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保公司主营业务边缘化现象值得关注

时间:2022-10-12 08:30:40

担保公司主营业务边缘化现象值得关注

现今少数担保公司推出了“担保贷款”、“担保投资”和“担保理财”等业务,其引发的主营业务边缘化现象逐渐显露。为此,我们对担保公司主营业务边缘化现象进行了调查,其主要表现及存在问题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偏低。在重点对新乡市四家担保公司的调查发现,主营业务收入占其全部收入均不足五成,最高为48%,最低只有29%,主营业务边缘化趋势明显。

以开办投资理财业务名义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易引发支付风险。例如新乡市某担保公司的“担保理财”业务由于投资人与借款人在借款金额、期限等方面的不对称性,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担保公司会有大量沉淀的客户资金。该公司的“担保理财”业务实际属于变相吸收存款。

以开办担保融资业务名义变相发放贷款,易引发代偿风险。例如某担保公司开办的担保融资类贷款中,截至2008年9月末,公司共办理抵押贷款47笔,金额650万元,实现收入达25.8万元。其中开办“创业贷款、小企业贷款”的贷款成数最高可为“资产评估值”的120%,而“民间担保贷款”的贷款成数最高可为“房产评估值”的160%。一旦借款人无法按时归还到期贷款,担保公司100%代偿后,拍卖抵押房产所得则会低于代偿金额,引发担保公司代偿风险。

虚假宣传招揽客户。调查发现,个别担保公司建有自己的公司网站和企业快报,并在报纸电视广播等媒体上大肆宣传。在宣传中某公司宣称“注册资金为1亿元”,但实际上,此公司注册资金只有2700万元,某些程度上误导客户。

担保公司主营业务边缘化原因分析:

商业银行可用头寸大幅减少,可担保的信贷规模日益紧缩。截至目前,2007年以来,人民银行已十五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提高8.5个百分点,直接造成地方法人银行业机构可用头寸大幅减少。在可用资金减少的情况下,银行业金融机构主要将资金向大型优质企业集中,而对中小企业投放的信贷资金相应减少,导致担保公司可担保信贷规模随之减少。

通过银行融资成本日益加大,企业审慎选择担保公司渠道融资。2007年以来,国家先后6次调高贷款利率,累计提高1.35个百分点,加上担保机构3%~7%担保费率,中小企业融资成本明显提高,成为制约中小企业从正规金融机构融资的一个瓶颈。

一些中小企业特殊需求,增加了担保公司开展短期融资业务冲动。调查显示,由于担保公司提供的短期融资业务手续简捷、方式灵活、办理快速,一些中小企业出于“注册验资增资”或“还旧贷新”的需要,向担保公司进行短期融资,费用标准分别为0.6%~3.5%或1.5%~7.5%。这与担保公司主营业务担保费率3%~7%相比,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小、成本低,同时加快了担保公司资金周转,增加了担保公司开展短期融资业务冲动。

银行对担保公司缺乏信任,合作条件要求提高。调查来看,多数银行业对担保公司的信用担保和资金实力不认可,政策方面存有顾虑,担保公司与协作银行虽然在利益上能共享,但风险却难以共担,使得银行业对担保公司不得不提高合作条件。

对担保公司主营业务边缘化现象的一些相关建议:

查处担保公司违规违法经营行为,规范担保行业发展。发改委对担保公司要加大行业管理,引导担保公司建立和完善内控制度。工商管理部门要加强监督管理,对只注册而不依法开展担保业务的公司吊销其营业执照。银监部门应加大对非法揽储、放贷的担保公司的监督和查处,维护金融秩序。

建立健全有关法律、法规,保障民间资金安全。尽快制定出台《民间借贷管理条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建立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组织结构,建立审保分离、责任追究等内控制度,防止担保公司主营业务边缘化带来的金融风险。

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现银保企全面合作。建立担保机构信用评估的信用管理制度,定期公布担保公司与协作银行合作的信用评估等级。建立信用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定期企业评价信息,给予信用良好的企业享受优惠待遇,银行给予授信贷款,担保机构免予担保评审,对失信企业,根据情况分别给予处罚。

(作者单位:中国银监会新乡监管分局)

上一篇:全球金融危机对山西省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下一篇:解读“于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