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

时间:2022-08-01 11:05:33

班主任如何正确对待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

所谓“团伙”就是管理学中的“非正式群体”,它有别于学校中的正式群体,但是又是在学校中,特别是在学生中还普遍存在着的,它的出现完全是学生间以个人的喜好为基础的自由结合。

为了班级的顺利、健康发展,对非正式群体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看法。从这个思路出发,我认真对我班及周围几个班级的非正式群体作了一番调查和研究,结果发现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以积极型群体居多,多数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之间并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它们的存在并不就是一件坏事,只要我们班主任引导得法,就会对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针对不同类型的非正式群体,采取有的放矢的管理措施

由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作用不尽相同,因此在引导和协调中应认真分析非正式群体的地位、性质和作用,根据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1.支持、保护积极型群体,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作为班主任,要创造一定条件,使他们施展各种才能,必要时可以把非正式群体变为正式群体,对积极型群体要听取他们的意见,放手委托工作。对我班出现的以刘斌为首的篮球爱好者群体,我的做法是放下架子,走进他们中间,经常和他们切磋球技,甚至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打篮球。并不时委以“重任”,激发他们的斗志,在本学期组织的篮球赛,他们一鼓作气,取得了冠军。在荣誉的激励下,群体成员的学习热情也空前高涨。

2.疏导消极型群体,瓦解破坏型群体。要根据他们的兴趣爱好,寓教育于兴趣爱好中,因势利导,使其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引导他们的活动目标符合组织和正式群体的要求,发挥消极型群体的积极作用。例如我班以张荣誉同学为首的音乐兴趣小组,喜欢的是那些流行音乐,并且学习那些歌星的做派,比如男同学留长发,涂脂抹粉等并且从那些人身上学到了许多颓废的思想。对这几名同学,我的做法是和音乐老师联系,针对每个人的不同特点,给他们设计自己的表演风格,并适时向外界推介他们。现在这几个同学的音乐天赋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高尚的音乐的熏陶下,思想品质也得到了锻炼,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好转,李珂同学就在这次期末统考中取得了第二十五名的好成绩,其他几个同学的成绩也有明显进步。对破坏型群体要坚决的予以分化瓦解,特别注意做好关键人物的工作,但不宜将整个群体当作小集团加以处理。对几个因喜好上网吧、玩游戏而形成的非正式群体,我主要做好与家长的联系工作,不给他们上网的机会。初中生的兴趣是比较容易转移的,一个月甚至两个星期不能上网,他的注意力就转到了其他东西身上,这时候适当引导发展其他的文体爱好,效果非常明显。

(二)加强情感联络,提供目标和行为模式

情感是非正式群体形成的基础,学校管理这只有与非正式群体成员真诚相待,密切联系,促进了解,建立友谊,才能对非正式群体实施影响。同时,还要加强目标导向作用,通过支持、肯定非正式群体的积极方面,否定其消极作用,为群体提供行为准则,并不断地用新的、更高层次的目标来要求他们,使非正式群体的行为目标与正式群体的组织目标相一致。作为一个班级,在现在的教育环境下,抓好学生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才是最为过硬的道理。因此,在做好引导、瓦解工作的同时,要适时提醒。

(三)做好中心人物工作,使其带动其他成员共同前进

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非正式群体中的中心人物是自然涌现出来的真正具有威信的人,是实际的领导者,具有一种与强制性或行政性影响力完全不同的自然影响力。因此,班主任应做好这些人的工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关心他们、信任他们,在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的过程中取得他们的支持,并通过他们带动其他成员的积极行为。尤其在对待具有破坏性的非正式群体的中心人物时,许多班主任容易犯的错误是对这样的学生“一棒子打死”,一样不好,就样样不好,容易使矛盾激化。我班张婷同学就是一个比较有影响力的学生,她原来在私立学校的时候,养成了逃课上网的坏习惯,转到我们班后不几天就故态萌发。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急,也没有把她叫到办公室里劈头盖脸猛批一顿了事,而是不温不火,装作不知道,和她谈心,在不经意之间透露自己掌握的情况,并把自己掌握的上网的技巧教给她,使她心悦诚服。这时候,我说什么她就听什么了,顺利地完成了转化工作。

(四)合理组织正式群体,丰富正式群体的活动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如要削弱或改造消极型和破坏型的非正式群体,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合理的组织正式群体。如果每个学生在正式群体中都感到温暖、舒适和满足,那么他们参加消极型、破坏型非正式群体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为此,班主任在组织正式群体时要最大限度符合班级大多数人的要求;同时,丰富正式群体的活动,使每个人在丰富多采的集体活动中获得心理上的最大满足,不断提高正式群体的向心力。除了建立健全班级中的班委会、团支部等组织之外,根据学生的需要,我还在班级中默认了篮球队、足球队等学生需要的组织,并尽可能的把学生吸收到组织中来,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使教育不再枯燥,使思想工作不再乏味。

(作者单位:青海玉树州囊谦县第一民族中学)

(责任编校:长江)

上一篇:农村边远山区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 下一篇:英语学习与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