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对策建议

时间:2022-10-12 10:20:12

浅析构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对策建议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步伐的不断加快,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发生了巨大转变,也随之带来了一些问题。本文就如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及原则进行了阐释,指出了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和建议,旨在为行政事业单位顺利开展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规范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相关概念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是指单位的财务部门及相关部门采取多样化方式合理调控和引导内部控制工作,以促进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效率的提高。行政事业单位是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主体,承担国民经济建设的重要职责,掌握着大量国家资源,一直以来其管理状况、制度建设、决策机制都被广泛关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民众的监督意识、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范性要求越来越高,单位财务信息透明度不够、统计数据全面性差以及财政资金使用超标的情况都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公信力进而阻碍单位正常发展,必须加大自身内部控制工作力度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够切实解决相关问题。从宏观角度出发,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对建设廉洁政府,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进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几项原则

(一)适应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适应性原则主要是指单位要谨遵国家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是在履行职责和监督过程中坚持适应性原则,使其内部控制管理活动更具时效性和实效性。

(二)全面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全面性原则主要是指单位要充分考虑自身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和步骤量体裁衣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同时,在遵循全面原则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还应当考虑到人员问题,采取措施促进员工能够积极协调和配合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和执行,进而达到促进内部控制管理效率提高的目的。

(三)重要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重要性原则主要是指在开展经济活动过程中要有重点,要有针对性的制定相关内容,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控制和防范重大风险的发生,而且还能够间接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充分发挥公共服务职能,更好地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四)制衡性原则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制衡性原则主要体现在内部控制相关岗位设置、业务分配以及职责落实上。在开展内部控制工作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实现各环节环环相扣,明确岗位权责,实现相互牵制。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能够加强各个部门、岗位和个人之间的沟通交流,而且还能够降低行为的发生机率,有助于行政事业单位稳健发展。

三、现阶段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薄弱

目前,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偏重于行政性的管理,而内部控制意识较薄弱,认为内部控制工作应当由财务部门负责,与其他部门关系不大。一些单位在开展内部控制过程中出现形式大于实质的情况,相关部门在开展工作过程中困难重重,不仅在管理上力度不够,而且各个部门也不太配合此项工作,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不利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由于一些单位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在此项工作的宣传解释和贯彻执行方面也有待进一步加强,一些部门没有认识到内部控制工作对单位发展的重要性,更甚者根本不了解什么是内部控制,在这种环境下单位发展就难以与时俱进,难以充分实现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和监督控制。

(二)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有待完善

虽然国家及时出台了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内控制度存在一定滞后性。第一,一些单位还没有完善岗位设置的相关要求,兼职现象较为严重,没有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内控管理不到位,不具体,比较容易出现问题;第二,在预算管理方面也存在漏洞,预算编制依据的基础数据等原始信息资料不全面,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和项目支出标准体系不完善,在“一上”预算编制过程中,往往会按照以往的数据信息或各个部门反馈的情况进行编制,没有充分结合单位发展情况据实编制,致使预算编制的精细化科学化程度不高。同时,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随意性,没有全面结合项目开展情况拨付资金,难以提高资金的到位率和使用效率;第三,一些单位没有建立健全自身绩效考评机制,将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情况与其绩效相挂钩,这样不利于提高内部控制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第四,在会计核算方面,一些单位没有及时根据国家的最新会计处理办法以及相关核算制度调整单位会计科目及选择科学、合理的会计核算办法,致使财务报表内容不能准确、全面地反映单位实际运营情况;第五,现阶段一些单位存在着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不健全的情况,由于固定资产管理规章制度过于笼统,购买者、管理者、使用者的责任没有进行细化,造成单位的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置程序不严密、账实不符、利用率不高等不良现象,对单位稳健运营起着一定阻碍作用。

(三)内部控制监管力度不够

很多单位内部控制监管工作都是由财务部门负责,所以监管人员发现问题也只能征求财务部门领导意见,一些问题难以切实得到解决。同时,一些单位在开展监管工作时通常采用事后监督的方式,这样不仅难以发现和纠正一些违规行为,而且难以通过监督起到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的目的。此外,有相当一部分单位存在着监管人员不足和综合素质偏低的情况,严重影响内部控制监管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对于规范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

首先,单位负责人应当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工作,不仅要积极学习内部控制相关知识,而且还要积极组织、协调配合并大力支持内控部门的工作;其次,单位还应当加大对规范内部控制重要性、紧迫性和必要性的宣传力度,将内部控制原则、内容和要求贯彻落实到各个部门中去,营造一个良好的大环境,提高各个部门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和参与内部控制工作中来,为规范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完善内部控制相关规章制度

第一,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完善岗位设置制度内容,细化分工、界定权限、明确责任,全面实现不相容岗位分离;第二,在预算管理上,应积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基本支出定员定额管理和项目支出标准体系,强化预算管理绩效和监督,提高预算管理的准确性、真实性和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同时,在执行预算时,要优化支出结构,制定完善的审批制度,由单位管理层严格按照批复的年度预算、国家相关管理制度和实际工作的需要进行资金拨付和安排使用,避免随意使用情况的发生,确保资金能够被科学合理地充分利用;第三,单位应在加强绩效预算研究,扩大绩效考评的影响力的同时,还应建立健全自身绩效考评机制,将内部控制人员的工作情况和考评结果公开,并与其绩效相挂钩,树立正面典型,给予其物质或精神上的奖励,促进内部控制人员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的提高;第四,在会计核算方面,单位应当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会计核算办法以及相关规章制度要求,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会计核算处理办法,及时调整会计科目,使单位信息能够被准确、全面地反映出来;第五,单位还应严格管理并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严格固定资产、流动资产等资产管理办法,明确分类标准,严格购置、分配、使用、处置等相关程序和相关责任,进一步提高资产的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三)加大内部控制监管力度

单位应明确内部控制监管工作的责任主体,并赋予监管部门相应的责任和权力,一旦发现问题直接向单位负责人反馈并及时处理。同时,单位要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进一步强化信息公开披露制度,控制和防范失控、违规等问题的发生。此外,单位要重视监管人员的素质,不仅要选拔一些素质高、责任心强的人才担任相应职务,而且还要加大继续教育培训力度,优化其知识结构,间接达到规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1]雷蕾,杨守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3(4).

[2]刘莉.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问题探讨[J].财会研究,2014(5).

[3]王留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天中学刊2013(5).

上一篇:PPP融资模式难融民间资本 下一篇:高职高专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