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国际大赛给我们的启示

时间:2022-10-12 02:50:15

阅读,国际大赛给我们的启示

从2000年开始,经合组织(OECD)开始实施国际学生评量计划(PISA),PISA从32个国家(包括28个OECD国家及4个非OECD国家)抽选了二十余万位15岁的青少年,以纸笔测验衡量这群中学生的阅读、数学与科学能力,目的是了解即将受完义务教育的各国学生是否具备了未来生活所需的知识与技能,并为终生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阅读能力是PISA测验的一个重心。参加PISA测验的学生必须阅读短篇故事、网络信件、杂志报道及统计图表等各种形式的资讯,然后回答问题。PISA从三个层面来衡量他们的阅读能力: 1、汲取资讯:能否从所阅读的文字资料中,找到所需资讯;2、解读资讯:阅读后,能否正确解读资讯的意义;3、思考和判断能力:能否将所读内容与自己原有的知识想法和经验相连结,综合判断后,提出自己的观点。

PISA报告指出,15岁的青少年不可能在学校里学习到成年以后所需的一切知识和技能,因此,学校教育必须为终生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阅读测验的平均分数反映了一国的教育品质,“今天,有多大比例的学生具备了第五级阅读能力,可能会决定每个国家在未来的全球经济中,能拥有多少世界级知识工作者。”如果绝大部分的中学毕业生阅读能力都在平均水准之下,那么未来的劳动人力很可能缺乏必备的技能。

中国不是经合组织成员,因此无从判断中国学生的PISA测验成绩。但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一点启示,学校教育应当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应建立在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个基础上。新的《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阅读教学的目标作出了明确的界定,提出要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让学生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在很多老师的阅读教学课堂中,并没有充分体现这一点,许多教师的阅读教学仍然停留在"教知识"的层面上,总是面面俱到地向学生讲解作者生平、时代背景、结构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修辞方法、练习答案等。这种类似于“生理解剖学”的阅读教学,容易使学生陷入琐碎之中,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事实上,在信息时代知识生产的速度惊人,如果仅以积累课文中出现的知识点为目标的话,那实际是挂一漏万。“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如果阅读教学不实施方法上的变革,如果不把阅读教学的着力点放在阅读能力的提高上来,中国的下一代是没有希望的。

阅读能力的提高别无他路,只有在学生阅读实践中去逐步培养。在语文课堂中学生有很多阅读活动,但在许多教师的课堂中,这种阅读实践不是完整的独立自主的实践,教师常常用细致的讲解代替了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被限制在在教师的见解与文本的夹中,学生创造性被极大的压抑着。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求教师转变观念,走下神圣的“讲坛”,主动实施教法的改革,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完整的阅读归还给学生。在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的同时,教师要担当“介入者”的角色,重点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教会学生运用阅读策略提高阅读效率和阅读质量。一位特级教师在《奇特的激光》教学中,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速读全文(15分钟),标出自然段序号,边读边批注。

2、批注文章所写的各部分内容,明确共写了几个方面。(教师巡视。)

3、列出课文的说明要点,标出说明的主要内容。(同桌交流,教师巡视,一学生板示说明要点,学生理清文章结构。)

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施教者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由于教师摒弃了传统的传授知识式的教学法,给学生的自由阅读留足了空间,因此可以预见这种教学方法在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的重要作用。

英国教育部长布朗奇说过一句话:“每当我们翻开书页,等于开启了一扇通往世界的窗,阅读是各种学习的基石。在我们所做的事情中,最能解放我们心灵的,莫过于学习阅读。”阅读教学的质量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社会的竞争力,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应从社会发展的大局出发,自觉改进教学方法,真正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上一篇:初中物理课堂提问方式浅谈 下一篇:如何给学生写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