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形势下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

时间:2022-10-12 04:20:05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化学的教学策略

摘 要 尽管我们很多老师已经参加过各种有关新教材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培训,但在现实教学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出现太多太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时、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将要面临的非常重要且不可回避的任务。本文提供几点个人使用过的策略,期望与同仁一起探讨学习。

关键词 初中化学 新课改

尽管我们很多老师已经参加过各种有关新教材新课程理念的学习和培训,但在现实教学中还是会出现很多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出现太多太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及时、合理的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将要面临的非常重要且不可回避的任务。本文提供几点个人使用过的策略,期望与同仁一起探讨学习。

一、化学课堂的有效提问策略

我认为提问中首先应处理好这样四个关系:(1)点与面的关系。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课堂提问应有较大的辐射面.既要照顾点又要照顾面,以点带面,培养优生,转化差生,达到共同提高。(2)难与易的关系。教学内容有难有易,提问应当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对于较难的问题应力求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切忌过深过难而造成冷场。(3)曲与直的关系。提问题不能只问“是什么”、“对不对”,问题要富有启发性,否则学生会感到单调乏味。(4)多与少的关系。授课时不在于多问,而在于善问、巧问。教师切不可为提问而提问,提问过多过滥,学生应接不暇,没有思考的余地,必然会影响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提问过少,难以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势必造成学生厌倦反感,效果必然很差。其次,教师的提问还要有针对性,不同的问题、不同的问法都会产生不同得效果。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立即回答出很正确的答案,这样的问题质量不高,这个提问也是失败的。只提供一种可能答案,一种解决途径,结果只会堵塞了学生的思路,遏制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此外,要留有充裕时间让学生讨论,不要走过场。不同意见可以争论,让学生畅所欲言。鼓励学生积极发表意见,说错了,也要设法让学生体面坐下。学生回答精彩处,教师带头给学生鼓掌,学生从教师那里得到了鼓励和赞扬,这将激发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和爱好,极大的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真正体验到了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就发挥了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作用,教师乐在其中,师生其乐融融。

二、直面非预设生成,直面课堂中的“棘手”问题

课堂是鲜活的,是动态生成的过程,也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鲜活的课堂不可避免地让我们遭遇一次又一次教学智慧的考验。然而在现实的课堂中,教师们由于惯性思维的影响,总期望教学按自己的预设推进,对于预设生成的结果往往表现出“正中下怀”的惊喜,对于那些非预设生成的意外,则采取回避的态度,认为它们影响了课堂教学进程,是“节外生枝”,它反而真实地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过程,为实现教学相长创造了条件。理想的课堂生成正需要“问住了”或者“答错了”这样的效果。因为学生答错了,往往正是课堂生成的契机;而教师被学生“问住了”,往往也是课堂生成的生长点。只要教师把自己也看成学生,就不怕被学生“问住”,因为对教师而言,被学生“问住了”也是一种成长。

教师是无法根据预设教学内容在四十分钟内完成,预先设想的每个问题都可能因学生的意外思想而无法控制。为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要取消预设的讨论框架,采取基于真实情境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让学生进行讨论和自由推测与提问,根据学生的推测和提出生成的问题相互讨论,促使学生进入知识的应用领域。因为有学生作为主角的参与,才会有学生对问题认识的逐渐丰富,课堂也就成了学生交流智慧的空间;因为及时捕捉学情,才更能造就一番精彩;因为打破预设,学生成了学习材料的提供者、精神过程的演绎者、自我教育的反思者。在生成与预设的关系中,有两句流行语:“未曾预约的精彩”和“无法预约的精彩”,似乎生成有不可预约性。教师有必要对教学结果了如指掌,对过程更要多作假设“学生会怎么说,我又该如何引导”,特别是引导的方法,能从容不迫地面对学生,才能胸有成竹地与学生对话,这样在课堂出现意外时,教师才不至于望洋兴叹、手足无措,甚至听之任之、方寸大乱。新课程中,要求教师备的是弹性化教案,重在设计教学过程由何开始、如何推进、如何转折等,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要相辅相承,水到渠成。而不刻意追求教学环节的完整性,这些不确定性和可变因素的引入,非预设的课堂才让学生思绪飞扬,使师生积极互动,摩擦出创造的火花,涌现新的问题和答案。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回答,不要急于评判

教师提出问题后,给学生留有接受、思考和准备表达的适当的时间。教学语言不应从头到尾像机关枪一样哒哒哒地讲个不停,而应讲究变化和节奏。其中,教学停顿是语言的技巧之一,也是教学所必不可少的语言变化方式。

三、在化学教学中巧妙设疑的建议

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化学教学中巧妙地设疑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他们的求知欲,而且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思维能力。问题就在于化学教学中如何巧妙设疑呢?对此,建议如下:

在新旧知识的结合处设计问题。教学中要善于在联系有关旧知识的基础上,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进行旧中引新,设问激疑,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其次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处设计问题。好奇是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最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好奇心。

总之,智力的核心是思维,教师的作用也不单是讲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思维,教师的课堂提问是一门学问,又是一门艺术,没有固定的模式,只要不断的实践,不断的摸索,如何通过有效地课堂提问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值得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上一篇:新课程下研究化学教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下一篇:语文课堂应秉持人性化的教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