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人的媒介素养浅谈

时间:2022-08-15 08:19:02

传媒人的媒介素养浅谈

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大众传播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传媒人的媒介素养直接关系到大众传媒能否全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防止消极影响,同时对其他人的媒介素养也有“言传身教”的作用。

传媒人是传媒的内行,至少是行内者,一般已对传媒有较多的认识。然而人们对传媒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时代的发展又使大众传播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传媒人的对传媒的认识也要与时俱进,及时更新。例如,以往对新闻传媒的宣传作用有较为充分的认识和重视,而对其信息沟通作用、意见交流作用、舆论监督作用、实现民主政治作用等,则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或把它们与宣传作用对立起来,而不是统一放在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最终目标之下,进行全面的认识和思考。从“三个代表”及“三贴近”的要求来看,显然有失偏颇了。

随着全球化和新科技的发展,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推进,经济、社会和政府管理的转型,大众传媒的环境、结构、组织和运作方式,各种传媒的功能、地位、作用和工作方式,都出现许多新的变化。传媒人要适应这些变化,把握新机遇,应对新挑战,需要很好的媒介素养,首先是认识上的及时、深入和前瞻。即时、互动、分群化、核心竞争力等新的概念,受众为中心、效果为目标等新的运行理念,都值得传媒人好好琢磨。

但是,据去年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新闻从业人员很少接触新闻理论、业务期刊和新闻业界网站。(陆晔、俞卫东:《传媒人的媒介接触和使用行为》,《新闻记者》2003年第6期)这从反面证明了对传媒人进行传媒素养教育的必要。

职业精神是传媒人媒介素养的集中表现。职业精神与职业道德有联系又有区别。传媒人的职业道德,是传媒工作中属于道德范畴的行为规范,如新闻工作者要忠于事实,坚持真理,注意保护采访对象,不以私利影响工作,尊重对手,正当竞争等等。而职业精神,则是传媒工作中的尽职(对社会尽职,而非仅仅对媒介机构)和尽力精神,如新闻工作者追求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尽力履行职业使命,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要能够尽职尽力,就需要对自己职业的要求、使命有明确的认识,对传媒的功能、作用、社会责任,以及新闻规律、传播规律、传媒运行和发展规律,都有自觉的把握;需要有很强的责任感、事业心和奉献精神;还需要有科学化管理基础上的竞争、激励机制。

职业精神还体现在对媒介传播的把关上。要把好思想政治关,舆论导向关,还要从媒介专业要求的角度,把好业务质量关。比如新闻报道,既要政治思想、舆论导向正确,又要有新闻性。如果没有新闻价值,就不能作为新闻,更不能放在头条新闻的位置;如果不够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也必须尽可能地修改,否则或没有社会效果,降低传媒的吸引力,或误导受众,贻害社会,损毁传媒的声誉。

这种把关很不容易。新闻媒体对各种社会组织和个人来说,都是有效的宣传工具,都具有议题设置功能,赋予地位、树立形象功能。这使许多组织(包括企业)和个人,通过各种方法影响、利用媒体。其中有的是合理的、有益于社会的利用,有的则仅仅有利于个人或小团体,而牺牲传媒资源,牺牲受众的时间、精力和经济付出,甚至牺牲传媒的社会责任和声誉。传媒人要有很大的勇气和公心,高度的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精神,才能顶住各种压力和诱惑,严格把关,防止传媒功能贬值,或成为个人和小团体的私器。

传媒领导者的媒介素养对整个媒体的行为和其他传媒人,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时我们又看到,大众传媒的许多问题,受各种外部因素的制约,传媒人非不为也,乃不能也。如果选择传媒机构及其主办、主管单位领导时,忽视其媒介素养水平,如果在传媒的运作中,许多媒介素养不高而又不自知的领导者任意干预,就会使传媒的职业水准缺乏基本保障,就谈不上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防止其消极影响。

目前,传媒的市场化运作使受众备受关注,媒体服务受众和广告客户的水平大大提高。然而与此同时,传媒低俗化、煽情化、搞“有偿新闻”等等现象也日益严重。这些问题又都影响到传媒人的行为和态度。因此要提高传媒的水准和传媒人的媒介素养,需要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需要有各级党政干部和其他公民的媒介素养相配套。

(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传播系副主任)

上一篇:纪录片创作要有“兴奋点” 下一篇:新异之说有否“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