好问的良好习惯需要长

期的培养,那就要教师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位学生,和他们建立朋友式的新型师

生关系,准许学生有疑就问,不懂就问,不要怕打乱原来的教学程序。

4.教给学生会问。

培养学生学会是前题,而让学生会学才是目的。我们要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但更应该让他们会问

。问什么呢?也许是小学生质疑的难点,那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点,怎样对新旧知识的

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算理的推导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

作的实践中等进行质疑。只有这样使学生能准确地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达到问的精、问的新、问

的有思维价值的效果。

让学生想问、敢问、好问、会问,使学生由被动质疑逐步转向自动质疑,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

,从而调动其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等多方面得到发展。

三、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心理学者认为"创造性思维是人们创造性地发明或发现一种新方式用以处理某种事物的思维活动,是一切

具有崭新内容的思维形式的总和,是创新能力的核心。"创造性思维不是生来俱有的,而是后天认真思考

、培养锻炼出来的。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师要紧紧地抓住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发展的三个因素,一是创新的意图和动机。二是创造思维的能力

上一篇:浅谈如何加强数学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下一篇:让学生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学会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