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时间:2022-10-12 05:14:53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摘要:良好阅读习惯的培养,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自学能力以及后续学习起着重要作用,甚至将终身受用。

关键词:小学生 阅读 能力和习惯 培养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提出:“学习语文的目标就是得到阅读和写作的知识,从而养成阅读的习惯。”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快速发展的阶段,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他们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实践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将会使学生终生受益。

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呢?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开动脑筋,想方设法通过多种行式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只有激发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学生的阅读活动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激发学生阅读名家名著的兴趣。现在不少学生对名家名著知道的不多,有的只知其书名,不了解其内容,有的甚至连书名都不知道,但对一些漫画故事、港台小说却如数家珍。为此,语文教师很有必要向他们介绍中外名著,要使学生知道这些书的内容是健康的,语言是美的,情节也不逊于言情武打小说与漫画故事,使他们对这些书产生阅读兴趣,主动去读。有些课文本身就是名著的节选,我们在指导学好课文的同时,可介绍前后相关情节,使学生由被动地听到自觉地去读,提高阅读生活气息浓厚的名著的兴趣。

二、培养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

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如果不会边读边思考,那也不会有良好的阅读效果。教学实践证明,如果学生读书能边读边思考,不但会解决理解课中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如低年级的孩子读《狐假虎威》一课时,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大大小小的野兽都吓得撒腿就跑。"有的孩子边读边思考,向老师提出来:"老师,这句话不对"。他认为森林里有大象、狮子,它们不一定吓得跑,因此,课文中"都"字用的不对。还有,低年级的一名小同学在阅读《春天来了》时,老师提问:“春天来了,冰雪变成什么呀?”他回答说:“变成了春天。”他没有说冰雪融化成水,可见他在读书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这两个例子说明,学生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如果把主动权交给他们,不但会发现解决许多问题,而且会逐步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

三、培养学生联系上下文的习惯

课本中有许多的词语、句子,如果单独把它们抽出来理解,学生往往会有困难,但如果把它们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仔细琢磨一下,就能够确切的理解。如《曹船借箭》中,最后一自然段中“神机妙算”一词,学生查字典会知道它的意思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如果学生能联系上文读一读,就可以知道诸葛亮算到三天以后定有大雾,并会有东南风,因此船头向东、船尾向西,而且利用了曹操谨慎多疑的性格,草船借箭的计划才得以圆满完成。这样一来,“神机妙算”这个词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要比学生查字典的效果好得多。

四、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要强化一种意识,必须营造相应的氛围,使孩子的内心世界不断受到这种意识的提醒和冲击,这样才能在孩子的脑海中留下烙印,由无意注意逐步形成为有意关注。因此,教师要用读书来提升学生精神境界,引领学生营造自己丰富的精神家园,从而建立一个充满智慧和生机的班级。

1、重视环境的布置,营造书香氛围做好教室的环境布置,让班上的墙壁、黑板、书橱、充溢着浓烈的书香。在教室雪白的墙壁上贴一贴一些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等。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以及教室走廊,布置读书名言,让学生作品上墙。

2、设计班级读书宣言、行动口号。每位学生都要会背诵班级读书宣言与行动口号。

3、图书角建设:积极发动学生将家中的藏书有选择性地带到班级里来。图书以每位同学自由捐赠为原则,开展“捐一本、看百本”活动,充实班级图书角,促进阅读读物的落实,由专门班委负责登记。

4、制定图书借阅制度,推选好班级图书管理员,所有书籍由班级里的图书管理员进行登记后供学生借阅。保持书本清洁整齐,表现班级同学对书本的热爱和尊敬。推广“图书交换站”、“好书大家看”等活动。通过氛围的营造,让好书的影子随时撞击学生的眼球,让好书的声音不断萦绕在学生的耳际,让好书的智慧不时愉悦着学生的心灵,耳濡目染中,学生渐渐地就把阅读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

五、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

语文学习中,工具书的正确使用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培养学生读书时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实际上是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不依赖别人的习惯,对学生的人品,将来生存能力都是十分重要的。有的学生读书时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或者句子,要么会问老师或其他人,要么置之不理,长期这样,学生阅读的质量和收获就大打折扣,以至于同一个字、同一个词,学生见过几次也不知其音不明其意。因此,语文教师要从小学一年级开始着手培养小学生带工具书阅读的习惯。小学生在学完汉语拼音后,能够而且有时需要利用工具书进行阅读,语文教师适当的加以指导,多创造机会让学生感受带工具书阅读的好处。如教学《大熊猫》一文,理解“摆动”一词,让学生通过查字典,很快明白了这个词的本意,接着我让学生试着做出这个动作,并感情朗读这句话。大熊猫走路时可爱的样子立刻浮现在孩子们的脑海中了。

利用手中的工具书解决阅读中的困难,会增强学生的成就感,会利用工具书是一件惬意的事!

六、养成阅读后做小练笔、写读书笔记的习惯

我们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一篇文章读完了,总会有所感、有所悟,如果把这些点滴体会记录下来,便会成为我们以后写作的素材。我们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这种习惯。学生练笔、写读后感的形式很多,可以摘抄文中的精彩语句,可以写出自己对文章的评价,能长则长,不长也不要勉强,一句话、两句话都可以,不强求学生要写多少字,只要写就好了。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个人终生的宝贵财富,也是他终身学习的坚实基础。如果我们要实现我们心中的教育理想,使我们的学生能够学到真正的知识,而且学得比我们强,我想,我们需要并且能够做到的,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帮助他们从热爱读书和主动读书开始,从小就做一名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的新时代少年。

上一篇:如何加强计算机基础课教学改革 下一篇:我爱我的孩子 我爱我的幼教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