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材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

时间:2022-10-12 01:49:54

化学课材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影响

渗透学法,体现指导性。教材注重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开发,设计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编写思路和“三维”目标的培养意识。如教材中的“观察与思考”、“活动与探究”、“交流与讨论”、“联想与启示”“练习与实践”、“整理与归纳”等栏目的设置,既提出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与任务,又渗透了学习方法的指导。所以,笔者认为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设计特点,灵活地加以运用,把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积极思考、主动讨论、善于反思与总结,真正掌握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感受到学习化学的无穷乐趣。

密切联系现实生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化学这门学科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身边的化学现象比比皆是,如液化气燃烧、食物腐败、铁钉生锈等,它们都是化学启蒙教育的素材。为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编者首先密切联系现实生活,大量选取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来引出化学知识,让化学与生活牵手,在学生固有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座沟通的桥梁,让学生愉快地步入学习化学的天地。如第2章谈到了空气、氧气、二氧化碳、水等身边司空见惯的物质;第4章谈到了煤与石油两种重要燃料;第5章列举了铁、铝、铜、石灰石、生石灰、熟石灰等金属材料及矿物质;第6章讲到了蔗糖水、食盐水、石灰水等溶液;第7章讲到了酸碱盐中的食醋、小苏打和化学肥料、胃液中的盐酸;第8章涉及了淀粉、油脂、蛋白质、维生素等人体需要的有机化合物,林林总总,种类繁多,皆与生活息息相关。这些化学物质客观、真实地存在着,在学生的心目中留有一定的印象。从这些身边的事物入手,提示其奥秘,能够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时时有化学,化学反应就在自己身边不断进行着,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信心。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如同化学反应中的催化剂,能快速引领学生步入化学学习的快车道———诚如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所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切实开展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性质”一栏中指出:“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创设以实验为主的科学探究活动,有助于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在观察、实验和交流讨论中学习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可见,化学实验既是教师开展教学的重要手段,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法,还是激发学生学习热爱化学、学好化学的源泉所在。现行沪教版化学教材根据教学的需要,在“活动与探究”中设置了许多实验,为学生动手操作提供了机会,搭建了平台,其宗旨是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亲自“做科学”并体会其中乐趣,锻炼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以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化学科学素养。如第1章中“铜绿”性质的实验;第2章中“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第4章“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性实验;第7章中探究“酸碱盐”性质的实验,等等。面对这些实验,笔者总是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给予学生耐心的指导,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课堂上平等分享教学资源。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究性实验,引领学生走进奇妙的化学世界,让学生充分享受到化学实验的乐趣,感受到化学的魅力,培养学生化学实验的能力。

着力渗透思想教育,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初中阶段是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教育学生确立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勇于创新,以及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等价值取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沪教版化学教材在编写时始终在向学生渗透一种思想———不失时机、水融地在知识的阐述中渗透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道德素养的点化与熏陶。教材中尤其注重环保意识的强化,例如,如何应对水资源的浪费与污染、工业残渣废液的随意排放、全球性的气候变暖、日益增加的人类疾病、环境恶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等等,都在教材中进行了渗透。教师在引导学生探求化学知识的同时,绝不能忽略思想教育这一环节,而要让学生在学习化学的过程中,针对人类生存的环境进行深刻的思考,接受为美好生活、为人类生存而学好化学、用好化学的思想教育。

作者:韩明剑单位:邳州市岔河初级中学

上一篇:化学模块视域下科学素养的培育 下一篇:初中生物科学素养培育探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