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人的媒介观与伦理观

时间:2022-10-12 03:18:30

传媒人的媒介观与伦理观

有关新闻伦理和职业操守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如何平衡新闻从业者的专业角色与其他社会角色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其他行业一样,从业者对待在履行专业角色时所引发的利益冲突的态度,往往和其对于自己所在行业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功能的认知有关。因此,在这个意义上看,新闻从业者的媒介观与伦理观是有一定相关性的。

一、对媒介社会功能的认知

在西方当代新闻理念中,基于对大众传播媒介社会功能重要性的不同看法,大体可概括为两种冲突的方向:其一是“中立”(neutral)模式,它基于自由报刊理念,强调媒介传递社会信息、监测社会环境的功能,认为媒介是社会生活的传感器,记者是社会发展的旁观者,只应该客观中立地报道事实。其二是“参与”(participant)模式,即站在报刊社会责任理念的立场,强调媒介的选择、守望和诠释功能,认为媒介是社会进步的推进器,记者是社会发展的参与者,应该积极主动地传达出社会不同阶层的声音、协调现代社会各方利益、推动社会进步。①

西方传播学者曾将被许多从业者认定的媒介功能一一列举出来,让不同的受访者来判定其重要程度,藉此来探讨记者对媒介“中立”或“参与”角色的价值观究竟如何。结果发现,多数记者持“参与”的媒介观,比较强调新闻的调查、分析和解释,以及媒介推动国家政策发展和为社会提供文化教育的功能;但同时也有一半记者认为显示媒介“中立”功能的,如媒介传递信息是否迅速及时和事实内容是否准确也相当重要。②这显示出一方面以独立报刊思想为基础的自由主义的媒介观,在西方记者当中具有普遍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多数记者也并不局限于此,而是倾向于社会责任论对自由主义报刊理论的修正。

参照西方学者已有的研究,结合中国媒介现实,我们同样设计了一组有关媒介角色与社会功能的问题让受访者自行判定其重要程度。结果发现,认为是最重要的前两个选项为媒介“中立”的社会功能,而且,所有选项中被普遍认为比较重要的7项社会功能(重要指数超过4,意为“非常重要”或“重要”)当中,有4项为“中立”的社会功能,依次是“迅速为大众提供新信息”、“依据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报道最大多数群众感兴趣的新闻”和“报道可靠信息与阻止流言传播”;而“参与”的只有3项,依次是“帮助人民实行舆论监督”、“成为人民喉舌”和“对复杂问题提供分析和解释”。这与西方现有研究成果的结论是有所不同的。可以说,大多数新闻从业者目前比较倾向于“中立”的媒介观,即认为媒介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迅速提供新信息、依据事实进行报道,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排在第3位的是“帮助人民实行舆论监督”,这是调查所显示的被新闻从业者认为是有关媒介“参与”的最重要的社会功能(参见表【1-1】)。 【表1-1】您对新闻媒介下述社会功能的重要性看法如何?(1表示“非常不重要”,5表示“非常重要”)

总体 报纸 电视 广播 a)迅速为大众提供新信息

4.61 4.57 4.76 4.58 b)依据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

4.49 4.4  4.68 4.72 c)报道可靠信息以阻止流言的散播 4.07 4.02 4.21 4.08 d)对复杂的问题提供分析与解释

4.01 4.02 4.11 3.73 e)对决策中的政策展开讨论

3.57 3.56 3.59 3.51 f)对政府的政策作出解释

3.85 3.81 3.91 3.95 g)帮助人民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

3.95 3.91 4.03 4.02 h)引导公众舆论

3.96 3.92 4.08 4.02 i)帮助人民实行舆论监督

4.16 4.09 4.25 4.3 j)成为人民的喉舌

4.05 3.98 4.2  4.15 k)推动社会改革

3.96 3.91 4.07 3.98 l)声援社会公益团体

3.21 3.11 3.57 3.25 m)报道最大多数群众感兴趣的新闻 4.09 4.08 4.24 3.95 n)提高群众的知识与文化水平

3.58 3.57 3.57 3.45 o)为民众提供娱乐和休闲

3.65 3.62 3.8  3.48 p)质疑并批评政府官员的言行

3.34 3.31 3.34 3.4 q)质疑并批评企业的言行

3.39 3.36 3.42 3.48 r)质疑并批评社会团体的言行

3.25 3.22 3.33 3.28

在这里,我们看到不同媒介的从业者对新闻媒介社会功能的重要性,看法略有不同,电台从业者认为新闻媒介最重要的社会功能是“依据事实进行报道”,而电视和报纸从业者认为最重要的是“迅速报道”,观照中国新闻媒介的现实,其间的差别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从业者对报纸和电视新闻报道时效性进一步提高的期待,而相对于报纸和电视而言,广播新闻的时效性近年来是比较好的,“真实可靠性”的问题就凸显出来了。

在后续补充进行的深度访谈中,我们发现,有关“中立”或“参与”的媒介观,显示出的与西方同行的差异,主要源于长久以来中国新闻媒介由于过份强调其宣传功能,以及在此前提下新闻从业者对现实的干预,而在客观上极大地弱化了新闻媒介迅速及时地传递信息、监测环境的基本功能,因此,受访者认为,目前对于新闻媒介的社会功能的认知,应该先正本清源,回溯到对新闻媒介迅速及时、客观全面报道新闻事实的最基本功能的认同上,才能真正推进新闻媒介在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离开对这一最基本功能的认同,媒介的“参与”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选择、守望和诠释”,而是对社会现实的主观干预和建构,其危害是不言自明的。

若与“97调查”的结果相比,在新闻媒介社会功能重要性的排序上,“迅速为大众提供新信息”均居重要性之首;而“依据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帮助人民实行舆论监督”、“报道最大多数群众感兴趣的新闻”和“报道可靠信息与阻止流言传播”、“成为人民喉舌”和“对复杂问题提供分析和解释”的排序分别从“97调查”的第3、4、9、8、7、10位,上升为本次调查的第2、3、4、5、6、7位;而在“97调查”中居第2位的“帮助人民了解党和政府政策”、居第5位的“引导公众舆论”和第6位的“推动社会改革”则在本次调查中分别下降为第10、第8和第9位。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国新闻媒介已经逐步摆脱了单一的宣传功能,新闻传播自身的规律在从业者中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重视(参见【表1-2】)。 【表1-2】“对新闻媒介社会功能重要性的看法”与“97调查”对照:

02调查总体 97调查总体 a)迅速为大众提供新信息

4.61

4.63 b)依据事实报道新近发生的事件

4.49

4.45 i)帮助人民实行舆论监督

4.16

4.42 m)报道最大多数群众感兴趣的新闻

4.09

4.11 c)报道可靠信息以阻止流言的散播

4.07

4.27 j)成为人民的喉舌

4.05

4.35 d)对复杂的问题提供分析与解释

4.01

4.09 h)引导公众舆论

3.96

4.41 k)推动社会改革

3.96

4.38 g)帮助人民了解党和政府的政策

3.95

4.48 f)对政府的政策作出解释

3.85

4.08 o)为民众提供娱乐和休闲

3.65

3.45 n)提高群众的知识与文化水平

3.58

3.85 e)对决策中的政策展开讨论

3.57

3.67 q)质疑并批评企业的言行

3.39

3.10 p)质疑并批评政府官员的言行

3.34

3.05 r)质疑并批评社会团体的言行

3.25

2.96 l)声援社会公益团体

3.21

3.36

二、对新闻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的认知

对于新闻从业者来说,关涉职业伦理的第一个问题是与消息来源的关系。事实准确可信是新闻报道需要遵从的重要原则,为此记者不仅需要从消息来源处尽可能准确和充分地获得相关事实信息,也需要在报道中尽可能地披露消息来源的身份以强化信息的可信性。但是,在很多涉及敏感话题的采访中,消息来源往往以记者承诺在报道中不披露其真实身份为提供相关信息的前提。新闻从业者面临更复杂的伦理困境则是新闻报道的公开性与报道所涉及的个人的隐私和组织的保密制度之间的矛盾。这一切,除了法律的保障之外,更多的时候,是需要新闻从业者根据其职业伦理观,视所处的现实情境作出判断。在这里,新闻从业者的主观理念和自律,就显得格外重要。

在调查中,我们列举了一些在新闻界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为采写新闻而使用的接近消息来源和获取相关信息的方法和手段,发现比较能够被接受的做法依次是:与同行交换采访资料、为别的新闻媒介写稿、纠缠消息来源直至获得需要的信息、隐藏身份进入被访单位以获得被访者不愿公开的信息;而最不能够被接受的做法依次是:未经许可而使用被访单位的机密文件、允诺不透露消息来源的身份却不遵守承诺、未经许可使用私人文件。这说明在关乎保护个人隐私、尊重组织的保密制度等方面,以及利用同行之间交换采访资料来确保报道真实全面,新闻从业者是比较有共识的,这一点,和西方记者的观念非常接近。③但是,对于西方记者来说,无论何种形式的“暗访”,总体上都不大被认同,而这一点,我们的受访者大多持“说不清”的态度,这个问题将是今后一段时间新闻界需要从观念上进一步梳理的问题(参见【表2-1】)。 【表2-1】下面是新闻界存在的一些采写新闻的方法,您认为新闻工作者能不能采用这些方法?(1表示“绝对不可接受”,3表示“说不清”,5表示“绝对可以接受”)

总体 报纸 电视 电台 f)与同行交换采访资料

3.73 3.63 3.93 3.82 h)为别的新闻媒介写稿

3.28 3.28 3.03 3.65 d)纠缠消息来源直至获得需要的信息

3.11 3.1  3.03 3.1 l)隐藏身份进入被访单位以获得被访者不愿公开的信息 3.06 2.97 3.21 3.35 j)未经被访者的同意暗中录音、拍照或录像

2.7  2.48 3.33 3.15 i)直接采用被采访单位准备的稿件

2.56 2.59 2.25 2.88 a)用钱来获取机密消息

2.39 2.32 2.54 2.59 m)以煽情手法处理新闻

2.35 2.33 2.53 2.23 c)假扮他人获取资料

2.19 2.14 2.26 2.38 g)引用其他传媒报道而不注明出处

2.16 2.09 2.31 2.23 e)未经许可使用私人文件

1.67 1.6  1.66 2.08 k)允诺不透露消息来源的身份却不遵守承诺

1.66 1.66 1.64 1.75 b)未经许可而使用被访单位的机密文件

1.65 1.6  1.76 1.82

有关新闻职业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另一个重要范畴,是“利益冲突”的问题。它包含了新闻从业者是否能够保证自己不为一己之私而损害新闻业的崇高地位、是否能够不因个人利益或社会压力而背离对职业的忠诚、是否能够在任何环境任何条件下始终将专业责任置于个人利益之上等一系列建立在专业主义理念基础上的道德信条。曾有西方学者在实证研究中把“利益冲突”具体化为来自采访对象的免费馈赠、从事记者职业以外的兼职、来自上司、广告客户和政府有关部门的外在干扰等等,5在中国新闻改革的过程中,有关“有偿新闻”、“拉广告”、“兼职”等问题,已经引起业内各方的高度重视。

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出台10年之后,我们的调查发现,就新闻工作者是否能够接受“新闻来源单位安排的免费旅游”、“新闻来源单位赠送的礼品”和“被访单位的现金馈赠”的问题,大多数被访者持“非常不同意”或“不同意”的明确态度,但对于是否能够接受“被采访单位或个人的招待用餐”,则态度比较中立。但是,尽管新闻从业者自身在职业道德认知上具有明确的正确态度,同时我们也发现,仍有多数受访者认为这些现象在新闻界是比较普遍的。这与“97调查”的结论――新闻职业道德“观念和行为的反悖”是非常类似的。

此外,被访者总体上对新闻工作者“为自己的版面或节目联系赞助”的认同度要比“为自己的单位联系广告业务”要稍高,但对这两种情况在新闻界是否很普遍的看法很接近,都比较中立。这也与“97调查”的结论很类似。

我们必须注意到,在“97调查”的5年之后,对于来自采访对象的“免费馈赠”这类本应在道德认知上很清晰的问题,被访者总体上的“同意度指数”竟然都略高于“97调查”,有关“现金馈赠”和“免费旅游”是否在新闻业内很普遍的“同意度指数”也略高于“97调查”。这种退步不得不令人深思。在我们后续补充进行的深度访谈中,部分受访者认为,近几年“有偿新闻”之风一方面确有所好转,另一方面“有偿”的方式却比几年前多样,如“免费旅游”较5年前为盛,涉及金额也大大提高,这种现实会造成从业者在职业道德上的“负疚感”减轻,因此表现在对这一类问题的看法上,认同度略有升高并不奇怪。与“97调查”的结论分析类似,受访者认为,有偿新闻禁而不止,并非单纯的从业者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问题,其中关系到新闻媒介运作机制的深层次原因,是无法回避的(参见【表2-2-1】、【表2-2-2】)。 【表2-2-1】你是否同意下述做法(1为非常不同意,3为中立,5为非常同意):

总体 报纸 电视 电台 97调查总体 新闻工作者可以接受被采访单位或个人的招待用餐 3.32 3.36 3.29 3.26

3.22 新闻工作者可以接受新闻来源单位安排的免费旅游 2.72 2.78 2.5  3.06

2.27 新闻工作者可以接受新闻来源单位赠送的礼品

2.71 2.77 2.52 2.97

2.41 新闻工作者可以接受被采访单位的现金馈赠

2.17 2.2  2.02 2.44

1.81 【表2-2-2】你是否同意下述现象在新闻界很普遍(1为非常不同意,3为中立,5为非常同意):

总体 报纸 电视 电台 97调查总体 新闻工作者可以接受被采访单位或个人的招待用餐 3.89 3.89 3.84 3.83

3.92 新闻工作者可以接受新闻来源单位赠送的礼品

3.55 3.58 3.28 3.69

3.56 新闻工作者可以接受新闻来源单位安排的免费旅游 3.43 3.5  2.98 3.59

3.08 新闻工作者可以接受被采访单位的现金馈赠

3.3  3.29 3.17 3.41

3.09

在问及新闻从业者是否可以“为企业担任公关”、“为企业制作商业广告”和“在政府或非盈利团体兼职”的看法上,大多持“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的态度,也并不认为这些现象在新闻界很普遍,且多项“同意度指数”较“97调查”有所下降。这至少说明新闻从业者对待兼职、尤其是从事商业性质的兼职工作,是不认同的。但是,我们同时还发现,尽管《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明确规定“新闻单位不得用新闻形式做广告,不得向编采部门下达‘创收’任务,记者编辑不得从事广告或其他经营活动”,但是受访者在“拉赞助”和“拉广告”的问题上,认识并不特别清楚,尽管现实情形较“97调查”略有好转,但观念上几乎没有什么差距,和“97调查”一样,总体上对这两个问题持中立的态度(参见【表2-3-1】)。 【表2-3-1】你是否同意下述做法(1为非常不同意,3为中立,5为非常同意):

总体 报纸 电视 电台 97调查总体 新闻工作者可以为自己的版面或节目联系赞助 3.05 3.05 2.84 3.34

3.09 新闻工作者可以为自己的单位联系广告业务

2.83 2.86 2.46 3.2

2.89 新闻工作者可以在政府部门或非盈利团体兼职 2.74 2.78 2.74 2.64

- 新闻工作者可以参与为企业制作商业广告

2.23 2.2  2.05 2.54

2.37 新闻工作者可以为企业担任公关工作

2.17 2.21 2.05 2.38

2.03

在涉及与广告客户的关系时,新闻从业者显示出了比较高的独立性,总体上不认同“新闻工作者应该主动淡化不利于广告客户的新闻”的做法,尽管和“97调查”差不多,对于在新闻界这种情况是表示还存在的,受访者总体倾向于比较中立的态度。而对于“新闻工作者应该主动淡化不利于政府的新闻”的做法,同意度指数略高于“广告”,总体上也比较赞同这种情况在新闻界普遍存在的看法(参见【表2-4-1】。 【表2-4-1】你是否同意下述做法(1为非常不同意,3为中立,5为非常同意):

总体 报纸 电视 电台 97调查总体 新闻工作者应当主动淡化不利于政府的新闻

3.14 3.1  3.4  3.17

- 新闻工作者应当主动淡化不利于重要广告客户的新闻 2.48 2.6  2.4  2.48

2.46 三、简短的结论

三、简短的结论

综上所述,新闻从业者对新闻媒介社会功能的看法,总体上持比较“中立”的媒介观,他们更关心新闻报道的新鲜、真实、迅速,也更关心媒介检测社会环境的重要功能是否得以实现。与“97调查”相比的差异,体现出中国新闻媒介社会功能的拓展,及其对新闻从业者媒介观念的影响,为媒介进一步朝向符合新闻传播客观规律的方向发展,奠定了积极的思想基础。同时,随着中国社会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新闻从业者在职业伦理上已经形成了尊重他人隐私、尊重社会其他组织的规范、尊重同行劳动的基本共识。

但是,我们也十分遗憾地看到,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出台10年后,新闻从业者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自律方面,仍然存在相当模糊的认识。

在中国新闻改革进程中,新闻从业者在媒介观与伦理观上呈现出来的矛盾和冲突,是亟待关注的重要问题。

注释:

①詹诺维茨(1994),新闻事业的专业模式――守门者和倡导者,载丹尼斯等,大众传播的恒久话题,(台湾)远流出版公司,p211~224

②詹士栋等,美国新闻从业人员的专业理念,载丹尼斯等,大众传播的恒久话题,(台湾)远流出版公司(1994),p225-245

③Joseph Man Chan,Paul S.N.Lee,Chin-Chuan Lee(1996),Hongkong Journalists in Transition,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p85~1065K.T.Wulfemeyer(1990),The News Blue:Problems in Journalism,(Iowa)Kendall/Hunt Publishing.

上一篇:传媒业日益与国际接轨 下一篇:“某”字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