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僧人书画艺术及市场行情

时间:2022-10-12 06:29:59

中国僧人书画艺术及市场行情

僧人书画是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史上的一个特有现象。有文史资料记载的僧人书画家,自隋唐以来约有上千之众,较为著名的有智怀、智永、怀仁、怀素、贯休、巨然、担当、慧崇、法常、普明、常莹、七处、山人、原济、弘仁、石涛、髡残、虚谷、雪舟、深渡,海明、今释以及现代僧人书画家弘一、圆霖、月照、释慧禅等。这些释家僧侣在晨钟暮鼓中,心修禅理,皈依自心,把书法绘画作为弘扬佛法、自身修行、广结善缘的佛事活动,视书法为“写心”的艺术,心笔合一,出现了许多刺血写经的高僧,如明朝的德清和尚刺血写出了《华严经》,静闻和尚写出了《法华经》。特别是书画艺术造诣出众的僧人,为后人留下了千古名作。智永的《真草千字文》、怀素的《自叙帖》、贯休的《十六罗汉图》、巨然的《万壑松风图》等都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

僧人书画是释家思想指导下的艺术,追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意境幽远的境界,和尘世间书画相比,有着一定的差异。有人把僧人书画称为禅意书画,僧人由于不求功利,没有各种陈规所囿,超然物外,因而书画个性突出,直抒胸臆,结构简洁,墨重于色,用笔古朴苍拙。比如山人的花鸟不仅构图简率,而且直白胸臆;渐江、担当寥寥数笔就把崇山峻岭呈现给世人;怀素的狂草《苦笋帖》笔势狂怪,自出机杼;虚谷的《金鱼》图,金鱼方头方脑,极富个性。僧人以禅入书,以禅入画,或凝练隐晦,冷寂清静;或疏狂不羁,淋漓辛辣,其本质都是意出尘外,追求意念中的空灵美。僧人书画个性突出,表现简朴直白是其显著特点,对现代书画艺术的多元化发展依然产生着重要影响。以下简介一些僧人书画家的艺术造诣和作品的市场行情。

智永 陈、隋时期人,东晋王羲之七世孙。精熟“二王”书体,书法风格工整、严谨、活泼。起笔多取偏侧势,露锋为主,收笔果断,干净利落,力量感强,字形大小起伏合理,字势俊俏,端庄喜人,深得右军精髓。苏轼评智永书法“骨气深稳,体兼众妙,精能之至”。

怀素(725~785年) 俗姓钱,字藏真,湖南长沙人。幼年出家,太原寺僧。少年学书。师承邬彤,取法“二王”。他不仅悟性高,而且勤奋。最擅狂草,挥毫时骤雨旋风,飞动圆转,法度严谨,变幻莫测,对后世影响极大。传世作品有《自叙帖》《东陵圣母帖》《论书帖》等。

巨然 南唐至北宋时期人,祖籍江苏南京。开元寺僧。擅山水,笔墨清润,常用长披麻皴,山顶作矾石,破笔焦墨点苔,创淡墨清岚山水画风,为南宗画派的鼻祖,对后世有较大影响。传世作品有《秋山问道图》《烟浮远岫图》等。

担当(1593~1673年) 俗姓唐,名泰,云南严宁县人。鸡足山落发为僧。书画双馨,书学董其昌,瘦劲奇清,画承董源、倪云林,擅山水,道释。其山水画不拟形似,重在神韵,反对甜俗;人物变形夸张,洒然脱俗,超乎象外。行笔正侧锋并用,笔势放纵多姿,山水极少着色。石涛赞“担当老人大有解脱之相”。

石涛(1642~1707年) 俗姓朱,名若极,明朝靖江王后裔,广西桂林人。5岁出家,晚年定居扬州。工人物、花鸟,尤擅山水。构图新奇,笔墨雄健,对扬州画派的形成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他的绘画理论“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我自用我法”对当今画坛依然有着重要影响。有《苦瓜和尚画语录》传世。

虚谷(1823~1896年) 俗姓朱,名怀仁,安徽歙县人。因同情太平军,出家当了和尚。擅花果、禽鱼、山水。画风严谨,匠心独运,造型夸张,用笔多变,隽雅鲜活,被誉为晚清画苑第一家。为海派杰出代表。

弘一(1880~1942年) 俗姓李,字叔同,浙江平湖人。1918年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多才多艺,音乐、戏剧、诗词、绘画,书法均有成就。特别是书法,12岁习书,临北碑多年,出家后书法渐入禅机,线条稚拙,字体修长,气骨沉稳,笔意清拔,具慈悲庄严之相。弘一在中国现代史上既是一位佛界高僧,也是一位有名的书法家。

书画市场中僧人书画时有出现,主要是山水、花鸟。从数量排序主要有释慧禅(史国良)、弘一、虚谷、石涛、月照、山人、弘仁、几谷、髡残、担当、六舟、大休、明中、归庄、莲溪、云栖、明智、懒悟、白牛、瑞光、漱云、达真、雪峰、了义、雪庄、圆霖等僧人的作品。这些僧人作品的价格通常1万~10万元,价格较高的主要是清“四僧”(髡残、、石涛、弘仁)和弘一的作品。2008年5月香港佳士得拍卖山人《鸳鸯》立轴,成交价95万元;拍卖石涛《花鸟册(10开)》,成交价475万元,2008年4月北京诚轩拍卖弘一《偈语联句四屏》,成交价59.3万元。2008年1月无锡文物公司拍卖几谷《溪山行旅图》,成交价1.1万元。从市场整体分析,僧人书画的平均价格略高于世俗书画的价格。

僧人书画和俗家书画比较又多了一层含意,禅家书画既是精神调剂品,又是净化人们心灵,趋向真善美的艺术品,收藏僧人书画既是积善德也是结佛缘。同等水平的书画,释家作品的收藏价值应高于俗家。

责编 雪 尘

上一篇:三面达摩渡海铜镜 下一篇:禹州钧台窑新发现宋钧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