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自主合作教学的基本方法

时间:2022-10-12 06:40:30

谈自主合作教学的基本方法

摘 要:新课程强调:要大力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学的方法要通过教的方法来促成,所以,必须加强对自主合作教学的方法进行研究与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自主合作;教学;方法;质疑;求异

自主合作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促进学生主体的全面发展。学的方法的改变要通过教法转变来促成,因此深入研究与探索自主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我们教师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仅对此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鼓励学生主动质疑

自主教学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就是让学生亲身去感知、思索、实践,在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高。质疑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和智力操作技能。如何鼓励学生主动质疑呢?

(一)打消顾虑――敢问。

教师要以和蔼可亲的态度消除师生间的心理屏障,建立和谐平等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质疑。特别对一些不合理的问题,不能简单、粗暴的否定。

(二)激活思维――想问。

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针对学生特点,设情激趣,让学生产生质疑的兴趣。也可以来一些“硬性”规定,如规定学生在自学课文时至少提几个问题。时间一长,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就会非常高。

(三)教给技巧――会问。

学生乐质疑后还要引导学生把问题提到点子上,这个“点”就是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以下是几种易行的方法:①矛盾质疑法;②标点质疑法;③词句质疑法;④比较质疑法。比较,是将两项或多项事物通过类比,揭示其异同,探索其联系和规律的一种科学方法。用这种方法质疑有利于抓住个性,概括共性。

二、鼓励学生主动求异

鼓励学生敢于求异,敢于发表不同意见,这是激发思考、培养思维能力的好方法。求异的真正目的是开阔思路,重在开拓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训练并使学生逐步具备在纷繁的头绪中敏锐地找出解决办法的能力。

(一)标新立异。

要引导学生树立自己也能像科学家们那样发现新知的信心,对任何问题,从正面想通了还要从反面再想想,提出新看法。

(二)一题多解。

这是一种重要的求异方法。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作解答。操作时先让学生提出种种设想,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按一定的标准来评判这些设想,慢慢地让学生也学会自我判断。一题多解法简便易行,也容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举一反三。

充分认识课文与例题只是范例,在达成教学目的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剖析,找出共性的东西,形成一些图式、程式,然后让学生用所学的方法自学、自编其他的问题,在举一反三中提高自学能力。

三、鼓励学生主动争论

“真理不辩不明”,引起学生争论,在争论中集思广益,互相启迪。在争论活动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抽象等能力,使学生能准确地运用概念,合理地进行推理,正确判断,逐步具有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整体、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能力。为确保争论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一)选好问题。

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讨论,题目要有讨论的价值,都是学生们关心的、有话可说的,而且是有必要谈的东西,题目有时不止一个,可以是几个。

(二)定好规则。

课上争论不是吵架,而是一种“学术研讨”。争论要有规则,是全班讨论还是分小组讨论,是各抒己见还是选代表发言,有没有主持人,要让每个学生清楚,得到他们的认可,自觉遵照执行。

(三)据理力争。

要让学生明白有理不在声高,不要纠缠对和不对,要重在摆事实、讲道理,要清楚地想好自己要发表的观点,组织好语言,表达清楚,有说服力。还要敢于坚持自己的观点,不要轻易改变。

(四)注意倾听。

争论中学生情绪振奋,不大听别人说什么,这时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其他同学的发言,分析别人意见对在哪儿,错在哪儿,以便修正和补充。要逐步培养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使争论发挥应有的作用。

四、鼓励学生提出创见

创见是人们对问题提出的创造性的看法,是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心理学家古费尔德认为:“在学校教学方面要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必须从求同转向求异的方式。”这句话精妙地阐述了提出创见的途径和方法。

(一)联想法。

联想和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想象和联想能力,使学生的思维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如阅读教学中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词句张开想象的翅膀,建立丰富的表象,加深理解,有助于培养思维的流畅性和独特性。

(二)对比法。

通过对事物内部本质属性的对比,增强识别能力,领悟到问题的实质。再由这一点去看待别的事物,在同中求异,异中求同,从而创造性地提出自己的观点。

(三)发散法。

发散性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主导成份,也是培养创造才能的重要环节。教师要精心选择教学内容中的发散点,让学生提出创见。对学生的意见同样有个验证的问题,教师要逐步训练学生正确评价自己的见解,使这些见解真正成为创见。

总之,自主教学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必然会给教学领域带来巨大的、多维度的改变,推进新课改的有效实施。对此,我们必须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探索。

上一篇:浅谈教师家访的技巧 下一篇:强化教师个性修养 优化教学风格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