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体育习惯

时间:2022-10-12 01:43:31

浅谈体育习惯

【摘 要】随着社会活动的多元化,各式各样的活动都被人们所接纳。比如说,上网冲浪、聊天或者网络游戏。还比如说,什么益智游戏――“打麻将”。可是体育运动却被人们所遗忘。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着。我们有着责任和义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习惯,以点代面,促进全社会的体育运动和锻炼。养成一种学校的、学生的、社会的和全民的体育习惯。好的体育习惯,可以给健康带来极大的好处。

【关键词】体育习惯;健康;好处

一、体育锻炼的益处

1.在生理上

(1)体育锻炼有利于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有机体的适应能力。

(2)减低儿童在成年后患上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机会。

(3)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的最积极、有效的手段之一。

(4)可以减少你过早进入衰老期的危险。

(5)体育锻炼能改善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提高神经系统对人体活动时错综复杂变化的判断能力,并及时做出协调、准确、迅速的反应;使人体适应内外环境的变化、保持肌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2.在心理上

(1)体育锻炼具有调节人体紧张情绪的作用,能改善生理和心理状态,恢复体力和精力。

(2)体育锻炼能增进身体健康,使疲劳的身体得到积极的休息,使人精力充沛地投入学习、工作。

(3)舒展身心,有助安眠及消除读书带来的压力。

(4)体育锻炼可以陶冶情操,保持健康的心态,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自信心和价值观,使个性在融洽的氛围中获得健康、和谐的发展。

(5)体育锻炼中的集体项目与竞赛活动可以培养人的团结、协作及集体主义精神。

目前我们国家的体育教学现状被约束了,从体育教学着手培养体育习惯。下面我主要从在目前我们学校(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现状下任何进行体育习惯的培养。

二、体育教学的现状

从1956年制定的新中国第一部《中学体育教学大纲》至今,国家教育部门先后多次研究制定了中小学体育教学大纲和教学评价标准,我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在历经沧桑之后,“局部地区”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也有一些地区和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发展滞后。在大搞体育教学改革,深化素质教育,推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今天,我们要谈“健康第一”、“终身体育”、“快乐体育”……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养成一种长期的,终身的体育习惯。滞后的体育教学现状我认为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教育观念滞后。第二,体育教师队伍远远满足不了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第三,场地器材匮乏。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使场地器材严重匮乏,九年义务教育难以顺利推行实施,虽然一部分学校添置了部分体育器材,基本上能够满足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但往往只是为了应付检查,能真正用在课堂的少之又少。经费的不足同时使学校体育设施不能得到补充,破损器材不能及时维修,给学校体育教学及课外体育活动留下严重的事故隐患,导致一些农村学校频频出现伤害事故。因此,学校体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体育器材的匮乏,严重制约农村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由于以上原因导致了体育教学的现状,这就约束了体育教学的发展,约束了体育活动的开展,约束了全民体育习惯的培养。诚然,要提高学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体育习惯,必须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我们要考虑主客观的诸多因素,要涉及到物质基础、人的体育意识、师资的数量和质量等一系列问题。本人在这几年的体育教学工作中总结探索了一些方法,愿与同行分享。

三、如何培养学生体育习惯

体育习惯,是学生长期的、经常的、兴趣的、爱好的体育。而不是强加的、要求的体育。所以要养成好的体育习惯,必须从学生的几个放面加以锻炼和规范。让他们在活动、学习中形成一种习惯。体育需要强调人们亲自参加体育锻炼,并成为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内容。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兴趣,表现出具有的积极情绪,导致了行为上爱好某项活动,从而形成行为习惯。缺乏对某一活动的兴趣,就不可能产生对该活动的爱好,对该活动没有爱,也就不可能对该活动有持之以恒的兴趣,而缺乏对某种活动的兴趣和爱好,一般来说,也就不可能形成从事该活动的习惯,即使已形成的习惯,也会随着兴趣爱好的淡薄而逐渐消退。反之,随着对某一活动的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习惯性可就越强。坚持终生体育,我们强调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养成从事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意义。

所以要培养体育习惯必须得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因此我认为在体育教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个工作。

1.分析学生、了解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一个班几十个学生,他们适合的体育项目和喜欢的体育运动一定不想同。作为体育教学在日常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去观察、去分析学生。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体育教学。了解学生个别特点是搞好因材施教的基础。教师应该当了解包括每个学生德智体发展的特点,体育运动项目的情况与成绩,有何兴趣、爱好与擅长以及不足之处,然后有目的地因材施教。把大的体育项目区分开来,在小的体育项目中找到差异。

2.多开展体育比赛活动

在体育教学中或在课外体育活动中,多开展体育比赛活动。在体育比赛中让学生感受到竞争。同时也感受的成功的喜悦,找到自我。激活了体育兴趣和爱好。也找到了学习的乐趣。体育教学中,教师安排的各类竞赛,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课内外不断地通过各类体育的比赛,提升了学生积极向上,好胜,勇往直前的品质,也造就了学生灵活机智,快速反应等优良的决断能力。

3.充分挖掘地方课程资源

体育场地、器材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体育习惯的物质保证。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开发利用体育设施资源十分必要。已有调查资料表明,由于我国各地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不仅东部、中部、西部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水平不一,而且城市与农村的学校体育器材设施配备差别很大。特别是中国西部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严重不足。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对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中小学来说更具有重要的课程价值和意义。我们只有挖掘地方体育课程资源。当然地方课程资源包括很多类别,我主要讲的是在培养学生体育习惯方面,从体育器材和自制教具上引到学生的体育兴趣。

各地学校可以结合本校实际,制作简易器材,改善教学条件。例如:用废旧的铁锨杆、锄把等制作接力棒,用废旧的竹竿和橡皮筋制作栏架,用废旧足球、棉纱和沙子等制作实心球,用废旧的棕垫、帆布制作沙袋,用木块制作起跑器,用树桩制作“山羊”,用砖头水泥或石块砌成乒乓球台,用砖头、木板、竹竿代替球网等。

利用废旧物解决器材的短缺,改善教学条件,是一个“量材录用”、因陋就简的积极办法。另外,以生活物品、生活设施和生产工具等作为器材替代物,也是一个解决器材数量少的简单办法。例如:

(1)发动学生自己动手用废旧布和豆子或沙子制作沙包。

(2)书包――可以用作负重物、障碍物、标志物。

(3)上衣、手绢――可以用作传接物,进行接力跑。

(4)网兜和实心球――可以替代带球。

(5)制作高跷、板鞋――传统民族体育运动。

通过各种体育教学措施,从学生兴趣、爱好和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入手,从改变体育教学理念、从改变体育教学设施、从体育教学创新入手。引导学生喜欢体育、喜欢体育锻炼,养成一种良好的、持续的体育爱好。在学生中形成一种可持续发展的体育习惯之路。

上一篇:加强初中政治课教学 提高学生思想德育教育 下一篇:工民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