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边远山区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时间:2022-10-12 11:23:28

农村边远山区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之一,同时在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错综复杂,题型结构千百万化,这就给学生解答应用题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农村边远山区的很多学生的家长都在外打工,往往是由年迈的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代管——即留守儿童,即使其父母在家,也因为文化水平或者疲于生计等原因而不能给予实质的辅导。因此,学生不仅成绩很差,还往往存在思维混乱、不自信等问题。例如,2002年秋,笔者在高县月江镇福溪福溪小学一个偏远山区的村小,接任五年级一个班的数学教师。该班学生在四年级统考中的成绩是全镇倒数一名,学生的数学双基较差,严重存在思维混乱、不自信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认真分析教材和学生数学学习的实际情况基础上,找准切入点,顺藤摸瓜,理清思路,教给学生正确的思维方法,使优生得到提高,学困生得到鼓励,促进学生的逻辑思维,加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系统地巩固所学知识,综合地、灵活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取得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从整体准确理解题意是解答应用题的首要前提。应用题是结合生产生活的实际而编写的特定题目,学生解答应用题,必须从整体上准确理解题意。

如:教学第九册应用题例1:“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衣服,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3天完成,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时,我首先让学生默读三遍,说出题中所叙述出事件发展的过程是怎样的,这样就使全体学生明白了题中叙述的事件及事件发展的程序;紧接着让学生说题中“平均每天做75套”和问题中“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各表示什么意义,有什么不同,这样就使学生明白了“每天做75套”是讲的“前5天中平均每天做的数量”,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是求“后3天平均每天做的数量”;再让学生思考:要求后3天中每天做多少套,必须知道什么,顺藤摸瓜,依次往前推,确定出解答步骤。这样既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又培养了学生从整体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应用题的习惯。

有些应用题由于语言的叙述进行了调整,语言叙述的方式进行了改变,给学生解答应用题造成了一定的难度,这时从整体上去理解分析题意,找出数量关系就显得更为重要。

如:“杨家庄有78户村民,户户在信用社都有储蓄存款,去年平均每户有存款2600元,今年平均每户比去年多存了780元,今年多少户村民的存款就和去年全村的存款同样多?”由于问题的叙述方式进行了改变,学生在解答的时候就显得无从下笔。这时,我提出了两个思考问题引导学生从整体进行分析:(1)“今年平均每户比去年多存780元”是什么意思?(2)问题中的“同样多”是什么意思?使学生明白了今年每户存款是在去年每户存款的基础上增加了780元,今年存款总数肯定比去年多,题目要求的是今年存款总数与去年同样多的户数,所求数一定比去年的存款户数少一些,得出解答步骤是先求出去年存款总数(也就是题目中的同样多的数量),再求出今年每户的实际存款数,从而求出所要求的户数,顺利地解答出了这道应用题。

二、狠抓“双基”的落实,弄清数量关系。教材中的应用题,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其数量关系往往设置了一些障碍,出现多数量并且转了弯。

如:分数应用题中有这样一道题:“某体操队有60名男队员。(1)女队员比男队员多1/5,女队员有多少人?(2)男队员比女队员多1/5,体操队员有多少人?(3)女队员比男队员少1/5,女队员有多少人?(4)男队员比女队员少1/5,体操队员有多少人?做好本题的关键是把握题目中的分数1/5的实质——1/5表示的是谁与谁的数量关系。我在教学中首先组织学生讨论,再按他们自己的思路做题,不管对错,都给以鼓励和肯定。我最后结合该题,以理清数量关系为重点,把知识点讲清,做到深入浅出,然后再结合拓展的题进行思路训练,举一反三,一题多解,并适当地变换条件和问题进行练习,使他们在练习中加深知识的练习,并逐步学会教师教给他们的方法。

三、激励为主,正确评价学生。边远山区的学生,肯吃苦但是心理比较脆弱,对学习中有困难的学生,降低要求,逐次提高。从接手这个班的第一天,我就告诫自己,一定不能仅从学生的考试成绩来看待他们。第一天我就给他们讲爱迪生的故事,其中讲到爱迪生在小学时学习数学较差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嘲笑,后来他经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一个伟大的发明家时,这虽然是一个老掉牙的励志故事,但由于和这些学生的情况很切近,学生很受鼓舞。从而逐步培养起自尊心,并在他们心目中树立坚定的信心——我能战胜一切困难学好数学。对学习别困难的学生,适当降低要求,并对他们进行一些方法的面对面指导。这样既增加了师生情感,又让他们也享受成功的乐趣。

四、加强学生分析问题方法的训练。分析应用题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教材中出现了分析法、综合法、线段图等方法。在每一种分析应用题方法出现的时候,都应该明确告诉学生这种方法的好处,并在教学中时刻留心,训练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分析应用题。当学生应用这些分析方法得心应手后,教师就可以放手让学生用不同的分析方法来分析应用题了。

五、提高学生检验的能力。学生解答完应用题后,往往不善于检查——他们一般是停留在检查自己列式计算的结果是否正确,而不去留意列式与结果十分符合题意。如计算结果是1/3个人,1/2棵树,只要是算式计算的结果,他们就认为是正确的,从不考虑根本不可能有1/3个人,1/2棵树。当学生出现这样的问题后,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发现出现这样的问题是列式不正确造成的,必须改正过来。学生在解答应用题时还会出现只解答一部分题目,根本没有求出所求问题的情况。如上例分数应用题(2)中,只求女队员有多少人,而没有求出全体队员有多少人,这就需要提醒学生检验时一定检查列式和结果是否符合题意。只要坚持长期、系统的训练,学生检验的能力一定会得到提高。

(作者单位:四川宜宾市高县月江镇福溪小学校)

(责任编校:长江)

上一篇:三步教学法 下一篇:班主任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