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突然死亡”

时间:2022-10-12 07:12:56

看起来红红火火的早期企业,突然之间就不行了。随之而宋的是裁员、换办公室、新CEO上任、转商业模式等等,为什么会这样?

投资人计算企业生存期的最简单方法就是用烧钱速度,账上有多少钱,每月花费多少,两者相除就是企业的寿命,这种极大的简化有三个变数,一是企业收入的变化,二是新资金的注入,三是成本和费用的变化。如果企业能产生收入,可以延长自己的寿命。如果收入足够多,并且毛利是正值,可以支撑到盈利阶段,投资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是错误估计,常见的有三个因素。

第一是错估收入。由于市场,企业自身能力等原因,实际收入不如预期,如果企业没有相当的安全余量,可能就遇到问题,2001年左右,《华为的冬天》这篇文章很流行。当时,电信设备行业一片萧条,华为有过冬的意识,也有过冬的储备,走出了寒冬,但在2002年至2005年这一段,很多电信设备早期企业抵挡不了寒冬纷纷倒下。

另外一种错估收入是误将收入当现金。企业的收入不等于现金流,责权发生制的会计制度,计入的收入可能是应收款,而且有的收入可能是置换来的,与现金流无关。如果计算企业寿命的时候,把收入误以为是现金流,就会遇到麻烦。

第二是错估融资,如果你幸运地融到了第一轮,但业务起色不大,第二轮会遇到质疑。这时,可能还需要原投资人支持,但是,如果原投资人那期基金投资完毕,要跨基金投资,除非投资人对项目有非常强的信心,否则会有困难。

第三是盲目扩张,人员增长迅速、工资攀升是常见问题,试计算人员200人,平均工资6000元(包括保险),每月120万花费,如果增加到400人,就是240万。如果想裁掉200人,需要另外准备240万,否则连人都裁不掉。

除了现金流因素,可能导致企业“突然死亡”的还有政策、法规变化,以及竞争加剧等因素。如果你刚好从事的是移动增值业务。你会很清楚移动运营商的规则的变化是如何影响公司盈利的,又比如说视频分享网站行业,如果政府加大管理力度,出现涉黄内容就动手抓人,一定会影响业务发展。竞争因素也相当重要。比如前几年很多博客网站本来业务很好,但新浪利用自己强大的资源后来居上。

从宏观的角度看,早期企业的生生死死本来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只是没有人希望自己被列入其中而已。有几个方法可以部分避免这些问题,但最终的钥匙是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

第一,要学会比较准确地估计。创业企业家不一定有非常丰富的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但是尽量准确估计企业经营的各个阶段,做好资金安排,对于一个企业家是最基本的要求。融到的这些钱,到底能将企业带到哪个阶段,企业家应该清楚这些问题。

第二,留有适当的余量。没有人会将所有的事情估计准,但适当留有余量是容易做到的。融资量适当加大、保守预测收入、预案准备都是留有余量的好办法,

第三,是提早行动。与投资人保持联络,让投资人关注自己的企业,而不只是融资时候才建立联系。当然,这部分工作也可以外包给中介来做。另外,创业者与董事会良好互动,核心团队稳定也可以增加抵御风险的能力,

总而言之,对于早期企业,意识到企业寿命,定期检查自己的可能寿命是非常必要的。当然,根本上打破这个屏障的办法是自己盈利或是被并购。

上一篇:挑战“QQ秀” 下一篇:电信致富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