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股票的高管们

时间:2022-10-12 05:29:10

卖股票的高管们

对投资者来说,公司内部人士减持股票,永远是个坏消息。中国平安(601318.SH)的减持公告就给了市场当头一棒。

近日,中国平安公告称,接获股东新豪时、景傲实业、江南实业的书面通知,将在未来5年内以在二级市场公开出售和大宗交易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减持,每年减持的股份将分别不超过各自持股总量的30%。

尽管减持行为尚未形成事实,但市场已提前做出了反应:2月23日中国平安股票大跌8.8%,因为相比此前市场预测的部分股东套现,约8.6亿股员工股5年内分批减持动作之大超出人们预期,且高管持股的“大非”也赫然出现在减持阵列。

中国平安只是一个缩影。在股指大幅度上涨但市场整体估值仍然只有26倍市盈率的2009年,有42家公司的高管选择了抛弃自家公司的股票。

《投资者报》综合Wind资讯统计显示,这42家上市公司高管人员对其所持有的公司股票减持量,达到15472万股,而减持市值高达约19亿元。根据高管减持量占流通股本的比例排名,《投资者报》制作了“2009年A股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排名。

减持股份占流通股本比重最大的是恒宝股份的副董事长江浩然,其减持量达到1368万股,占流通股本的12%。青岛软控副董事长王健摄和同洲电子总经理袁明分别以7.54%和6.89%的减持占流通股本比例位居第二和第三名。

通过抛售自己公司的股票,这些高管们将有亿万元入账。

紫金矿业的董事长陈景河拔得头筹,成为高管减持潮中套现额最多的高管。陈景河在2009年6月12日通过大宗交易系统售出公司股票,其中2100万股转让给了紫金矿业部分董事、监事和高管。

减持量规模排名靠前的还有华胜天成的执行董事苏纲,2009年8月25日~9月3日,其通过大宗交易系统累计减持1388万股股票,以转让均价计算,其套现额合计为16021万元。

过去一年里,华峰氨纶董事长尤小平的减持量也比较大,自2009年8月24日~9月9日止,尤小平累计减持1132.7万股股票,共套现17061万元。在套现金额上,其超过华胜天成执行董事苏纲。而华胜天成另一执行董事刘燕京也有密集减持行为,其下半年减持524.95万股。华胜天成也以这两名高管合计减持约1913万股,成为今年下半年遭高管减持量最大的公司。

高管减持股份无疑会使上市公司形象受损,但这丝毫没有成为这类行为的道德约束,反而在股市反弹的2009年,这种高管套现的现象越演越烈。这些看似巧合的“集体行动”究竟透露出了怎样的信息?作为上市公司的核心群体,高管减持股份成风将会给公司和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减持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从《投资者报》数据统计上看,2009年下半年高管总体减持规模并不是最密集的,但几例大额套现大多发生在2009年下半年。显然这与今年下半年股市表现回暖有关。此外,由于各个省市对上市前后以股权激励获得股权的高管减持是否缴所得税态度不一,许多上市公司高管在加速减持,以避开可能出台的自然人股东减持纳税征收条例。

当然,高管们的举动也代表了他们的投资策略。以在去年8~9月密集套现1.6亿元的华胜天成执行董事苏纲为例。对其减持缘由,该公司证券部一位不敢透露姓名的人士对《投资者报》记者称:“苏纲之所以选择套现是因为目前华胜天成发展较为稳健,已经度过了高速成长时期;同时,其有意投资VC、PE等成长快、收益高的项目。”

诸多业内人士对此现象评价说,资金从股市中轻易抽离,再投入到新项目中,以新股方式回归股市赚取收益,成为原始股东的生财路径。与收益相比,他们只支付少量印花税。

随着市场重心的不断下移,少数上市公司也开始出现增持,只是与减持相比,显得小巫见大巫。

而当时间进入2010年,同样的情况也开始在中小板中出现。

仅1月25日,就有4家中小板公司高管选择减持,减持数目最大的为利欧股份董事张灵正,其通过大宗交易减持100万股,套现2048万元。其他高管则大多是通过竞价交易减持,减持规模从9000股到30万股不等。

张灵正从2009年9月15日~2010年1月12日,通过集中竞价方式减持了744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4.94%,减持均价为21元。而利欧股份期间盘中的最高价也不过22.86元。此后,张灵正改变作风,两次通过大宗交易加快减持步伐,各减持了100万股。

减持套现的诱惑巨大,一些高管为了规避有关法规的监管顺利减持,甚至不惜辞职。

不久前延华智能宣布,原副董事长胡美珍共抛售公司股份400万股,占其所持公司股份的5%。胡美珍是于2009年6月才辞去延华智能副董事长职务的。根据相关规定,公司高管在离职半年之内不能出售持股。而胡美珍的此次抛售恰恰发生在其减持限制刚刚解除之日。

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高管减持可以看作是极为重要的信号――以《投资者报》统计数据来看,高管减持基本都逃过了之前的暴跌。

雪莱特1月4日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兼董事长柴国生减持公司股票204.55万股,约占本公司总股本的1.11%。此前的2009年11月12日~12月25日期间,柴国生已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集中竞价累计减持雪莱特184余万股。而从去年12月以来,雪莱特的最高价不过11.3元,2月25日的收盘价仅9.84元,柴国生减持的时机恰到好处。

此外,雪莱特的副总裁、董事在2009年11月18日、19日两天分别通过竞价交易卖出15万股和5万股公司股份,均价为10.88元,套现217.6万元。据了解,柴国生和减持的这部分股份均是2009年10月才解禁的。“2009年底雪莱特的股价仍处于年内高位,是股东减持的动力之一。”有分析师称。

对于高管的频频减持,广州证券的分析师张广文认为:“上市公司高管减持无非有四种可能:其一,缺乏资金,欲从二级市场套现;其二,不看好企业未来成长;其三,认为股价已超过预期,担心股价未来将下跌;其四,出于其他投资性的资金需求,如投资房地产,认为股价未来即便上涨也不及新的投资方向带来的收益。无论是哪种情况,都是高管对自家股票缺乏信心的体现。”

“众多高管一起减持的情况出现,这已是非常明显的信号了,上市公司股价已过分高估,管理层不看好后市,应引起广大投资者的高度关注。” 张广文提醒道。

上一篇:龙星化工:产品低端,资金短缺 下一篇:看,美国高管谁在抛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