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8.1级昆仑山地震

时间:2022-10-12 12:20:15

对比8.1级昆仑山地震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发生8.1级地震,震级与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相仿,但造成的破坏以及公众影响程度远远小于汶川地震。

昆仑山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与近东西向库赛湖断裂(昆仑山断裂)的左旋走滑运动密切相关。该次地震影响区多数是海拔4400~5000米的高原丘陵,地势总体比较平缓,植被和建筑物很少,沿着断裂带形成长达426公里稳定分布的地震破裂带,且在各类遥感影像图上都有清晰的显示。在昆仑山口附近,地表破裂带与近南北向的青藏公路(319国道)垂直相交,地震造成部分路段出现了路面断裂,宽度大约3~4米,再向两侧对公路的破坏和影响就不明显了。由于人烟稀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也不大,距断裂带约10公里的兵站营房,只出现了围墙倒塌及房屋墙壁裂缝,未造成人员伤亡。当时青藏铁路正处在建设初期阶段,基本上没有受到破坏,但后来根据地震构造带的发育情况进行了设计调整和优化。而同样是8.0级的汶川地震,距震中同样距离的地方比如映秀,破坏程度就大不一样了。

这两次能量等级相当的地震破坏程度如此不同,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地震类型不同,昆仑山地震属于走滑型地震,其作用力是水平剪切的,主要沿同一活动断裂分布,造成断裂带两侧的地块水平错开,地震破裂带相对较窄、能量释放快,破坏范围相对较小。而汶川地震属于逆冲-走滑型地震,以逆冲为主,来自龙门山断裂带西侧的巨大推力,使得长期积聚的能量突然释放,不均匀分布于龙门山东、中、西不同部位的多条活动断裂,因而影响范围很大。汶川8.0级地震地表破裂、地震变形和同震位移的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不均匀性。中国很少发生逆冲型地震,但一旦出现,破坏力就非常强。

另一方面原因是震区地形地貌不同。昆仑山地震发生在高原丘陵区,尽管地震强度很大,但由于缺少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条件,再加上该地区人烟稀少,所以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问题不明显,仅有的几处雪崩也未造成大的危害。而四川龙门山地区山高谷深,人口密集,即使是发生震级相对较小的地震,所造成的破坏程度也会远远大于昆仑山区,更何况汶川地震震级达到8.0级之高。汶川地震触发了15000多处滑坡、崩塌、泥石流,估计直接造成2万人死亡。汶川地震地质灾害规模之大、数量之多、影响之严重, 均为世界地震灾害史所罕见。

上一篇:远去的风马世界(一) 下一篇:一个逼出来的新指标