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0-12 06:50:01

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对策

土地档案是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在工作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光盘、声像、电子文件等材料,是对土地分类变化情况、土地权属情况、建设占用土地情况和土地交易变化情况的详细记录,在保护国土资源、合理开发、有效配置土地资源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搞好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有着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一、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自《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公布实施以来,在档案部门的指导下,土地档案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大批单位达到了省级档案治理标准,很多单位达到了省一级档案治理标准,形成了常抓不懈的治理体制,基本达到档案治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但从整体情况看,仍存在对档案工作不够重视的现象,有的档案治理意识相当淡薄,致使土地档案工作还存在各种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土地档案思想认识不到位

当前,国土资源管理部门都把加强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积极开展档案升级达标活动,但有些同志思想认识上存在着偏差和误区,档案意识淡薄现象依然存在。一是思想观念陈旧。没有把土地档案工作放到夯实基础的战略高度去认识,对档案工作缺乏必要的了解,存在档案工作是一般事务性工作、没有业务工作重要的思想,对土地档案管理工作流程和方法不清楚,不知道如何做好档案工作和怎样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二是重视程度不够。没有认识到土地档案在当前信息化时代的实用价值,认为档案管理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往往是得不偿失,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三是管理意识不强。不注重日常土地资料的收集与积累,不用时档案资料随意乱摆乱放,要用时到处翻箱倒柜查找,一些涉及土地重要信息的资料没有及时归档保存,造成档案资料丢失、遗漏,无据可查,给工作造成了隐患。

2、土地档案收集整理不规范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土地调查、新农村建设和万顷良田建设等工作的开展,使土地档案涵盖面进一步扩大、内容更加广泛、形式更加多样,除纸质档案外,照片、录音、录像、实物等档案不断增多。这些文件资料对地籍管理、土地确权、土地利用规划、耕地保护和执法监察等国土资源管理工作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土地档案文件收集整理环节上,常常曝露出一些问题,存在“四重四轻”的现象。一是重文件,轻报表。收集的大多数是单位和部门的红头文件,而本级在工作活动中形成向上报送的各类材料和表格存档相当少。二是重文书,轻实物。注重收集文件、会议材料、内部刊物等经收发登记和流转的资料,忽视照片档案、电子声像、荣誉奖励、科技档案等实物档案的整理,实物档案库存量较少。三是重类别,轻单项。重视加强综合文秘类、地籍管理类、建设用地类等档案资料的归档,采取限时催交、全面核查、及时归档等措施,确保保存完整,但是对突击、临时的单独项目档案却很少收集,有的虽然收集了,也是随意堆放,或私自留存备查,没有进行系统整理。四是重数量,轻质量。土地规划、土地登记、土地出让、土地征(转)用等档案都能做到门类齐全、案卷完整,数量清楚,但质量不高,要求不严,图纸折叠、页码标注、档案装订等不符合规定,有的甚至对档案的全宗号、目录号、类别号、案卷号、保管期限混淆不清,出现编错号、盖错章的情况,制约了档案规范化管理进程。

3、管理体制不健全

一是职责不明确。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量大、任务重,由于受编制限制,档案管理人员一般由办公室人员或勤杂人员兼任,专兼职档案人员配备不到位,职责不明确,文件资料收集整理归档知识缺乏,难以独立完成立卷归档工作任务。二是制度不健全。土地档案有的规章制度没有建立健全,管理流于形式,随意性大,工作中形成的文件资料在归档、保管、利用方面缺乏制约机制,档案资源个别流失,存在断代现象。三是管理力量薄弱。土地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兼职过多,变动频繁,不能专心从事档案管理工作,有的甚至没有经过专业档案知识系统培训就上岗,档案专业化程度不高,业务不熟悉,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较少,致使档案管理水平差,质量不高,档案使用利用

率低。

二、加强土地档案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更新土地档案工作的新观念

一是端正态度,提高认识。土地档案事业是一项崇高的事业,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要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现实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切实提高对土地档案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把档案管理工作真正列入议事日程,贯穿工作始终,作为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紧紧围绕“依法治档、科技兴档、强化服务、发挥效益”要求,做到定期研究、定期分析、定期检查。二是深刻理解,增强责任感。全面理解“三要求”,即:“抓好档案工作是对历史、现实和未来负责的必然要求”,“抓好档案是当今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抓好档案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的重大意义和深刻内涵,增强做好土地档案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档案工作的自觉性。全面加强档案法律法规学习,增加必要的投入,积极主动汇报档案管理工作情况及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不断提升土地档案管理质量和公共服务水平,发挥档案的信息资源共享作用,切实担负起土地档案的承上启下、内外联系、协调各方的

重任。

2、强化培训,健全制度,不断注入土地档案事业发展新动力

一是着眼长远发展,加强土地档案队伍建设。做好土地档案工作,需要一支精通业务、甘于清苦、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的高素质队伍,要围绕提高整体素质,增强创新能力的要求,将热爱档案管理工作、细心勤快的人员选配到土地档案管理的岗位上来,在政治上给予关怀,在工作上给予关心,在生活上给予关爱,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激发他们的潜能和热情,主动担负起档案工作资政育人、传承文明、服务大局的重任。二是着眼长期建设,强化土地档案业务学习培训。一方面积极选送档案人员参加档案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提高档案人员的实际操作技能和业务指导能力,确保相互协作、和谐发展,另一方面根据档案工作发展的需要,适时举办土地档案基础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鼓励他们自学档案管理知识,并从时间和经费上给予保障,培养适应档案工作发展的合格人才,促进档案工作健康、平衡发展。三是着眼长久建设,完善土地档案工作制度。按照档案工作目标管理考核制度的要求,将文件材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归档纳入业务工作程序,纳入岗位目标管理制考核内容进行考核,切实调动档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加强协调联系和督促落实,强化对档案工作的检查,努力抓好“四有”,即:有专(兼)职档案人员、有档案管理制度、有档案保管箱柜、有档案实体保存。

3、突出重点,规范管理,努力开创土地档案工作发展新局面

一是完善制度,规范材料收集工作。制定、完善、健全收集制度,严格按照文件材料分类方案、归档范围、保管期限的规定收集,遵循土地档案的形成规律,创新收集手段,采取广泛收集和重点收集相结合,运用事前监控文件、主动寻求等形式,既收集纸质载体,又收集照片、录音带、录像带等磁介质载体以及各种具有保存价值的实物。二是严格要求,规范档案整理工作。严格按照土地档案管理要求进行整理,做到组卷合理、案卷(件)内文件排列有序、案卷标题简明、保管期限准确、案卷(件)封面、卷内文件目录、案卷(件)装订结实美观。三是改善条件,规范档案管理工作。积极改善土地档案保管环境和物质条件,落实档案库房、办公用房和阅档室三分开,全面配置防潮、防湿、防火、防虫等安全保管和保护设备,实行各种门类、载体档案集中统一管理,方便档案的保管和利用,坚决杜绝档案丢失、破损或发生失窃、泄密事件的发生。

4、瞄准目标,提高效能,全面拓展土地档案工作发展新思路

一是加强土地档案信息化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切实加强电子文件的管理,确保电子文件的真实、完整、安全,开展档案信息数据库和网络建设,建立和完善内部局域网,实现档案信息网上资源共享,积极开发应用档案管理软件,确保档案信息及时、准确地输入、检索和利用,实现土地档案信息基础设施现代化、信息传递网络化、查询简便科学化,为档案信息全方位服务奠定基础,使土地档案成为宣传工作、服务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二是加强土地档案资源建设,开发信息资源。建立档案征集工作新机制,主动了解工作动态,积极探索重大活动和重大事件档案管理机制,调查档案利用需求,深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开发挖掘档案信息资源,主动开展土地特色档案材料的收集工作,加大对散存散失档案的征集力度,着力做好档案的维护工作,使“死档案”变为“活资料”,优化结构、丰富藏量,更好地为国土资源管理工作发展服务。三是大力推进档案服务功能建设,改进服务措施。立足自身优势,依托有效载体,注重研究土地档案的利用的规律和特点,开发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独特优势,完善档案管理、改进服务功能,不断完善检索手段,建立多途径、多形式、多载体的检索体系,突破传统单一、狭窄的案卷目录“一本账”的状况,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事后服务为超前服务,建成政务信息公开的重要场所,为档案工作长远发展增添动力和活力。

上一篇:浅谈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影响 下一篇:浅谈农村中学体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